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浦东跟岗学习半月报(9月15日-28日)

Slytherin
创建于2023-10-07
阅读 7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关于利用保债计划拓宽融资渠道的思考

新区财政金融局副局长 焦少飞

(2023年9月)

上海作为全球资管中心,聚集太保资管、太平资管、泰康资管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7家。近期,陆家嘴管理局受浦东新区委托,正在开展《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若干规定》的立法工作。在参与此项工作的过程中,结合保险资管行业发展、监管要求、保债计划落地情况以及陕西实际,通过与保险资管机构座谈,提出利用保债计划拓宽新区融资渠道的建议。

(一)省市层面应加强统筹。保险资金运用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原则,其中“安全性”居于首位。从某保险资管公司保债计划准入条件看,全省具备条件作为融资主体或担保主体的,主要集中在陕煤、陕交控、西安城投、西安轨交等少数企业,地市项目若拟通过保债计划融资,需要上述企业担保。但是,具备条件的企业主要站在自身角度考虑融资安排。当前,虽然保险资金运用较为谨慎,上半年保债计划登记规模同比下降30%左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利率下行、“资产荒”的形势下,恰可以积极主动引入保险资金,但这需要争取省市层面做好统筹协调,实现全省一盘棋。

    (二)加强沟通对接。一是建立保险资管机构库,形成有关机构的联系渠道、投资偏好、投资领域等信息,为险资入区搭建工作基础。二是加强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对接,在信息获悉、政策培训、机构引导等方面发挥协会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强与保险公司总部对接。当前部分保债计划的落地,需要保险资管机构和保险母公司双线决策,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与保险公司总部的沟通对接。四是积极发挥区内保险机构“桥梁”作用。阳光财险在新区设有省级分公司,同时阳光保险集团下设阳光资管,可以加强与阳光财险陕西分公司等机构对接。

    (三)积极推动银保联动。“银保联动”是弥补保险资管机构在地方没有分支机构、信息获取不畅等短板的有效途径。工行(工银安盛资管)、建行(建信保险资管)、交行(交银康联资管)、光大(光大永明资管)、招行(招商信诺资管)等都设有保险资管机构。新区各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应加强与相关业务合作银行的对接,特别是具有保债计划业务经验的银行对接,在银行授信规模不满足融资需求时,主动推动银行端发挥投资顾问作用,协调保险资管机构,为满足条件的项目提供保债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融资方案,利用险资调整优化项目债务结构、补充平台公司流动性资金。

(四)营造险资入区的良好环境。一是坚决维护好区域信用环境,避免出现平台公司债务违约,增强保险机构支持新区发展的信心。二是积极匹配优质项目,争取省市具备条件的主体予以增信、担保。三是建立健全险资入区的组织体系、对接机制、政策扶持措施等,形成推动险资入区的工作机制。四是加强理论研究和培训交流,增强各平台公司运用保险资金的意识和能力。

心得体会:陆家嘴对标打造国际一流金融城,十分重视对金融机构的全周期服务。一方面,协助机构解决办公选址、机构注册、人才公寓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设立10余个行业自律组织,发挥业界共治作用,搭建金融生态产业链。同时,针对经营指标异常波动的机构,主动上门协调解决困难。


感悟: 秦创原˙金融港的建设,需要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招引并举,招引落地+入区后服务并重,人才+科技+资本三大市场协同,多措并举打造一流金融生态。


加快产业园区从“房东”到“股东”转型

西咸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副局长 舒亮

(2023年9月)

      从张江开园起,张江高科就担负园区开发建设使命,与其他园区开发商一样,成立初期主营业务就是地产开发,买地、盖楼、出租或者出售,不断循环。但随着园区开发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存量持续下降,这种运营模式并不可持续。张江高科以“产业资源的组织者”为目标,不断更新自身定位,实现由园区运营向产业创投转型,从“房东”变“股东”,转型经验值得借鉴。

    (一)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在当前经济下行情况下,企业扩张意愿较弱,物业出租出售业务萎缩较为严重,尤其是前几年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各个地区大量兴建产业园区,导致当前市场存量多,竞争压力大,进一步恶化了园区运营企业经营状况。我们一些园区目前仍然停留在出租出售物理空间的初级阶段,收入也主要来源于此,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有的园区虽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缺乏动力,也缺乏相应资源来改变。我们要督促园区运营企业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明确产业运营定位,结合实际,尽早制定转型战略和目标,真正起到助力产业发展作用,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加强园区产业投资功能。产业投资已经成为产业培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虽然投资机构的产业投资基金众多,但是缺乏对园区企业的了解,真正获得这些基金投资的企业并不多,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创投并不活跃的情况下,初创型企业要想获得投资更加困难,极大影响了企业成长壮大。西咸各个新城虽然都有下属的创投公司,但政策性居多,市场化不足。产业园区运营商更加贴近企业,对企业经营情况更加熟悉,获取的企业信息也更加齐备,投资企业有天然优势。只是目前西咸新区各产业园有投资业务的并不多,产业投资方面的金融人才匮乏,更多的是依赖兄弟创投企业来投资,横向沟通过程冗长,很多情况下最终不了了之。可以考虑在园区运营公司成立投资部门或者投资子公司,甚至可以将同一集团下属创投公司合并到园区运营公司,选聘专业人才,从园区企业中发现有潜力的目标进行投资,逐步加大投资业务的比重和投入,实现企业发展和园区运营公司利润增长的双赢。

