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2023年10月9日
活动地点: 五年级语文办公室
带班领导:王培涛主任
活动内容: 听课议课说课
参加人员: 语文组全体成员
撷一束阳光,洒满校园;
享课堂盛宴,沉年留香;
观花开课堂,你我共赏,向美而生。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为推进落实“高效课堂工程”教学改革,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开展了本学期的又一次教研活动。五年级马俊晓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猎人海力布》。
听课篇
《猎人海力布》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 使他听懂动物的语言, 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乡亲们得救了, 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 本文为民间故事, 充分体现故事情节完整 曲折、 生动的特点, 并带有神话色彩。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教学伊始,马俊晓老师设计了自主学习“自读课文, 初步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通过列小标题, 简要复述故事,理清脉络,寻找感人情节,圈画重点词句, 品读人物对话,体悟人物品质”的教学思路。课标指出: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擅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刨根问底的兴趣因此,第一个环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在自学的根底上运用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通读课文,初步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运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刨根问底的兴趣,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体会人物品质,马老师又引导学生质疑:海力布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行吗?学生通过阅读、圈画关键语句并交流,就会明白海力布根本没有第二选择,只能舍弃自己, 宁愿自己变成石头,也要把乡亲救出来。
“授人以鱼,不如是授之以渔。”只有把构造化的知识迁移到略读课文中加以运用直至掌握,才能收到比拟好的教学效果。马俊晓老师在合作学习设计中旨在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完成任务。通过“读一读”让学生找出重要情节,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线索;通过“画一画”,找出重点语句,感受人物的形象;通过“想一想”,体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通过“说一说”加深课文的理解和口头表达才能的进步。
整个教学过程中,马老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牢牢都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点及关心的问题,运用自学与合作相互结合,以交流汇报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马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弄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着他的活动展开故事情节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后来又是怎样发展的,最后结果怎么样,从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是本课的重点训练目标。
学生们自主探究,合作分享,以情景剧的方式将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部分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揣测,孩子们更深一步地感知了人物形象。《猎人海力布》的学习,更为学生们打开了民间故事的大门。
评课篇
评课环节中,语文教师畅所欲言,提出了本节课的亮点,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组长郭琳英老师对马老师的课堂给予了肯定,马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精彩,教学设计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同时,也及时准确地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语文听、说、读、写要真正落实到课堂,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表达,通过表达活化语言。
年级长徐晓贤老师肯定道:马老师的课堂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语言、内心活动来感悟人物形象。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思考、交流、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境界。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习作“缩写故事”做好准备。
吕玉洁老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想法,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说话,真正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练好学生的“嘴皮子”,更要练好学生的“笔杆子”。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断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不断感受学生带来的惊喜。
说课篇
随后五年级组语文老师走入办公室进行说课,这次说课的老师是青年教师王玲玲。《牛郎织女(一)》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的人,织女是个向往自由的人。他们通过老牛结识并相知相爱。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通俗易懂。如何把这样的文章教好呢?“浅文”需要“深教”,我们如果就文本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应该让民间故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因此,王玲玲老师经过广泛的搜集与整合,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王玲玲老师设计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熏陶法,让学生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在学习中王老师利用多媒体借助人物关系图,概述牛郎织女。大问题引领: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如何相处的,他和织女又是怎么认识的?根据上一个单元学习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带着问题,快速梳理文章情节:1.牛郎身世凄惨,和老牛相依为命;2.老牛开口说话,牛郎与织女初见;3. 两人同病相怜,牛郎织女结为夫妻
在最后,王玲玲老师设计了小练笔: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对故事的结局有些什么看法呢?你能为这个故事设计一个完美的结局吗?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请把你认为最完美的结局写下来。使孩子们把学到的民间故事得以了巩固深化、延伸。
补充篇
吕娜老师: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的深化,内心世界日渐丰富,自主意识、探究精神以及合作能力也都逐渐增强。但是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对文章语言的分析能力仍有欠缺,以上两点仍不可忽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人生道理。
郝静老师:这篇课文可以通过用创造性的表演的方式,以及创造性复述等方法,了解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感受到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黄红超老师:“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谈对人物喜欢与否,角度开放,学生也敢于发言。同时,进行将想法转换成文字的训练,设置问题,讨论人物形象代表的意义,用情境表达延伸想象空间。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最大限度的解决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畅谈感受和情境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书写习惯。
修改篇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在交流中大家发言踊跃,都自觉的把自己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并结合课标、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最后李老师整合大家的教学智慧,达成共识,把课件修改得更加完善。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本次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老师们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同时,本次研训也给我们指引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相信我们五年级组所有语文教师都能在“双减”背景下,不断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落实新理念,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让我们一起向更优质的课堂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