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连甲骨文书法公益研学营花絮

王 境
创建于2023-10-05
阅读 33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首届大连甲骨文公益研学营花絮

       2023年8月14日,我接到大连甲骨印社社长万瑞杰先生发来的微信,就大连甲骨文学会和甲骨印社在9月下旬举办“首届大连甲骨文书法公益培训”活动,竭诚邀我担纲主讲,还就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事宜,希望我能提些建设性意见。

       8月25日赴安阳参加“第七届殷商文化研讨会暨甲骨文书法展”时,和万瑞杰社长就培训活动进行了交流,月底返回鸡西,见到了大连甲骨文学会李毅会长做的“大连甲骨文书法公益研学营学员招募启示”,我也紧锣密鼓地开始做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结合“文肇洹上”全国甲骨文书法篆刻展,编写了《大连甲骨文书法公益研学营研学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书写了6尺50屏的课件,又把课件做成一册《甲骨文书法字帖·一》。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尽管我有很多甲骨文教学资源,书写和做字帖还需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才能做出来。

        2023年9月22日我如约启程赶赴大连,下车后万瑞杰社长已在出站口等待多时。把我和黄金凤、聂璐璐三人接到开发区住了一宿。

       9月23日早餐后,万社长带我们就驱车赶往大连棒棰岛宾馆,参加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市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中心成立暨甲骨文研究高端论坛”会议及揭牌仪式。

       与会专家群星璀璨,有我们熟悉的上海复旦大学的刘钊教授、清华大学的黄天树教授、北师大的李国英教授、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张玉金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郑贤章教授等。

       参加完揭牌仪式和拍完集体合影后,李毅会长、万瑞杰社长和我们一行三人就赶往培训基地——旅顺口党校。一路上行色匆匆,顾不上浏览沿途风光,我心中在猜想这批学员是什么基础情况,我该从哪入手把大家学习甲骨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怎样充分利用好这四天时间才不负厚望,把大家领进门,达到从“大白”转变成会写甲骨文这个目标。

       培训基地坐落在旅顺口203高地旁边,这里曾是20世纪初日俄战争的主战场,双方争夺激烈,战况异常惨烈。这两个强盗在别人家大打出手,损兵折将,殃及无辜。百年后,这里成了国家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植被繁茂,松林成片,十分幽静,非常适合封闭式教学。回首凝望满目疮痍的战争遗址,令人感慨万千,不仅痛恨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还要自立自强,强国强军,才能保卫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9月23日晚,在旅顺口党校多功能厅举行了“大连甲骨文书法公益研学营”开学典礼和欢迎晚宴。由李毅会长主持,万瑞杰社长和张德智总经理分别致欢迎辞,旅游局的领导还向大家介绍了旅顺口美丽的自然风光。

       9月24日,期待已久的甲骨文培训拉开了序幕,由我唱主角,万瑞杰博士和聂璐璐博士做我的助教,这令我十分开心。我的座右铭就是:“高徒出名师”。有这么优秀的助教,这么优秀学生,老师我想不出名都难......

       研学营员20人,来自安阳、济南、烟台、天津、海口、马来西亚、鸡西、大连等地,年龄跨度从耄耋之年到零零后。学员素质很高,有博士、教师、甲骨文书法篆刻爱好者、鲁美雕塑系刚毕业的大学生等,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我首先开始布置学习环境,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学习、成长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陶冶作用,我也非常重视环境育人的特殊功能。

       我先用50件范作布置成一道甲骨文书法墙,使大家先浸润在甲骨文的氛围中,这些范作也是我们的书写内容。它的作用:一是给大家树立一个标准,让大家向这个标准看齐。在书写之余来对比一下,找出差距,就会快速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书法墙也会起到助学作用。二是书法墙很震撼,自然会使人产生紧张感。就像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人们徘徊其中,浏览徜徉。同时会让人精神振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又用10件8尺屏甲骨文临摹作品布置了讲台背景,这组作品布满整个讲台,气势磅礴,感染力很强。书法墙提供了甲骨文单字的书写标准,背景墙提供了甲骨文的通篇书写样式。这样情景交融的场景会把甲骨文学习氛围烘托的十分火爆。

