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第四小学
数学组“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
一次思维碰撞的火花
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
一次教学实践的探索
满载而归 蓄力前行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如果说,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那么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2023年10月9日蔡甸区第四小学开展“数学大单元”教研活动,意在以新课标为指导,推进大单元教学在常态课中的落实,构建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品质课堂。
本次活动由教学副校长潘侠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湖北省骨干教师,武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李珺老师。蔡甸区教研室李浩主任、李蓉老师和名师工作室的伙伴们,还有教联体学校的同仁、以及各中心学校的骨干教师。
专家介绍
“看最美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本次活动邀请了湖北省骨干教师,武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李珺老师。李老师曾获得:武汉市教育战线优秀教育者”、硚口区第二届“德艺双馨”教师、硚口区第二届“名师”。在国家级、市级优质课比赛课中均获得授课一等奖;曾多次在湖北省执教观摩课。
纵观教材 解读单元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至善至美,日进日新”,四小团队是一个爱学习的团队,我们在胡福兰校长的带领下走南闯北,不段汲取新课改的营养。“学了-学到-用到-用好”思想有声,行动有痕,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中收获。
牛顿曾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蔡甸四小数学组自上学期酝酿,暑假精心准备,本学期积极实践,“聚力大单元,共学共研共成长”。蔡甸四小数学组的老师们为我们带来教学研讨沙龙,重现他们一路走来的历程。
本次沙龙老师们围绕为什么开展大单元?我们是如何进行尝试的?以及老师们的反思展开讨论。其中实践部分里的重构课程呈现了此次大单元教学的具体课程,包括知识种子课、方法生长课、思维延伸课、实践拓展课、数学文化阅读课。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整合思想。
深耕课堂 教学展示
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时空;是拔动孩子心弦、奏出美妙音符的舞台;是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的场所;是带领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航船;是叩开童心世界、充满灵性的旅程。
第一堂课由李铭城老师执教,内容为《数面积》。作为大单元教学的种子课,在本节课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强化“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实际就是测量图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这个观念。所以在执教这节种子课中,着重去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不同的方法快速数出图形的面积,渗透从测量长度-测量面积-测量体积,同时也为之后平行四边形和其它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坚实基础。
古语说:美玉无瑕。一节课优劣与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孩子们有所收获,授课教师日进一功,观课老师有感而发的感悟才是我们教研的初心和奋斗目标。第二节研讨课由阳梅老师执教,执教内容为《有联系的面积公式》。
本节课是整合课程后的思维延伸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将各平面图形的面积联系起来,发现面积公式之间的关联。以梯形的面积为依托,通过梯形的变换,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以“梯形面积公式”为“通式”的结构图示。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有一份全新的收获;每一次收获都是一次学校的赋能;每一次赋能都是一次教师的成长。
思辨笃行 践行致远
万里之船,成于罗盘。专家引领共研讨,思维碰撞明方向。李珺老师为本次活动做指导。她认为本次大单元研讨实践活动很有成效。一是抓实了一条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的突出核心概念的活动主线,二是深化一个以转化的思想为统领来设计课程,通过微任务来驱动教学的研究思路,三是拓展一组教材延伸。同时指出:这两节研讨课突出了大单元学习为中心,以训练互动为主要方式,以智慧精准为主要特点来推动课堂的重构。
“钻坚仰高,笃行致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思想的碰撞,往往才能擦出激励前行的火花,固步自封的教学,不是我们应该有的状态,我们在趋近专业的路上,汲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笃定前行。
蔡甸区教研室李浩主任为我们指导了什么是大单元教学?为什么开展大单元教学?基于大单元教学,我们该做些什么?关键词是整合以及触摸内核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的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价值观念的培育,基于大单元教学,我们要以整合的视角重整学习素材,让知识有梯度,以拓展视角走向本质勾连,让知识有厚度。
教育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有课堂这个根的事业的茁壮成长。“大单元课例研讨”活动既为我校授课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听课、研讨老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相信我们的教研之花会越开越鲜艳。
教书,
我们仍在路上,
只为当初的梦想;
育人,
我们仍在路上,
只为花朵的绽放。
以课改之心,
仰望星空,
穿越亘古的课堂,
在研讨中延续教育的辉煌。
撰稿:石丹
照片:余小琴
审核: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