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弊端是:教师完全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因此为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会学”——即学会学习,数学组全体老师于四楼小会议室举行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第一项:赵鹏主任就10月和11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明确的布置。
1、第一周:专题培训会,教案、作业、推门课针对性的要求及改进办法。
2、第二周:质量分析会(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取得的成绩,发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的措施。
3、第三周:准备教研室的视导检查(每位老师按照最高标准备课,随时为讲视导课做准备)
4、第四周:师徒结对活动,徒弟的汇报课展示(师傅指导,时间最晚10月最后一周)
5、11月:由“教”向“学”转变的成果经验分享(先讲课,后成果汇报)
6、教师基本功:板书(通识)+分层(从11月开始)
7、作业展示:作业设计包括课前(预习单)、课中(复习篇)、课后(从11月开始)
活动第二项:全体教师观看学习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孙晓天教授解读数学课标。
(一)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我国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发展:
由2001年之前:知识技能(双基)
2001年:三位一体
2011年:四基四能
2022年:新课标的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始终“不变”的是:始终从“知识技能“向知识见识”持续变化;“变”的是:要求教学从学生学会向会学转变;所以学会应该是教学改革的热点。
(二)与“会学”有关的教学方式要“热”起来
1、抓住有史以来教学发展的最好时机。推进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重视情境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创新。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跨学科、大单元、主题化、项目式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独立思考。
(三)保持课程目标与教学运行的协调一致课程目标同时是一个有层次结构,且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课程日标决定了教学的实施路径。
通过此次线上学习,对数学本质、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老师们主要有以下收获: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理解了以“学”为中心,即会学教育理念,在今后教学中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问题,开展真学习的能力,将跨学科,大单元,主题化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推动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