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高余支行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和我行业务实际,高效务实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强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普及各类防假识骗知识、讲解金融欺诈典型案例、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四个主题内容展开宣传,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活动内容
一、保护个人信息
强调客户要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行为;不随意透露银行卡号、密码、有效期、安全码、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下载安装App或在第三方办理业务时,留意授权权限,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和合同条款,审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过度搜集或非法使用;不随意丢弃业务单据、ATM凭条和刷卡单据等交易凭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银行推出的磁条卡换芯片卡、增加电子银行认证介质、余额变动提醒等服务,消费者可根据情况定制相关服务,有效保护个人金融信息。
二、防范电信诈骗
陌生电话要警惕,可疑短信需注意
中奖退税送便宜,哄你汇钱是目的
暴利理财和投资,多是骗局莫搭理
刷卡消费欠话费,细分真伪辨猫腻
任凭骗术千万变,我自心中有主意
不理不信不汇款,小心谨慎防万一。
三、讲解典型案例
1.非法集资诈骗:
犯罪分子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进行资金诈骗。近年流行的P2P网络借贷、违规发行高收益私募基金、高额返现网络积分商城等都涉嫌非法集资。
对策:不轻信,不贪图高额投资回报,如有需要应对相关资质进行核查。
2.假冒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国家指定账户,并配合调查。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
3.假冒领导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单位领导或身边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要求到办公室来,不久又打来电话说,因有急事需要钱,不要来了,并要求受害人给他的账户汇钱。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领导或同事联系确认。
4.假冒他人微信、QQ号等诈骗:
犯罪分子盗取他人微信、QQ、邮箱等,向好友发送相关信息,骗取信任,随后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进行诈骗。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好友进行电话等形式的直接沟通,确认真伪。
5.冒充银行诈骗:
以银行的名义,向受害人发送邮件、短信等,谎称系统升级等原因,要求受害人登陆指定链接进行更新,最终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从而实施犯罪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直接与银行客服联系、确认。
6.虚构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以知名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发送中奖信息,谎称受害人被抽中幸运观众,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对策:不轻信,录制节目、参与中奖等一般不会收取费用,如有需要应核实。
7.二维码诈骗:
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等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二维码加入会员等形式,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就会泄露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对策:不轻信,来历不明、不是权威购物平台的二维码一律不要扫。
8.虚构车祸、绑驾炸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绑架等,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缴纳赎金等为由,要求对方立即汇款到指定账户。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或者报警。
9.快递签收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快递未签收或者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等,要求提供姓名、地址、手机号以及身份证号码等。
对策:不轻信,个人信息一旦透露他人,会给名下的银行卡、信用卡带来安全隐患或者财产损失。
10.金融交易诈骗: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散布虚假个股内慕信息及走势,要求受害人在其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实施诈骗。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找正规公司咨询。
四、规范营销行为
在落实消费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基础上,强调在获取存款、投资理财、贷款等金融服务时,要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
活动形式
活动过程中,高余支行多渠道覆盖,营造了浓厚宣传氛围,线下,在营业厅显著位置摆放宣传折页、案例讲解、现场答疑等方式,积极向参加活动的群众宣传,提示客户防范风险;线上,通过微信发放宣传海报、推文,充分利用线上平合、新媒体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到阵地宣传,实现宣传教育"零距离"。本次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员工围绕近期热点及新型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非法代理等诈骗手段选行了风险提示和耐心讲解,有针对性地提升了群众对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技能,掀起宣传高潮。
活动成效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不仅提高了客户的金融风险认知能力、金融安全意识和防诈骗能力,还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为形成良好的金融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提醒大家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提高自我辨别能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做个理性的金融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