       甲骨文书法研学应该从识读入门为宜,有识读基础再进行单字书写就会把文字和甲骨文字形联系起来,进步会更快些。本次大连甲骨文研学的时间短,任务重,我就把教学重点先放到书写能力的提高上。为了弥补识读短板,我就通过讲台边上摆放一个电视大屏幕,整天不间断的反复播放我的书写视频来加深印象。使大家直观的了解甲骨文书写的基本规律。在线条的起笔和收笔,主笔、辅笔,主次、轻重上有所感悟。

       我编写的研学教材把专家公认的一千五百多字的甲骨文,分别按基本笔画“点、横、竖、弧、斜、折、钩”七个基本笔画进行归类,这样书写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我对部分研习甲骨文书法时间较长,识读能力较强的朋友,则通过其作品讲明优缺点,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意见,为其制定书写目标。

       有基础固然是好事,如有楷书基础在落款时就会很轻松。但也会有负面的问题,在其书写时会把楷书的书写习惯带到甲骨文的线条中来,反而成为负担。

       甲骨文的书写没有提按顿挫,搭笔就走,有楷书书写基础就会有回锋逆入等习惯,线条就容易变形走样。甲骨文是用刀在龟甲上契刻而成,我们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首先就有一个使用材料的转换问题。即刀和笔,龟甲和毛笔无论是力度和方法截然不同,我们要用毛笔表现契刻韵味,就要用笔如刀,在转和折上去体验。把“屋漏痕”和“锥画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因此,甲骨文书法写的好的书家都是篆刻好手和有过篆刻经历,如潘主兰、沙曼翁、徐无闻、刘颜涛、范正红、蒯宪、翟万益等。

       研学营学员来自不同地域,接触甲骨文的时间不同,书写能力差异很大。有书法家,有爱好者,有的从来没拿过毛笔,没见过甲骨文,也没写过甲骨文。根据研学营学员的不同情况,我对所有营员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个别辅导,面对面,“手把手”的教。

       我们营员中年龄最大的王秀卿大姐以81岁高龄参加甲骨文研学活动,耳聪目明,身手矫健,步履轻松,举手投足非常有“范儿”,可亲可敬,堪为师表,值得后辈效仿。最小的营员是00后的何昊天和张云皓,鲁迅美院雕塑系毕业的何昊天虽没写过毛笔字,但其形象思维能力强,造型能力强,仅半天就可以熟练书写了。张云皓对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很有研究,对甲骨文学习也异常刻苦。所有营员都达到了“一天会写”的培训目标。

       研学营的规模不大,20多人。辅导起来非常方便,我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辅导一遍。我非常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亲手示范一下的效果好,如起笔和收笔这两个简单动作,一说就懂,一写就错。教师简单示范一下,一目了然,过目不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给每个研学营学员都分别进行演示,讲解和示范,对年龄最大的老大姐王秀卿女士多次进行讲解示范;对多次参加甲骨文书法培训的杨和平先生也进行反复指导。

       甲骨文一笔不连,属正书系列,但由于有很多斜线,方方正正的字形很少,每个字形又各有姿态,十分活泼。稳定的字形少,它就成了动态的书法。因此在写甲骨文时不要使它字字端正,大小一律还是“任其自然”为好。

       甲骨文的基本功在线条,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写出一个笔画也就看出你的甲骨文书写基础了。书写时间越长,如果方法不对,也只能和目标背道而驰,反而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书写习惯。

       看80多岁的王秀卿老大姐在一丝不苟的书写甲骨文,怎不令人动容。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境界,关键是自己还要有能力走出来,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用新事物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这样才会永葆青春。

       老大姐慈眉善目,身体硬朗,走路轻松,心态平和,乐观向上,是我们作人作事的学习榜样。

       万瑞杰社长是学习古文字的专业人士,他重点研究的是金文,圆润厚重是他的书写风格。可甲骨文在用笔上和金文有很大区别,要表现的轻盈灵动,尤其在转折时要爽利劲健,收笔要斩钉截铁、见好就收。这世上没有万能的笔法,书体间用笔方法的转换也很不容易。

       万社长是书法家,也是篆刻家,大连甲骨印社的顶梁柱,当家人。这次举办甲骨文书法研学实践是一个创举,刻甲骨文印首先要会写甲骨文,两条腿走路,定会相辅相成。我相信大连在甲骨文书坛,一定会异军突起,成为全国甲骨文艺术的重要研学基地和艺术创作的重要生力军。

