“一场秋雨一层凉”。气温骤降,空气干燥,病毒活跃,儿童容易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何避免孩子遭受病毒侵袭,如果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要怎么应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临床将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 )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部位包括鼻-鼻窦、中耳、扁桃体或咽喉部;下呼吸道感染多指气管支气管、肺部。研究显示,上呼吸道比下呼吸道更容易发生感染。
一、疾病概述
生理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儿童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一方面,生理遗传因素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气道结构异常、具有特异性反应家族史等;而环境因素则是居住环境潮湿(或霉烂)、被动吸烟、缺乏母乳喂养等。另外,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其鼻部、中耳等部位可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出现感染。目前,对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发病间隔时间」存在争议,国内外指南/共识尚未达成一致。具体如下
表 1 国内指南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2]
表 2 国外指南/文献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二、临床症状
1、鼻-鼻窦炎
患儿常有鼻塞、流脓涕、面部疼痛、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发热。
2、中耳炎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患儿常表现为持续性耳痛、鼓膜积液;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可有高热、剧烈耳痛的症状。
3、扁桃体炎
发热、咽痛是主要表现。此外,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者的咽痛可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且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脓点。
4、咽喉部感染
患儿常有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部分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变音、发热等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90% 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所致,极少数病例源于细菌感染。明确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对患儿预后有利。临床可根据血常规、病原学、免疫学及过敏检查以明确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现逐一介绍上述检查手段。
01血常规
02C 反应蛋白(CRP)
03降钙素原(PCT)
04病原学检查
05免疫学及过敏原检查
四:治疗
01一般治疗
营养均衡,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注意休息。对于体温超过 38.5℃ 患儿,需进行退热处理。
0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鼻塞严重者,可使用减充血剂或医用高渗盐水;而过敏性鼻炎者,可喷入鼻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咽痛者,可局部雾化治疗;耳部疼痛者,可采用 3% 双氧水清洁及非抗菌药物类滴耳剂予以滴耳。全身用药: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若明确患儿存在细菌感染,可使用青霉素、头孢等抗菌药物。
03免疫调节剂
细菌溶解产物、匹多莫德、胸腺肽是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者,免疫调节剂可与其他治疗药物合并使用。
五:如何预防
1.经常开窗通风,如因为天气原因需要关闭门窗时,可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建议不低于30分钟。
2.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在人员密集场所或身边有流感症状的人员时,要正确佩戴口罩。
3.穿衣要适宜,以手足温暖无汗为宜,出汗时要及时擦干皮肤,更换汗湿的衣物以免受凉。
4.遵医嘱服药,定期门诊随访或复查。
5.接种流感疫苗。
专家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