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石宝山(上)

王文军
创建于2023-10-10
阅读 2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石宝山名气很大,但游人很少。名气大是因为它拥有开凿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唐宋时期)的珍贵石窟,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少是因为它深藏于群山之中,交通不便,在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滇西北地区实在排不上重点。这有点像北京的白云观,明明贵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规模全国最大,但在古迹众多的京城始终缺少存在感。

    其实,石宝山不止有石窟,这里还有形似龟背的丹霞奇石,丰富完整的森林植被,历史悠久的众多寺庙和成群结队的野生猕猴。如果你足够幸运,还能看到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与漫山遍野火红的马樱花。

从沙溪到石宝山只需半小时车程,我们到达时,整个景区还没有一个游客。石宝山目前开放的主要为三个景点,分别为海云居、宝相寺和石钟寺,由一条建在山谷中的公路相连,有观光车可以直达。

    进入石宝山山门不远,公路左侧一条铺满青苔的石径映入眼帘。沿路上行,两侧林木茂盛、怪石磷峋,十分幽深寂静。穿过两座古朴的石牌坊,一方古寺豁然呈现,寺前平台开阔,古柏参天,两座灵塔寂然而立,松风塔影,显得禅意十足。海云居始建于康熙年间,建筑格局为一进两院,山门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依次迭高,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禅房不多却曲折迂回。在石宝山的众多寺庙中,海云居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建筑构件仍然保留了初建时的形制,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堪为后代工匠的楷模。比起宝相寺和石钟寺,海云居的名气不大,游客不多,主要为当地信众礼佛之所。我们到时,几位老人正在寺中忙碌,打扫庭院,侍弄花草,微笑着与我们擦肩而过。只见不大的庭院中摆满了各种盆栽花木,郁郁葱葱,禅房花木,悦人心性。

    离开海云居,我们沿公路步行20分钟到达宝相寺脚下。这里有一座小型广场,四周环绕着石狮、石塔、水车、壁画和各种旅游设施。广场的一角是座新建的对歌台,传统的石宝山歌会就在这里举行。据说,每到初秋时节,来自滇西各地的男女青年就会齐聚于此,弹琴对歌,寻找自己的心上人。虽然未逢佳期,我们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刚刚踏上通往宝相寺的山路,一群猕猴从山林中呼啸而至,为首的一只公猴身形健硕,尾巴上翘,威风凛凛的站在了石阶中央,颇有些横刀立马的山大王模样。公猴身后是一大群母猴和小猴,它们的体型比公猴小了许多,尾巴也乖巧的拖在身后,显然是猴王的妻妾和下属。看到我们兴奋地对着它们大拍特拍,猴王一脸不屑,缓缓的走到我们身边。同行的一位大姐刚拿出了一袋饼干,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猴王猛地扑了上来,一把扯过食物,转眼就已不知去向。大姐受到惊吓,转身想跑,却一下子摔倒在地。再看猴王,此时已蹲坐在远处的栏杆之上,悠哉游哉地享用起抢来的美食。

    直到此时,猴群才一窝蜂地涌了上来。母猴和小猴们比起猴王要文明了许多,它们围着游人做出各种讨好的样子,有的站起身来从游人的手中领取食物,有的得到食物后向游人作揖表示感谢。看到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我们也放下了戒心,轻松地与它们嬉戏了起来。

    据说,石宝山原本没有猕猴,20多年前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猴群开始迁徙于此。为了保护这群回归的猕猴,剑川县发动各单位捐款为猕猴购买食物,并派专人负责喂养。现在,猕猴已经从原来的100多只增加到600多只,猴子们也学会了与游客亲近互动,成为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离开了猴群,我们继续前往宝相寺。虽然这里的山路比海云居更加陡峭曲折,但一路之上不时有落单的猴子穿行游荡,倒也不觉寂寞。大约2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宝相寺山门。

    宝相寺坐落在石宝山最高峰佛顶山的山腰之上。整个寺庙依山而建,层层升高,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进入寺庙,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大殿重檐飞峻,丽采横空,颇具云南特色。穿过天王殿,再爬上几段台阶就是大雄宝殿。与天王殿相比,这座大殿造型朴素,装饰却十分华美,斗拱、雀替、额枋处处精雕细绘,富丽庄严,特别是金漆木雕的十八樘门扇,雕工精美,纹样各异,充分体现了剑川木雕的精湛技艺。

