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世界精神卫生日”科普知识

一阵春风
创建于2023-10-10
阅读 30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结合实际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2023年全国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增进少年儿童健康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并且和环境和谐相处。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考试焦虑≠焦虑症、抑郁情绪≠抑郁症等,是心理处于动态失衡的健康状况。出现动态失衡时,会根据严重程度区分为不同等级的心理问题,与“疾病”严格区分,经过调节后能恢复平衡,属于正常情况,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心理异常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水平偏离大多数人的一种异常状态,如一些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倡导精神保健,建设精神家园

    1.正确定位,端正心态

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学会接纳自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2.关注心理,科学预防

重视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

在情绪低落时,可以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方法调节改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倾倒情绪“垃圾”,净化心灵空间。

    3.及早评估,适时求助

    当察觉到自身存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等状况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寻求帮助或进行专业的评估与诊断,接受相关心理咨询与治疗,做好自己的心灵“守卫者”。

始兴中学、九龄中学心理健康活动中心整理制作

阅读 30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