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三部曲

同州追梦人
创建于2022-04-27
阅读 1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最近看到一个小视频,感动得我这个七十多岁的老者也泪目了。于是找出几张照片,配上文字,以《毕业三部曲》为名,分享给朋友们。

先看视频
00:45
00:00
01:37

第一部曲    《上幼儿园的孙子毕业了》
       两年前,上幼儿园的孙子毕业了,分享孙子毕业的快乐,返老还童。
       六十九岁那年,承接了一项光荣、神圣又艰巨的任务——管护上幼儿园的孙子。
       说光荣是因为打五十五岁退休后(工种规定),又一次有了靠得住的工作,新名词叫“上岗”。
       说神圣是因为血缘关系,爷管孙子隔辈亲,责无旁贷操尽心。
       说艰巨是因为孙子的爸妈都在外地上班,所以全程由我管护。
       现在的幼儿园真好,走进幼儿园就像进了童话世界。生活区温馨舒适,华丽堂皇;饮食花样多味道美,营养搭配科学有据;园丁照料无微不至,吃喝拉撒,呵护有加;一系列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环紧扣......。
       多次到幼儿园参加“家园互动”活动,分享孩子们的快乐童年,对于我这七十多岁的老年人来说,真是莫大的享受。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无忧无虑的童年里。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分享孙子成长的欢乐里。
       有位好友问我怎么又“上岗”了,我说:“甘愿做孙梯,并非为孙奴。”

00:00
02:14

第二部曲   《上初中的孙女的毕业了》
       六年前,读初中的孙女毕业,我是一个爱好摄影的人,专程到学校拍照,给孙女留点念想。
       毕业典礼结束,孙女告诉我:“今天,毕业了,当我和老师相拥的那一刻,老师在我耳边喃喃地说:’我的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也是时候离开了,去寻找你新的目标。’刹那间,我和老师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孙女告诉我:“今天,毕业了,我给老师献上一束鲜花,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 ,您辛苦了,三年来,是你不吝赐教,倾囊相授,给了我上进的力量。”
       孙女说:“今天,我毕业了,即将离开我熟悉的校园,离开我生活了三年的地方。过去了,结束了,该散场了。风筝远飞,线头永远留在地上。我翱翔,起点永远是母校,是亲爱的老师,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孙女说:“三年前我来到这里,一个懵懂纤弱孩子,今天我毕业了,我长大了,有了新的向往。”
       孙女说:“我长大了,我懂得了,唯一没有血缘关系,但真心盼我成才的是我的老师,是老师用心灵之光,将我们前进的路途照亮。”

       参加这次毕业典礼,看到老师和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场景,不由我回忆起当年我们的那一刻,虽没有落泪如雨,但也有难以言表的痛伤。

00:00
02:58

第三部曲   《 那年,我毕业了》    
        五十四年前的那一天,我初中毕业了!本应在一九六七年毕业,动荡的年代将我压迟了一年才走出校门。 

       都说陈年的酒好喝,那是因为沉淀了岁月,生成了一些特殊的物质,使得酒液更加淳厚柔和。对于我们这些步入老年圈子的人来说,夕阳岁月是陈年的酒,是一首好听的老歌,那是因为有故事,也许写故事和唱歌的人就是自己,在回忆中品味,在品味酌磨。
       我爷爷告诉我,老早的老早,“先生”是一个很崇高的称呼,唯有传授知识和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配得上这个称谓。

       虽然时过七十多年,我仍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故乡一带都将医病的大夫和教书的文人称先生。再后来社会发展,对称呼分的详细了,将统称的先生分称医生、师傅和老师等等。
       历史的变迁是一部春秋大歌,先生犹如春秋大歌的一个音符,无论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终不及“先生”二字来的亲近且大气,虽在称谓前加了个姓氏,却时刻让人不忘一日和终身之约。先生,几千年的敬语,也被冬烘过,也被秋杀过,也被夏炼过,也被春熏过......。
       我们这代人初入学堂,戒尺指教,鞠躬学人......;到了六七十年代中,安静之地秩序一夜突变,“革文化命”轰轰烈烈,先生落魄成“臭老九”,“读书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说辞铺天盖地......;二十年后入轨,国史早有镜鉴:教育盛则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则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纵观历史,为中国教育立镜,理想不灭,铸造国魂,照亮山河者,先生——乃中坚力量之一股。先生——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是一个实实在在默默奉献的群体。
       八百里秦川的东老梢,有一处叫铁镰山的黄土台垣,台垣下有一所中学,那是我读书求学的母校。六十年代中后期,哪里和全国一样,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公元一九六六、六七、六八三年从这里走出了一批特殊的学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三届”。这“老三届”在本该学习文化的地方出乎意料地践行并完成着一个“革文化命”的“伟大”壮举。 
       说起那场“革命”,我们被潮流所夹裹,像吃了疯药一样的变态,当然也是这场“革命”故事的主人公,徜徉在可以说是迷人的“童话世界”里,无论感觉幸福也罢,迷茫也罢,神圣也罢,总之是那么地轰轰烈烈。 

       这群头上紧箍着红帽子的孩子,最终大部分走进了返乡务农的广阔天地,被冠以“返乡知识青年”。正因为有“返乡”的头衔,所以也就着实地扎根在农业第一线,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用行动实践完成红色再教育。 
       一段人生历程,常常让人回忆,且念念不忘,那是因为在单纯的少年时代,编织了真挚的梦想。过了几十年,敢回头看了,其中滋味似乎比蜜还甜,比盐还咸,比醋还酸,比胶还黏。 
       人生最艰难的时间段,是十来岁到七十岁之间的这段岁月,已能看清一些世事了,甚至成熟地有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却不能如愿以偿地安排自己的命运。
境况不同,机遇不同,命运不同,至于原因过程已经都不重要了。 当早晨一睁开眼,看到的是一个花花世界,庆幸自己还活着。当夜深人静时,梦境里走来的是哪个五十年前的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可见这岁月结绕的红线是多么的顽固。
       请不要忘记昨天的离去,虽然青春被岁月带走,更接近最后一天的来临,不要担心变天,因为我们曾经被雨水浇得浑身湿透过。

        每个人都是社会大舞台上的表演者,是欲望满身的高级动物,一旦迸发人性的黑暗,瞬间会变得十分贪婪。都七十岁上下的人了,尽管曾经是什么长、什么记、什么.....,那是命运,不是本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成就感已经索然无味,它累了人生大好的岁月。
       一眨眼,不算短,一辈子,不算长,要知道有时候给欺骗自己要找点借口,谎言有时候也善良。 
       记得我骑摩托去珠峰看山,朋友问我为啥不坐飞机火车去,我说如果坐飞机火车那我就不去了。朋友问为什么?我说,看珠峰是终点,着急到终点有啥意思,采取其他方式,看看一路上的风景,体验一路上的过程,那不是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来到这个世界,经历几十年的岁月,不就是图个过程嘛。如果生下来就直接去终点,那来到这个世界有啥意思呢。同时也必须知道在来的路上,在去的路上,在一辈子的人生路上,有时候会缺少红绿灯的指挥。但要记着,如果走的是一条朝圣的路,心中就必须有道德红绿灯的指挥,才会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正正堂堂。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不如别人,也不下贱。笑了大家一起笑,哭,就一个人自己悄悄地抽泣,不去影响别人的心情。 愿每次回忆往事,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缺欠。
       五十四年前的那场毕业典礼,至今历历在目。古稀之年,回顾往事,有感而发,不妥之处,本想请我的老师严教,可老师们皆已作古,唯只能寄希望尚在人世的同学们批评训斥了。

阅读 1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