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4日,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所有美好不期而遇。Let's go!向快乐出发!
秋天的光辉映照下的福安,仿佛一幅水墨画。沐浴着无比灿烂的光芒,我们跨过富阳大桥,行驶在又宽又直的富春大道上,穿过了五洲山隧道,来到了城郊北隅的步兜山。一块刻着“朱子后裔村”五个大字的大石头屹立村口!好像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我们到了!”
首先印入眼帘的雄伟壮观的石牌坊,在夕阳的照映下,闪着金光。
村口,迎面挺拔着一棵古树。如果说老树是村庄的记忆,那么这棵树下的祠堂就是村子的根。这座授名“闽东文公祠”的祠堂,是为了纪念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建的。
步兜山朱氏宗谱记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朱熹直系后裔朱熉携儿孙及眷属等赴福安就任县训导,先居交溪东岸西龙潭(今松潭)前山,后迁匡厦(今坑下)湖坂。四年后任满,他选择落籍步兜山,成为开基祖。朱熹后裔秉承祖训,坚持耕读传家,在此开基立业、兴教化,过着农耕经济的生活。
数年间,从一个小小的村落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望族”。 绵延至今,村落完整保留十三栋清代古民居,朱姓繁衍有六百余丁。
我们怀着崇敬而又敬畏的心情踏入了宗祠的大门。这里记录着朱氏一族的生息繁衍,饱含厚重隽永的光阴故事。那些遗落在“朱熹裔孙之乡”的返璞归真,让人沉浸式体验步兜山的“前世今生”。
朱子及儒家思想,既有鼓励学子远行高升、力争上游之意,同时也表明对孔孟文化的崇敬之心。我们满怀对理学大师朱子的敬重之心,深深地鞠躬叩拜。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情不自禁地诵出《春日》这首诗。
今天刚好有位师傅在给塑像上色鎏金。我们征求师傅的同意后,在师傅的指导下,怀着崇敬的心情拿起刷子给塑像仔细地涂上颜色。
走出祠堂,流连步兜山,目之所及古树、祖祠、家训......宛若璞玉。文化寻踪,不难发现这里朱熹后裔传承之地,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沉淀感,是一个有着朱子灵魂的存在,足见朱子精神对其后人影响之深远。
我们穿过小路,来到了村子深处,豁然出现一片金色的稻田,沉甸甸谷穗弯下了腰,一阵风吹过,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大自然生命的孕育与传承是多么的奇特呀!
我们望着稻田,听着家长讲述着大米是如何形成的。“粒粒皆辛苦!”哎,粮食,来之不易,我们人人都要珍惜粮食!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步兜山。大部队来到了坑下村溪畔,铺好地垫,一起分享各自准备的美食,一起开心快乐地玩耍!
真是难忘又有意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