    (三)积极审慎推进产业投资。张江高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产业投资,近6年才开始产生显著效益,其投资风格较为稳健:被投企业需要在自己的园区,产业方向符合园区主导的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方向,创始团队有从事该行业的背景,融资阶段大多是中后期。我们产业园区在开展投资业务时,也需要注意把控风险。在投资业务还未成熟的初期,我们可以尽量选择A轮以后的企业进行投资,投资对象从自己园区熟悉的产业和企业中选择,避免盲目跟风跟投。对于较为早期阶段的投资,可以借鉴张江高科的方式,选择参投专注早期投资的母基金,做基金有限合伙人(LP),借助他们的专业团队进行投资。早期、后期“两边押注”,对冲风险,获得最大收益。

学习感受

      上海的房租计价都是按照每天每平米来计算的,而不是其他地区所常用的按每月每平米计算,似乎是上海人“斤斤计较的精明”。原因就在于上海租金较贵,按月计算较为粗略,比如企业租赁场地比整月多了几天或者离整月少了几天,在其他地区可能就直接免了或者按整月计算,在上海就会有较大的误差,更何况每个月天数不同。因此,按天计算,算细账,交易双方谁也不吃亏,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公平合理,也体现了务实细致的行事风格。

浦东金桥管路局跟岗学习半月报

先促局副局长 李明

(2023年9月)

      围绕新区组织部安排的分组研讨主题,结合近期跟岗学习实际,就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培育谈两点看法:

    (一)聚焦巨头企业招引。引进系统集成巨头企业,是开发区打造产业集群的最快途径。浦东金桥经开区1997年引进上汽通用后,快速形成千亿级别的汽车产业,并辐射至整个浦东新区,在汽车研发、汽车电子、零部件配套、智能网联、汽车贸易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成为促成特斯拉落户上海的重要因素之一(特斯拉最初选址金桥经开区,后上海市支持临港发展落户临港新片区)。2022年金桥经开区工业产值2470亿元,其中汽车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0%,上汽通用产值占汽车产业产值近60%。结合西咸实际,隆基绿能预计2022年产值有望达到200亿元,带动光伏产业占新区产值比重的30%,预计2025年光伏产业产值占比有望提升至40%-50%,光伏已成为新区的产品名片,巨头企业引进对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围绕巨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可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挥巨头创新引领作用,支持隆基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升级,持续迭代单晶硅电池技术,巩固龙头地位。二是完善光伏产业链条,培育和引进一批专精特性中小企业,重点支持特莱晶、圣宝鸿等光伏配套企业加快发展,形成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发展能力。三是发挥隆基创新“溢出效应”,鼓励隆基在储能、氢能等产业进行创新发展,快速孵化裂变处一批隆基系科技企业。此外,各新城也能参考泾河隆基项目,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沣东围绕汇川,引进发那科、埃斯顿等机器人产业巨头;秦汉积极盘活汽车厂房,引进新能源汽车巨头;沣西围绕三一,引进徐工、中联中科等工程装备巨头,快速打造新区特色产业集群。

    (二)重视新兴产业集群引进。与光伏、半导体等相对成熟的产业不同,氢能、智能网联、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缺少巨头企业,要通过持续的政策扶持、企业招引,逐步打造产业生态,占领产业发展先机。以浦东张江为例,生物医药是张江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回溯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除2005年前陆续引进罗氏、诺华、礼来等国际龙头企业外,张江二十余年持续做好产业培育,通过减少新药审批流程、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启“VC+IPC+CRO”的VIC新药孵化模式等方式,吸引创新企业入驻,目前张江聚集生物医药科创企业千余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31家(科创板15家),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形成了涵盖创新药研发、CRO、医疗器械生产、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

      新区目前在氢能、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张江当初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经验,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尽管当前企业规模都不大,但如果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区内形成企业协同和产业配套,能加快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在投早投小的同时,也通过金融助力,帮助优质企业快速做大规模。三是持续做好政策支持,在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的同时,提供好相关应用场景。四是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对新兴产业来说人才尤为重要,通过定向引进一批产业链稀缺人才,同时积极吸引海外人才,积极促进产业发展。

赴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跟岗学习

心得体会

秦汉新城发展和经济运行部副部长康哲源

(2023年9月28日)

     经过一个月在度假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处的跟岗交流,我在丰富的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格局,在充实的工作中强化了学思践悟,感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学习心得。