       李毅会长为办好这次甲骨文研学活动,尽心竭力,多方协调,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此之前,李会长没写过甲骨文,对我几天就能教会大家书写甲骨文也半信半疑。但在研学过程中,李会长白天要张罗会务的方方面面,时间有限,只能偶尔和大家一起写写。他大都利用晚上时间学习,有几天晚上凌晨3点多,我睡醒了听到教室还有人说话,来到教室轻轻推开门一看,李会长和几位学员还在用功呢。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也没敢打扰,就悄悄地退了回去。没写过甲骨文的李毅会长能熟练的书写甲骨文,背后付出多少艰辛也就可想而知了。

       美女博士聂璐璐,善长大写意山水画,对线条造型、墨色浓淡的掌控能力都很强,她参加教育部主办的高端人才书法展时,连闯数关,冲入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书家。此次听说我在大连进行甲骨文书法培训,特意从马来西亚提前回国前来为我助阵。

       聂璐璐书写的甲骨文字形准确,线条爽利,姿态灵动,为每名营员都书写了范作。聂璐璐有求必应,热情大方,主动为大家服务,深受全体营员的喜爱。

       其实,进行大作业量的甲骨文字书写训练,就是尽快的让大家养成甲骨文的用笔和书写习惯。只有经过大量的书写,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养成书写习惯。所以“养成教育”是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尤其是艺术(技术)教育的不二法门。

       我自己也是大量书写的受益者,我从头到尾书写过《甲骨文编》、姬长明先生的《甲骨文书法字典》、刘钊先生的《新甲骨文编》和《常用甲骨文字典》等。这样我就能熟练地掌握这些字典中的甲骨文字形。每当学生提出文字出处时,我就会告诉他到哪本字典中去查。

       每天晚上的甲骨文作业讲评都是重头戏,在这里我把大家书写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无论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都和大家讲清楚。

        针对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录像视频进行有目的的观摩、指导。有时说的好听还不如做的好看,通过直观的视频慢放动作,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手指上的一些小动作,书写甲骨文的转笔时手指上的一些细微动作,在面对面的演示时也不一定能看的清楚,在慢动作的视频中就显露无疑。

       我在教学中基本采取激励教育,以鼓励为主,先树立自信,再谈其它问题。在还没有掌握书写基本功之前要多多鼓励,等基本书写问题解决之后,再去提出其它问题,指出努力方向。

       大连甲骨文公益研学营的朋友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加班加点,争分夺秒的主动学习,这种学习热情完全都是发自内心的。其中有对甲骨文热爱,也有被老师“忽悠”自愿上“贼船”的成分。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每天吃过晚饭后,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回到教室来写甲骨文。从老到少,一人不缺。我从不督促大家写字,每晚到了10点钟,我反而督促大家赶紧收笔回去休息。

      

       2023年9月26日上午,我们在大连太平保险公司会议室,听复旦大学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的“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讲座,受益匪浅。

       9月26日下午,我为大家又讲了甲骨文篆刻艺术,从我年轻时接触甲骨文开始拜师访友,一路走来,侥幸有点小成绩讲起。到甲骨文篆刻用字原则,章法布局、刀法问题和借鉴问题,涉猎很广,我尽其所能,倾囊相授。

       对同学们刻的甲骨文印章进行了指导,对个别不如意的地方也进行了修改。

       我是从刻印起步的,研习甲骨文篆刻艺术四十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当过印社社长,带领大家也取得一些成绩,由于年老眼花,刻印有些困难,便辞去印社社长职务,全身心投入到甲骨文书法中来,我虽不才,但甲骨文教学我还驾熟就轻,水到渠成。就教学而言,自己明白是一回事,能说明白,讲清楚,让别人听得懂,学得会又是一回事。同时还要具有高度概括能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学会甲骨文。

       我高兴的是;我教的学生都比老师聪明,有学书三个月就参加全国青年展的,有全国临帖展唯一一件写甲骨文的,还有没有书写基础几天就能书写出甲骨文的。我很感谢大家,我不想火都不行了。

