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寒露重 且听秋吟——柳江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之“寒露”主题教育活动

创建于2023-10-08 阅读252

一滴寒露,点点叶黄

将人间染成清秋

露落疏桐,人间清秋


今日寒露



气温降 露水凉

COLD DEW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白露初候为“鸿雁来”,指首批南下的鸿雁们。“宾”为“后至”之意,即迟行的鸿雁在寒露初候之时陆续南下。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深秋,唯有菊花不畏寒而盛放,特别强调菊花是黄色的,因为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或十八天是土旺之时,土对应黄色,故此时盛开黄色的菊花,正应土旺之时也。

寒露习俗

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喝菊花茶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茶,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

寻味寒露

寒露有雨,以后多雨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趣玩寒露

寒露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养生寒露

寒露有雨,以后多雨

       早睡早起 适量运动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寒露时节,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

适时添衣 足部保暖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另外建议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朝盐晚蜜 养阴防燥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补充人体水分,又能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了解自然的一道桥梁。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认识寒露,了解其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寒露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发现节气的秘密,感受自然的至真至美和生活的浓浓趣味,也在节气时令的指引下更智慧的去探索和生活。每一个节气都会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吧。

阅读 2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