    (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禀赋优势。立足历史文化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开放发展优势,我们应加强统筹、凝聚合力,搞好顶层设计、强化改革创新,高起点谋划文旅产业布局。通过文化赋能、数字赋能、科技赋能,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依据新区和秦汉文旅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制定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主要举措等,有计划地推动培育和发展。另一方面出台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政策,针对文创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结合相关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形成平台共创、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价值共创的文旅融合机制。新区或新城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借助文旅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手段,适度合理联合外界资本开展文旅产业开发,资本的参与对文旅融合发展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弥补新区在文旅产业开发中的短板和不足,能够更好实现市场机制的创新,产业的快速植入;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全新的思路与广阔的机遇,推动文化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优势。建议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积极推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发挥文化产业创新创意优势,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扩大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让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更加富有魅力。

    (三)挖掘西咸特色,打造文化IP。在文旅产业发展中要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不断打造本土文化创意品牌,充分调动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帮助文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文化产品出口。新区和新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秦汉新城将文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要坚持打文化牌、国际牌、枢纽牌,以打造成为中国优秀文化展示的大平台,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大码头为最终目标建设本土文化IP和文旅产业。如发展养生度假酒店、生态庄园酒店、帐篷酒店等特色旅游住宿;开发夜赏、夜游、夜宴、夜娱、夜购系列产品,吸引游客驻足消费;打造“兰池大道”、“湿地公园”、“千亩玫瑰园”、“马术”、“帝陵”等秦汉品牌。目前,秦汉新丝路公司虽有一些文创产品开发,但并未能形成文化IP,且知名度仅限于陕西,无法占据网络头条,形成传播效应,应加大培育和发展力度,争取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四)以强劲招商落实文旅赋能战略。注重项目引领和产业梯度融合,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并在产业集群内进行资源共享和知识的扩散转移。一是要“筑巢引凤”,营造适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环境,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战略体系,吸引更多巨头、龙头企业入驻,推动新区及新城文旅产业融合转型发展。二是要完善招商机制,转变招商思路,加强招商力量,充分利用好国内外各种专业招商机构,强化以商引商能力,提升精准招商、组团招商、国际招商水平。三是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扶持方面及时跟进,为招引全球重点文旅项目提供良好服务保障。如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文旅企业,参与到景区开发经营中。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创办文旅中小微企业。引进全国知名民宿品牌,借助其先进市场营销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最大限度占有文旅市场。

工作展望

     文旅产业创新高地的建设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锚定新目标,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培塑优质品牌,构建大文旅发展体系,将西咸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质变优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努力打造文旅产业创新高地。接下来,我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度假区先进工作模式和管理开发经验,努力为新区和新城的文旅产业发展出一份力。

浦东新区国际人才港跟岗学习半月报

西咸人才集团、魔茧公司副总经理 张博

(2023年9月18日-28日)

     9月20-23日,参加了浦东新区主办的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峰会是上海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辐射最广的人才创新创业赛事。通过参加峰会以及近期跟岗学习情况,就浦东人才工作开展谈三个体会。

      一是人才引进更加立体、精准。结合近一个月在浦东跟岗学习的经验,以及对上海其他地区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这几乎成了上海人才工作的共识。以浦东为例,人才引进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运、金融等领域,这深度符合上海对浦东新区的定位和浦东新区的发展规划,形成了人才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高度互动、互补,让人才来了就能留下,来了就能为我所用,真正做到让人才和浦东形成同频共振,以区域发展留人、以产业规划留人、以共创未来留人。 

      二是人才引育留用链条更长、更深。9月24日-26日,浦东招聘团前往北京,走进北大、清华、北航校园,向广大青年发出来浦东邀请,打造引才品牌,扩大人才“蓄水池”。值得注意的是,其邀请对象除了博士、硕士外,还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主要体现在引,本科毕业生的引入主要体现在育。浦东不但有针对高端人才的“明珠计划”、“白玉兰计划”,也有针对本科毕业生和技能型人才的培育计划,浦东在人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充分的打通了校园渠道,为应届生搭建适合的培训发展体系,通过企业的赋能,让校园端的人才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产业中来,不但能引入高端人才服务区域发展,更能培育本土人才,挖掘内部潜力。

      三是人才工作机制更灵活,保障更有力。通过跟岗学习了解,近年来,上海以及下辖各个区都在人才工作中坚持放权,通过与国有企业平台及第三方机构合作,激发人才工作活力,例如取消在人才招聘、职称评审、人员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审批权限完全下放至企业平台,管理效率提升和行政效能的提高立竿见影。在保障方面,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区探索建立国际人才驿站,为有意愿来浦东工作创业的人才提供7-14天的免费住宿和1-3个月的免费创业办公空间,叠加政策咨询、职业对接、社群活动、体验之旅等一系列融合性服务。但办公载体和人才公寓载体的运营,全权委托给三方平台公司,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指导管理实施,三方平台公司负责具体落实,载体运营高效,申办快速,保障有力。以此例为缩影,能看到上海、浦东坚持以“放权”、“松绑”为人才工作增添活力。

工作反思

      一是配合相关部门,深入梳理新区、新城产业发展重点,在下一步人才工作中,着重就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引入和储备工作。二是积极发挥国有平台企业优势,主动走进校园、研究机构,宣传新区政策,打造引才品牌,吸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扩大人才“蓄水池”。三是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提请研究相关审核、审批权限下放,助力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主动承担载体运营管理工作,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强化人才保障力度。

阅读 7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