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寄语】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与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通过读这个故事让幼儿认识屈原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以及对过传统节日的兴趣。
【故事分享】
大家好,我是大三班的吴浅翼,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绘本故事是《端午节》。
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不仅聪明能干,他还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楚国的人民都很爱戴他。
屈原经常给国王提出很好的建议。可是,其他坏臣经常给国王说屈原的坏话,他说:“别听屈原的,屈原说得不对。”
糊涂的楚王听了这些坏臣的话,逐渐疏远了屈原。大臣说屈原对国家不利,楚王信以为真,居然将屈原流放到很遥远的地方。
由于不采纳屈原的建议,没过多久,楚国就被秦国打败了,楚王也做了阶下囚。听说自己的祖国灭亡了,屈原非常伤心。五月初五这一天,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来到了汨罗江边。
只听扑通一声,他跳入了滚滚流淌的江水,再也没有上来。屈原的仆人听说他跳江了,赶紧沿着江边寻找他的尸体。可是,他一直走到了洞庭湖,都没有看见屈原的尸体。
“呜呜呜………”仆人着急得大哭起来。附近的百姓们听说屈原跳江了,既悲痛又着急:“别着急,我们帮你一起找。”
于是,百姓们纷纷划起了自己的小船,向洞庭湖驶去。有位渔夫提议道:“屈原是个好人,不能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他将自身携带的饭团丢入了江中。
人们看见后,也纷纷把自己的饭团丢入了江中。可是,他们发现,饭团丢入江中,很快就散开了。“这该怎么办呢?”人们都很着急。这时,一位老人提议道:“咱们以后用苇叶把饭团包起来,然后再丢入江中。”
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好。从此以后,他们就用苇叶包着饭团,再用彩线缠上。渐渐地,就演变成了粽子。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以赛龙舟、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他。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深度互动】
秭归原为姊归,得名于屈原与其姐的故事。据《水经注》的记载,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媭(已婚已育)毅然决定回乡为屈原守灵。当地人为女媭的做法所感动,于是取名姊归;后因当地的务农需求,老百姓们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遂把女字旁改为禾字旁,姊改为秭,由此便是“秭归”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