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分水岭 语文如何超车

CC
创建于2023-10-09
阅读 19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二年级常考95分以上,怎么一下子跌到80分了?

以前对我们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的,怎么现在都敢顶嘴了?

本来还挺爱阅读的,怎么如今连课外书都懒得看了?

平时能说会道,怎么两个小时也写不出一篇文?

早没注意他有多粗心,怎么现在总是丢三落四?

……

一起探秘令人头疼的“三年级现象”

原因一:孩子身心发展变化

    儿童期:依赖父母、游戏为主

    被动接受、直觉感性思维

    少年期:自主独立、学习为主,渴望主动、逻辑性思维。

    孩子在升入三年级之后,原有的内心秩序受到冲击,所以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重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起新的内心秩序。

原因二:学习内容的变化

    进入三年级之后,在语文学习上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开始变得更多更复杂。

    1、以识字为主向读写结合。

    一二年级要求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达到会写的程度。而三年级之后语文学习主要以课文阅读为主,学习内容开始变多,阅读的篇幅也在变大。

    2、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阅读策略。

    孩子进入三年级之后,就开始要求学习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三年级阶段要求孩子能够初步掌握“预测”的阅读策略,能够运用预测的基本方法,边读边预测课文内容。上课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课文的标题、插画以及课本的情节来进行预测,梳理预测的方法,从而得以体会阅读的成就感,提升阅读的兴趣。

    3、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写作

    二年级阶段注重口头表达,在写作方面只要求写非常简单的看图写话,对于字数方面没有严格要求。三年级之后对孩子的习作提出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语意连贯、分段、结构等具体方面。并且,在进入三年级之后,语文写作方面将会对孩子的写作方法进行训练和指导。例如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将对孩子写作非常重要的两种能力——观察和想象进行训练,老师通过课文的讲解,梳理观察和想象的方法,让孩子了解到观察和想象的重要性,并能够熟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4、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文言文

    孩子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当中,开始接触简单易懂的文言文。在学习古文时要求孩子能够感受古文的节奏感、意蕴感,并且能够通过注释,读懂故事、理解故事、讲好故事,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简单的文言文学习不仅重视孩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日积月累,还能训练孩子的记忆思维,帮助孩子诵读中培养语感,降低对古文的陌生感,为初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原因三:考察方面的变化

    1、量的变化:题量、答题的量、卷面文字量

    从阅读文章来说,二年级下册小短文阅读量大约在340字,进入三年级之后,会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篇阅读考察,课内阅读在216字左右,课外阅读在432字左右,考察量翻倍,对孩子的挑战也更大。

    2、试卷结构的变化:阅读、作文部分

    三年级开始,语文考试由二年级的一篇阅读改为课内与课外两篇阅读;在写作方面,也由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变为要求更高更困难的完整连贯写作。

    3、出题的方式:更灵活、更丰富

    二年级侧重考察信息筛选、三年级考察内容理解、阅读策略等。

锦囊妙招

  面对以上变化,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帮助孩子梳理完成进入三年级之后语文学习的完美过渡,成功跨越三年级这个“分水岭”?

一、重视方法,关注思维

    方法+习惯=能力

    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方法才是关键。所以家长在平时就要注重引导孩子对于学习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帮助孩子更好地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例如,小小的识字,也是能力养成的过程。在孩子识字阶段,帮助孩子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自主识字能力,就能为之后的阅读训练打下基础

二、重视阅读,习作方法

    进入三年级之后,每个单元的学习都有要求阅读的方法、习作的方法的掌握,在三年这个关键阶段,一定要关注孩子是否扎实地掌握好这些方法。要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到了中年级对于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是一个重点。

    孩子在学习这些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如何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等等,其实就在于这些知识和方法在课内和课外的练习当中孩子是否能够有意识地去进行运用,并且在运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建构起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就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那么在三年级之前,我们可以关注和督促孩子以下行为习惯的养成:

    阅读习惯、留心观察习惯

    记录和积累的习惯、书写的习惯

具体做法

  1.识字写字

    虽然三年级的课本取消了“识字”单元,而且每课后也取消田字格,说明我们的课堂会从以前的字词教学转变为文本教学,但并不代表字词不重要了。在语文学习中字词仍然要重视,而且三年级的字词难度增加了很多,但课堂上讲的时间会变少,所以预习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在识字写字这一块孩子们还是要和以前一样要会认会组词会书写。(在家还是要做到学完一课就听写一课的生字词,常备错字本,定期复习错字本的内容,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2.课文

    从三年级开始,每一个单元前都有“导语提示”,这就是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对知识点进行提示,大家一定要关注到。三年级的课文长度和难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并且文章题材多样化。课文新增几篇带星号的略读文章。课文后新增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单或者阅读链接,涉及到文学常识的内容,也需要孩子们掌握。课文的学习也是要多读,无论是几年级的语文学习,都要多读课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喜欢读课文,觉得读一两遍就可以了,这是不行的。每篇课文都要先在家预习,多次通读课文,预习好字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的课堂上主要会带孩子关注单元导语中的学习重点,解决每篇课文后的课后题。

    3.古诗古文

    三年级除要求背诵的课文外,古诗提出了要会默写,在二年级的时候之前老师应该开始让孩子们适应了。对于古文的学习,一定要多读多读多读,读得多了,再结合注释,理解就会到位。

    4.作文

    三年级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习作,二年级都是看图写话,且字数少。而三年级新增了“习作”,主题有写人、写日记、续写故事、写景等多种题材要求,字数要求300字。写作文有技巧,但是那只是皮毛,想要写好作文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多看书,所以为什么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求孩子们每天进行课外阅读,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周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趁孩子们现在还只是小学,时间相对充裕一点,一定要坚持阅读,到了初高中学科多了真的没有时间读书了,但是要想语文好,阅读真的少不了。其次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多积累好词好句(时间多的话摘抄下来,时间少的话直接在书上标注),喜欢的更是可以背下来。平时多观察生活,多和父母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

    5.阅读理解

    一二年级的阅读理解答案往往能在文中直接找到,但是从三年级开始就需要孩子们自己组织语言了。三年级的阅读理解开始考察文章结构、修辞,还会结合每个单元导语中的学习重点来出题,这就要求孩子们不仅上课要认真,还要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但这里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些能力藏在孩子们每一次的朗读里,藏在每一次的课外阅读里。所以能力的培养还是离不开朗读和阅读。同时,有能力的孩子可以在家做一点阅读理解的题。

    6.课外阅读

    中年级是培养孩子海量阅读的黄金期,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后期想补阅读量是很难的,家长也清楚,孩子的理解就是靠着一本书、一本书慢慢积累起来的,孩子阅读书目的深度就反应了他的理解能力,进而影响到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他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所以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读经典,历史书,科普类书籍等,不要总停留在低级趣味的虚构文学和搞笑漫画上(科普读物除外)。本学期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选读《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爸爸的画》等,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读不同种类的书。

    三年级是孩子语文学习当中面临的第一次挑战,相信在家长们的陪伴与帮助下,每位孩子都能顺利跨越三年级这个“分水岭”。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达到思辨读写、情智共生,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学好语文。

阅读 19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