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段视频,狗用力就运动,不用力就会停止下来。因此凭直觉会得出“维持运动需要力”,有亚里士多德站台,这个“真理”流传了二千多年。
其实当时的人们已经知识狗自己在用力,且狗同时也会受到阻力。狗同时受两个力是勿容置疑的。
这个结论为什么会被伽利略推翻呢?
对于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分段进行研究。
狗在中间过去过程中,会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狗施加的动力,另一个是狗受到地面的阻力。
在狗停下来的过程中,狗没有施加动力,因此只受一个力的作用。
在狗开始运动时,狗的动力使运动加快,狗受到的阻力使运动减慢。
在这个过程中,阻力使狗的运动速度减慢。只有一个影响因素,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明确了。
在这里,阻力是自变量(变化的原因是本身造成的,与别人无关),是原因;狗的运动状态变慢是因变量(因为别人的变化而造成自己的变化),是变化的结果。
阻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是:阻力是速度变慢,最终停止下来。
在开始,如果没有阻力,狗的动力将使狗的由静止变成运动。
动力与狗的运动状态的因果关系是:动力使狗的运动速度加快。
在中间过程中,狗的运动与两个力有关。动力使狗的运动加快;阻力使狗的运动减慢。如果即没有动力,又没有阻力,狗的速度即不加快也不减慢,速度将不会改变。
影响狗的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动力与阻力两个,如果只考虑一个(只有一个变化),不考虑另一个(或另一个相同,如开始与中间过程都受相同的阻力),就能得出单一因素对狗的运动状态的影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任何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普罗泰戈拉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事件的结果有很多种原因,很难找到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他教的这一招,让社会思想派系林立。
伽利略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实证化,就是智慧之巅的哲学,也只能听胡塞尔的“现象学”。
什么是控制变量呢?如“摩擦力”大小这个结果,凭经验与直觉,影响的原因可能有: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相对运动的速度,是个四因一果,典型的多因素问题。
怎么去探究呢?用控制变量法,将其转化成单因素问题——一因一果。那么会有四个一因一果。
1、压力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压力是自变量,摩擦力是因变量,其余三个在压力不同的情况下要相同,称为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意思是在不同的实验中这些变量被控制了,即在不再的实验中是相同的。
2、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接触面粗糙程度是自变量,摩擦力大小是因变量,秦三个是控制变量。
后两个因素关系我们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