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杨门第三次组会简报

用户2299308
创建于2023-10-08
阅读 2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0月8日下午,师门本学期第三次组会以线下形式召开,参与本次组会的有2021级硕士生和2022级硕士生。本次组会的主要内容是22级丁文婷模拟上课和21级林倩宇案例汇报。

一、丁文婷模拟上课篇目一:《离骚》

           丁文婷模拟上课的第一篇课文为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离骚》。丁文婷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接着由竖心旁和草字头切入新课,整堂课遵循由表层心情引入内心志向的逻辑,着重分析“独”的独特效果,最终落点在屈原的为人上。

       关于丁文婷的模拟上课,洪佳苗认为文婷上课时的语速过快,并提出皇帝、小人和社会可以作更细致的分析。陈婕则建议竖心旁和草字头,可以先着重分析其中一个,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草字头,最终引出香草美人。周莉则指出导入时涉及“上节课学了什么”,缺乏艺术性;课堂中问题太多太密;对于不同内容有平均用力的倾向,有侧重点会更好。林倩宇提出诗歌的教学重点在于言和意,传统上来说主要是言象意:关于“言”这一方面,本文特点在于回环往复、复沓;在意象的选择上,兰草等意象的选用较为突出。其次,倩宇建议导入时提出一个主问题,串联整堂教学,会使课堂节奏更为紧密、流畅。最后,倩宇还提出了课堂中分析性与艺术性孰轻孰重的问题以及应当如何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

           杨老师提出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核心点、亮点;其次,围绕亮点,行课思路要清晰,环环相扣;除此之外,环节间流畅的衔接过渡也极为重要。在回答评委老师的提问时,适当地勾连课标内容十分重要。杨老师还指出是否深刻研读过课标、是否读过教学理论的相关书籍是能否打动评委老师的关键点。

二、林倩宇案例汇报

           林倩宇汇报了教育实践案例和硕士案例,分享了撰写案例的有关经验。倩宇指出硕士案例更加注重叙事张力,不同于毕业论文对学术语言严谨性的重视,案例更注重趣味性、可读性。

       杨老师再次强调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研究生应该以何为重”的问题。杨老师倡导同学们都以研究为重,以研促学、以研促教,用研究带动教学基本功。

三、丁文婷模拟上课篇目二:《变色龙》

       丁文婷模拟上课的第二篇课文为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变色龙》。文婷首先从标题导入,意图引起学生对变色龙的生理学意义和课文中代表的含义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整堂课由“变”走向“不变”,揭示了“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的主题。

           林嗣贤提出分析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时,所选择的材料与定义有所冲突,建议稍作调整。同时,对狗的称谓的变化的折线变化幅度可以作适当变化。陈婕指出情节梳理与人物归纳较为简单,建议抓讽刺小说这一特点,将“军大衣”与小狗称谓的变化融在一起讲;此外,讽刺、夸张、对比手法有些被忽略。林倩宇指出小说的重点在于人物环境情节,可以选择一个予以侧重,建议侧重于环境这一方面。周悦建议从环境以小见大,过渡到社会背景,进而揭示主题。同时,可以采用改写的方式,让学生对比阅读,这样会使学生的存在感更强。此外,可以将“军大衣”加入坐标轴,明暗线交织。

       杨老师评价《变色龙》比《离骚》的教学更加结构化。同时,杨老师提醒文婷尽量不要犯低级错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使整篇教学设计高度结构化,加入自己的创新点以抓人眼球。从问题的回答来看,文婷对课标的熟悉程度较低,杨老师建议多读课标的相关内容。此外,还要训练自己对评委的问题巧妙地接招的能力,将问题从陌生的领域转向自己熟悉的领域,按照自己的思路解答。

阅读 2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