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说敦煌的故事,每每读起边塞的诗词,总是唤起对于大漠异域风情的向往,那个神圣而又神奇的地方,一定要去。终于听到儿子长时间出差敦煌,又恰逢中秋国庆长假,于是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探敦煌博物馆,触摸丝绸印记
敦煌处于我国古代蒙古文化圈、青藏文化圈的交汇地带,也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有效辐射之区域。历史上的敦煌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公元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凿通”了丝绸之路,创下中西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中西交流的对话之路、友谊之路。正是借丝绸之路的开通,敦煌与西域各少数民族开始密切往来,中西方之间的物种广泛传播,不仅促进和丰富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也使得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敦煌交流、交锋、融合成长、繁衍生息,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精彩纷呈,形成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
博物馆作为当地历史文化风味的代表,是我们这次敦煌之行的第一站。敦煌市博物馆1979年成立,建成于2011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馆藏文物不仅是文化中国的象征,也是中国智慧的见证。走进敦煌市博物馆,仿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馆藏和陈列文物中,上迄新石器时期,下至明清时代:著名的敦煌汉简,讲述着汉晋时敦煌地区屯田戍边的古老故事;青铜器时期的生产工具、精美的丝绸、早期的纸张、边关将士使用的军事用品等无不向人们诉说着敦煌悠久的历史。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记录下了敦煌先民们在这块“沙漠绿洲”中的生息繁衍,也成为了古丝绸之路兴盛辉煌的历史印记。
正值国庆假期,馆中有不少游客,很多家长也带着孩子来到博物馆“打卡”,感受璀璨的中华文明。
《又见敦煌》用匠心成就经典
观看《又见敦煌》大型情景剧,这是我们此次敦煌之行的第二站,也是到达敦煌之后的第一大震撼。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看浸入式的舞台剧,采用流线式表演方式,边走边看,头上脚下,东南西北都是表演区,情景融入仿佛身临其境,汇入历史长河里的点点尘埃,带我们回到千年之前。就是这样一种舞台表现形式,让我觉得很意外和惊喜,在不同场景与演员一同进入剧情,“又见”千年敦煌:发现藏经洞的道士王圆箓、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人王维、曾盛妆出现在莫高窟壁画上又被岁月淡化了容颜的供养人、让河西走廊重归中原政权管辖的唐朝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敦煌历史上的人物如时空穿梭般一一再现。
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已穿越千年。走进《又见敦煌》剧场,与其说是看一场演出,不如说是一场对敦煌千年历史的回望。走进这里,历史的敦煌、现代的敦煌拨开尘沙,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壮美鸣沙山,神奇月牙泉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很小的时候,就被这两句诗深深地吸引着,沙漠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从小都没有看到过真正的沙漠,内心对于沙漠,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心,这次有机会来到敦煌,知道能够前往梦想依旧的鸣沙山月牙泉,内心兴奋至极!观看完《又见敦煌》,吃过晚饭,儿子驱车带我们奔赴鸣沙山月牙泉,这是我们此次敦煌之行的第三站。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鸣沙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形态各异,丘丘相接,排列整齐。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下山时,沙粒会随人流动,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神奇的是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月牙泉被鸣沙山紧紧环抱,静静的守护了月牙泉千年。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晚上8点,“万人星空演唱会”准时开始,随着红歌《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响起,鸣沙山上点点“灯光”闪烁不停,和美丽的月牙泉遥相对望。上万名游客打开手机电筒,满山星光熠熠,蔚然壮观。满山的游客群情振奋,伴随着旋律齐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一眼千年,大美莫高
走进敦煌,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苍凉与神秘,岁月的流岚与千年的风沙,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有文化,有历史,有沧桑,有艺术。10月1日,儿子为我们团下莫高窟应急票,11点钟我们起身前往,这是我们此次敦煌之行的第四站。
莫高窟因位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也被称为千佛洞,静默的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有一种极为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连续开凿时间最长,现存洞窟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石窟建筑群,它被东西方学者认定为欧亚大陆最伟大的艺术宝库。是中国最重要的彩塑艺术宝库之一,经历了岁月与战乱,依旧容藏于西北远方,穿岩透壁的叮叮斧凿中,看得见王朝的沉浮兴衰,菩萨团花密绣的锦裙上,绽放出宗教的盛衰消长,伴随着依旧鲜妍的石青朱砂,交织在一场敦煌大梦中。
边关要塞阳关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古老关塞的向往。10月2日儿子驱车带我们前往玉门关阳关,这是我们此次敦煌之行的第五站。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玉门关也省称“玉关”。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它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前往阳关玉门,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形态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这些景物和金黄大漠、绿草,衬以蓝色天空,构成了一幅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沿着古人的足迹,从城市走向戈壁,从繁华走向荒凉,相同的路线,相同的方向,所不同的是,我们是坐着带空调的车行驶在柏油路上,而古人只能靠马匹、骆驼或一双脚,艰难地行走在人迹罕至的茫茫戈壁中。千年关塞虽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尽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仍是国内保存汉代军事防御体系最好且最全的遗迹了。
夕阳西下,望着一轮落日,遥想狼烟四起,朝朝暮暮,一瞬千年。
异彩纷呈,沙洲夜市
领略古老边塞的苍凉,融入现代都市的繁华,晚上9点左右,我们出发去沙洲夜市,这是我们在敦煌最后一晚了,去逛逛。
敦煌夜市,也称沙洲夜市,位于敦煌市区阳关东路,是敦煌市最大的夜市。每当夜幕降临,华灯绽放的时候,来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游客逐渐汇聚到灯光迷离的夜市,使这里变得异常热闹。沙州夜市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沙洲夜市由风味小吃、工艺品、“三泡台”茶座、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五大经营区域组成。整体建筑风格为仿唐建筑并兼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占地面积66600平方米,集中了敦煌的名优小吃、传统面食、本地特色的水果、精美工艺品等。摊位规模都不大,沿街一字排开,方便游客观瞻和选购,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当地的艺术家们把莫高窟精美的壁画、彩塑,用艺术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画布、丝巾、葫芦、木料、石板之上,使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变成了一件件非凡的艺术品。尤其是敦煌木板刻画,浓缩大千世界于方寸之间,把鸣沙山月牙泉的大漠风情、雅丹地貌的粗犷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了使人心驰神往,爱不释手。购物的同时尽情体验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兰州返程,告别敦煌
敦煌游结束后,感觉印象最深的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置身在雅丹魔鬼城,置身于鸣沙山中,确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天是那么的高,地是那么的阔,人又是那么的渺小,那种神奇的感受真是难以言表。沙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你会感受到它不同的姿容。夕阳西下时,渺渺瀚海渐渐退去,沙漠现出几分神秘几分庄严,让游人流连忘返,更引起无限遐。
敦煌和黄沙依旧缠杂不清,黄沙如海,梦想都包裏在驼铃中,落日熔金时,哼唱着黄土,低吟着白云,拿起水袋,喝掉那千年的苍凉,那一刻,你才会知道原来“西域”的风情竟然绝美如斯。
此次旅途愉快结束,人们常说,旅行就是从你呆腻了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寻求新鲜。而我认为,旅行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更是某种意境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