大雄宝殿后是一堵高达百米的崖壁,岩壁中部凹陷处凌空建有两座殿宇,左侧为玉皇阁,右侧为弥勒殿,殿宇之间有栈道相连,正中弥勒、如来两尊佛像一坐一立,宝相慈祥,气势非凡。整组建筑背附危崖,面临绝壁,构筑精巧,惊险雄奇,令人赞叹。

    岩壁两侧皆有石阶可以上行,我们选择从左侧攀登,崖顶之上有山泉飞泄而下,几经跌宕落入崖下石潭。为方便行走,玉皇阁旁建有一座石廊,泉水由廊顶溅落,形成一道白色水帘。凭栏俯瞰,水汽氤氲中的寺庙显得仙气十足。

宝相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这里供奉的不仅有佛祖、菩萨,也有张天师和太上老君,甚至还有民间传说中勇斗恶龙的十子十妹,以及最早记述剑川风光的大旅行家徐霞客。

    宝相寺里同样有许多猴子,因常年有僧人喂养,吃喝不愁,显得与世无争,颇为佛系。它们或蹲坐在屋顶上,或盘踞在佛像边,一幅若有所思,凡人不理的样子。也许,比起我们这些在红尘中挣扎的芸芸众生,灵性十足的猕猴更容易大彻大悟,获得一颗难得地平常心吧。

从宝相寺通往金顶的路有两条,分别位于寺院的左右两侧,相比之下,左侧的山路比较平缓,距离长但容易攀登,右侧的山路狭窄陡峭,沿途的风景却更胜一筹。我们选择由右侧上山,山路从险峻的峭壁上开凿而出,身旁就是万丈深渊,好在有石栏护体倒也不觉惊悚。

 这一侧的岩壁上嵌有许多小庙,远远望去,宛若空中楼阁。我爬上其中的两座一探究竟,发现它们大多构筑在岩缝中的小型平台上,依山就势,紧贴巉岩,面积十分有限,奇怪的是这里供奉的一些雕像非僧非道,面目慈祥,不知是何方神仙。返回时我真正感到了害怕,刚才攀爬时并未在意,及至下行,望着脚下宽不盈尺的石阶和身旁深不见底的幽谷,不禁腿软心惊,自觉地加上了十二分的小心。

回到主路,又经过一座和尚的墓塔,山路的狭窄处忽然看到一只猴子蹲坐在石栏之上。既然躲无可躲,只能乍着胆子移步向前,为了讨好大圣,我还微笑着奉上一块糕点。猴子笑纳了礼品,接下来的一幕却令人感动。只见猴子默默地走在我的前面,走一段路就停下来等我赶上。这段山路十分陡峭,我几次停下来大口喘气,而猴子就坐在不远处,不离不弃,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厌倦。就这样一路相伴,直到看见一座寺庙,回首望时,它却已悄然而去。我感叹这仙山灵猴的情义,后悔没有送给它更多的食物,身上的疲惫也似乎减轻了许多。

眼前的寺庙叫灵泉庵,只有一进院落,进门后左手边有一处凹进的崖壁,供奉着几尊佛像,大殿则背倚石崖,十分巍峨。站在院中,忽然听到一阵哗啦、哗啦的水声,像是有人洗澡,循声望去只见右侧的山崖下建有一座水池,泉水从山岩上汇流而下,每隔几秒就会泻入池中,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灵泉吧。

绕过灵泉庵,石宝山的顶峰已近在眼前。山顶的地形较为平坦,长满了各种树木,平台正中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赫然伫立,这就是金顶寺了。这座寺庙占地较大,但建筑并不密集,山门之内,主体建筑只有一殿一阁。其中后院的楼阁造型古朴,木构沧桑,外檐之下挂满了匾额,一望而知是座真正的古董。

站在山顶,极目远望,但见群峰浪涌,林海茫茫,石宝山的奇峰异壑尽收眼底,山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选择从另一侧下山,果然轻松了很多。时近中午,在山下广场补充了些能量,顺便等待观光车的到来。

阅读 2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