    天津师范大学师文兵老师为大家进行了《文字学论文写作规范》讲座,使大家又有了意外收获。

       2023年9月27日上午,我们来到旅顺博物馆参观,王振芬馆长亲自为大家介绍旅顺博物馆状况和馆藏珍品。

       旅顺博物馆坐落于旅顺口区列宁街 ,地处大连著名旅游景区--太阳沟历史风景区中心,1917年(民国六年) 4月,博物馆正式开馆。

       2006年5月,旅顺博物馆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5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有馆藏文物有6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00余件。比较珍贵的有:青铜器吕鼎,内底铸有铭文5行44字。"吕"即西周穆王司寇吕侯;西汉时期的马蹄金;元代刘秉谦"竹石图"。

       还有新疆出土南北朝至唐代 9具木乃伊和丝织品、绢画、陶俑、货币等汉、唐文物,以及印度犍陀罗石刻和日本绘画等外国文物。 旅顺博物馆的藏品以大连地区考古出土文物、新疆文物及中外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代艺术精品荟萃,文物类别丰富,突出不同地域文物鲜明特征的藏品体系。藏品涵盖考古、铜器、陶瓷、甲骨、玉器、漆器、珐琅器、书画、碑志、佛教造像、竹木牙雕、新疆文物、外国文物、货币等20个门类。其中尤以书画、新疆文物、印度犍陀罗艺术和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贞松堂集古遗文》著录的商周时期青铜器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参观完旅顺博物馆之后,我们又参观了罗振玉旧居、大云书库、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9月27日下午进行结业作品展示,全体营员在李毅会长准备的书法立轴上精心进行了创作。作品效果很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学习甲骨文很长时间的作者写的。这次培训成果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我对创作作品进行了热情洋溢即兴点评。

       尽管大家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很短,但研学营李毅会长、万瑞杰社长为大家付出了很多辛勤汗水,我们大家会牢记在心,万分感谢。

       营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亲如家人的友谊也会不断延续,历久弥新。大连研学营不仅让大家学会了书写甲骨文,更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友谊。很多营员发自内心的表示:“期待下一次在大连再相聚”。

       一八九九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许多龟甲和兽骨,人们把刻在上面的符号称为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近五千个,已识二千余字,专家达成共识的一千五百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甲骨文的出现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历程碑,为我们研究汉字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套书写体系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三千三百多年来,经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在二千多年前定型,延续使用至今,从未改变过。

       甲骨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保持其完整体系,一脉相传。三千三百年前的甲骨文的读音可能与现在我们使用的文字有所不同,但字义与今天完全一样。我们可能听不懂古人讲的话,但能完全理解、认识和看懂古人写的字。

       甲骨文和现代文字一脉相联,每个字都充满了民族精神和先民智慧,也包含了深厚的哲理,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历经三千多年的演化,始终都是指导、规范后人行为的准则。

       甲骨文中蕴含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行为方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都是中国人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甲骨文中有许多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文化内容。

       甲骨文字具备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丝毫不逊色于之后的真草隶篆。它有娴熟的刀法、劲挺的线条、多变的结体和自然天成的章法,自然地营造出了一幅神秘的艺术境界。

     甲骨文所呈现丰富、多变的结构和线条,快慢徐急的节奏,辅以枯浓淡涩的墨法、笔法,其艺术感染力,得天独厚,自然天成。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又是最年轻的书体。自殷商亡国后,直到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至今,仅120多年。从罗振玉1925年《集殷墟文字楹联》开创甲骨文书法集字创作的先河至今才近百年。

       2000年后,甲骨文书法逐渐升温,随着大数据、云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批甲骨文专家也介入到普及甲骨文知识的行列,甲骨文也以其独特的线条和字形,成为艺术创新的宝贵资源,更以先民造字之初所赋予强大的字义功能吸引吸引广大书画爱好者。

        甲骨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用笔(刀)、结字、章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书写工具的进步,也为适应当代展厅悬挂欣赏的需要,早已形成了以笔、墨、纸张为主要书写材料的样式,甲骨文书法艺术形式完成了工具材料的转换,成为人民大众喜爱的书法艺术形式和艺术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的宝贵资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基因”。讲述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都得从甲骨文开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甲骨文的原因。

谢谢观看!


期待我们下次在大连再相见!

      

       

       

       

       

    

       

      

       

      

      

       

       

      

       

阅读 33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