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综合组英语与道法公开课

创建于2023-10-08 阅读989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将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真正融入课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立才学校开展了综合科组公开课活动。

——英语公开课——

迎着秋风,静静绽放。为了打造课堂教学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3年10月7日上午第一节课,我校展开了由李爱民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英语公开课《What's your hobby?》

本节课的话题是讨论爱好,李老师在热身环节以自己为代入谈论自身的爱好,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

李老师精心准备,循循善诱,用流利的英语课堂用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打开了思路,积极配合。

学生整体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师生配合,环节循序渐进,步步引入整体,清晰明了。从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老教师的认真态度,为李老师点赞。

00:09

师生互动

00:13

师生互动

00:09

师生互动

老师们认真学习观摩

英语评课环节

00:15

高老师发表意见

00:09

刘老师发表意见

之后,全体老师一起深入探讨这节课。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每次研讨都是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不断提升进步。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

“一个公民意味着是社会的一份子,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实施公民的义务”。2023年10月7日,在立才学校六年级的教室里,龚川粮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 “我的身份”、“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三个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公民身份,从社会公民的角度参与社会生活。

龚川粮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认知探寻,随后一步步深入,点明无论任何角色,都有一个共通之处——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第二部分“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中,龚川粮老师通过每位同学都比较熟悉的明星为导入,引出中国公民与外国公民的概念,接着介绍了公民身份是如何取得和丧失的与“公民”一词的历史渊源。最后利用课堂学习单对公民国籍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随堂巩固。这种方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之后学生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打下基础。

在第三部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讲述中,龚川粮老师着力引导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各位老师在认真听课

—评课环节—

课程结束后,全体综合组教师在小学多媒体进行评课活动。活动中,龚川粮老师对自己的公开课进行了系统阐述,综合组老师各抒己见,帮助任课老师找到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既融洽又高效。

通过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公民身份从何而来,知道了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国籍,公民一词的来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道德与法治并不是单纯讲授一门知识,也不是教授一项技能,而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国家、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主体共同的任务。

每一次投入地学习都是前进的一个足迹,都是思想交流碰撞的一束火花,也是大家收获的一次自我升华。综合组全体教师将继续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进取,为每一个孩子打造更精彩的特色课程做准备!

编辑:林慧微、王敏

文字:林慧微、王敏

图片:林慧微、王敏

审核:李爱民

阅读 9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