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小课题研究课

naivety
创建于2023-10-08
阅读 3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年11月3日,陈睿凝老师进行了《背影》小课题研究课。

教学实践

一、课前预习

【预习导学案】

1、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

2、背景链接:《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文中所写的事发生在1917年冬,当时朱自清祖母去世,身在北京的他与徐州的父亲一起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读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3、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簌簌(  ) 典质(  ) 赋(  )闲  颓(  )唐(  ) 搀(  )  琐(  )屑(  )  差(   )使(   ) 勾(   )留(   )    蹒(   )跚(    )

二、课中学习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让我们先热热身,一起来猜一个字谜吧!

学生齐读。

师:好,那大家一起来告诉老师,你们的答案是什么呢?——是“父”。在我们的记忆中,好像歌颂母爱的诗文,我们可以随手拈来,但是歌颂父爱的似乎不多见,哪位同学能说出一两篇来吗?

学生思考、回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现父爱的名作----《背影》。

教者板书课题及作者。

(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这堂课的兴趣,便于教学过程更好的进行。)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走进作者,过关字词

任务二:概括事件,锁定线索

任务三:精心赏析,体悟深情

任务四:敞开心扉,表达爱意

任务五:感悟主旨,拓展阅读

(三)概括事件,锁定线索

1.请听读课文(或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并在小组讨论交流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篇文章的内容。

学生浏览课文后讨论、交流、总结,然后发言。

明确: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2.文中除了刻画父亲买橘的背影,还出现几次“背影”?思考“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独立思考、整理思路、发言。

明确: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课文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教者板书。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概述能力。)

(三)精心赏析,体悟深情

1.“背影”特写

(1)哪一个背影最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学生思考发言后明确:望父买橘见背影。

(2)学生齐读课文第六段。

(3)请同学们说说本段如何描写来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归纳,然后发言,集体明确: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动作描写, “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师小结:生活如此清苦,行动这样不便,但父亲还是不辞劳苦地爬上爬下去买几个橘子给儿子,可见父亲对儿子体贴爱抚到了何种程度。父亲赤诚的爱子之心,在这感人至深的背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2.父亲赤诚的爱子之心除了体现在为“我”买橘,还有哪些事情可以体现?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圈划后交流、归纳,然后发言。

明确:劝慰儿子,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

体现:父亲对“我”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这里要求学生能结合每一处进行具体分析,最好能从具体词语入手进行体会。)

3.同学们能分析一下为什么说父亲的语言也能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在家庭和自己都遭到不幸的情况下,强抑悲苦,反过来劝慰儿子,可见父亲的体贴。)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本已“说定”不送,加之有“熟识”的茶房陪同前去,可后来终于还是送了,表现了父亲“不放心”的心理。其“不放心”,完全是因为对儿子的深挚的爱。这句话更包含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怕他旅途口渴,怕有闪失,眷眷深情见于简短的话语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父亲临别时的谆谆嘱咐,惦念儿子的旅途的平安之心。)

(5)“进去吧,里面没人。”

(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细心的关照和体贴。)

教者小结:父亲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本环节通过老师的指导、分析,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四)敞开心扉、表达爱意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多的爱。

    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分享学生的习作片段,适当赏析)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巧妙地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朴实而充满深挚的感情的语言,在叙事和描写中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我们在被作者父子的深情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要学习作者的高超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也能写出这样的经典作品来。

三、教学反思

    本文感情真切、质朴自然,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自然放在了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上。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因而,我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所渗透的父子深情的角度,设置了几个层层深入的任务群环节。课前,一首《父亲》将同学们带入情感的氛围,先是由一个简单的字谜导入,将父亲蕴含其中,通过热身游戏,让学生初步进入到一个感悟亲情世界的氛围当中。之后是“初读文章,寻找父爱足迹”这一任务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对文章能有一个初步的体会,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线。然后“品读,聚焦父爱画面”,让学生通过品读,得到发现,发现这幅感人的“背影图”是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出来的。然而仅仅是父亲为“我”费力买橘子这一画面让作者感动吗?并不是。而是作者从那个背影当中感悟到了深深的父爱。于是便是下一任务环节“研读,感悟至深父爱”,通过结合当时的家庭状况和父亲的境遇、父亲的言行,特别是父亲送行时的几句话以及作者看到背影前后对父亲的理解,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入深深的父爱。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以片段写作的形式对父亲进行“真情告白”,从而学会感恩,关爱身边爱着自己的人。

    本课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和重点,完成了预期的学习任务,并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获得顿悟并能从课堂中体验到真切的人间至情。从学生的状态来看,他们较为深入地探究了文本,通过层层深入的任务环节,理解了文章情感。但本节课因注重从结构上很好地分析这篇散文,从而未能够更多地注重学生们深层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这也是本次教学设计中的遗憾和不足。

    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语文教育要着眼两点:语文教育要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语文教育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性质和功能,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而应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寓情于教,寓道于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之所以感动几代人,就是因为它蕴含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刻骨铭心的关爱。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中光景甚是惨淡的时候,父亲安慰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作为父亲,面对灾难,他默默得承受,勇敢得面对,表现出一个伟大而坚强的父亲形象。当祖母的丧事办完,我准备回校时,他再三嘱咐茶坊,甚是仔细,他终于放心不下,决定亲自送我。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平淡无奇的语言行为中饱含着一个“爱”字,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其实,何止是朱自清的父亲,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爱如山,成熟而稳重,无言而深沉。父爱浓于水,重于山,可是我们常常不理解父爱,总是觉得父亲啰嗦,说话不好听。当儿子的是否知道,在父亲眼里,儿子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他的呵护,需要他的关爱,需要他遮风挡雨,父母的心永远系在儿女身上。作为儿女,应该感受到的不仅是唠叨,更是他们的寸草心。分离的那一刻,父亲想到儿子的旅途的艰辛,所以把橘子送给儿子,父亲买橘子时很艰难,父亲是个胖子,走路就已经很费事了,还得又“跳”又“爬”的攀月台给孩子买橘子,“蹒跚”、“探身”、“攀”、“缩”、“努力”。 . . . . . 无不表露着父亲买橘子的艰难,但对父亲来说,能为孩子做的,都是甜的。父亲买了橘子回来,父子即将分别了,但父亲没有世界上的母亲那样对孩子的依依不舍,他表现得十分的轻松乐观。人心都是肉做的,在这分离的时刻,不理解父亲的儿子终于簌簌地流下了眼泪。文中表现得不仅是父子情,更是一种忏悔情,一种后悟爱。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使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在《背影》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任务群驱动,与他们相互交流,在自主学习中爆发出超出平常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在学生积极探究任务的实践中,也让我本人感受到了作为引导者的自豪与快乐。


阅读 3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