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镜头去学佛------峨眉山普贤菩萨及其他

李文勇
创建于2023-10-04
阅读 198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  字:李文勇

图  片:李文勇

      今天我们来说说普贤菩萨。

     大家都知道,在汉传佛教界,主要有四大菩萨,他们分别是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普贤菩萨。并且,他们还有佛子们公认的修行道场,普贤菩萨道场是四川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为最高峰,海拔3099米。峨眉山因其山峰相对如峨眉而得名。这里,东汉以前是道家的天下,佛教传入峨眉山始于东汉末年,印度籍高僧宝掌和尚在这里搭建茅庐传播佛教,后来陆续有一些南亚国家的佛教人士来此传道修行。并且,建设一些寺庙。到了隋、唐时期,天下盛行佛教,道教逐渐势微。清顺治年间,山上最后一座道观纯阳殿,也被僧人改建,峨眉山终为佛家天下。

       说到这,有人肯定要问,峨眉山是怎么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的呢?

      说来话长。据《峨眉山志》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六年 (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像于峨眉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眉山就慢慢的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也认为是普贤菩萨现身。两种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至于两个蒲(普)公的姓,普贤菩萨的“普”字,读音相同,相互之间是否有联系?就不得而知。后来,《华严经》传入中土,佛子们引经索典,认为峨眉山的地形地貌和佛经上记载的一样。传说加经典记录,使大家一致认为,峨眉山就是普贤菩萨的教化众生道场。

      说起普贤菩萨,这尊菩萨可是在大乘佛教中有崇高地位的主,一直被尊奉为众生的救度者和智慧的象征。普贤菩萨的全名是“普贤行愿无边菩萨”,其中“普贤”意为“普遍的智慧”,“行愿”表示他以实际行动和慈悲愿力来帮助众生。“普贤”一词表示他的圣洁和伟大,他以智慧、慈悲和勇气而闻名,被视为智慧的化身。普贤菩萨在佛教经典中,经常被描绘为一位手持如意棒、坐于莲花宝座上,他的头顶常常有一只盛开的宝莲花,象征他的智慧和纯洁。普贤菩萨也被视为十方诸佛的代表,代表了众佛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的教义,为信仰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普贤菩萨的行德与文殊菩萨之智德,证德相对,因而成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合称“华严三圣”。人们进入寺庙大雄宝殿,位于佛陀释迦牟尼右边的就是普贤菩萨。同时,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密宗的初祖,又是法界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初祖)。中国人属相有十二生肖,普贤菩萨又是生肖为"龙"和"蛇"属相人的本命佛。

      普贤菩萨的真实身份有多种说法,佛家普遍认为他诞生于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生年不详。佛经说他是无量劫前无诤念王(即阿弥陀佛的前身)第八子,后来化身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称她周七娘,每天行乞于市,妙行莫测。时人不解,笑为疯婆。再后来又化身天台山国清寺的拾得大师。道教说普贤菩萨,以前是普贤真人,先是元始天尊门下的阐教二代传人,玉虚十二上仙之一,曾奉燃灯道人之命,去大破截教十绝阵之一的"寒冰阵",用吴钩剑斩杀了袁角天君,为阐教除去一个祸害。封神之战结束后,入释为佛,最终修炼成为普贤菩萨(详见《封神演义》一书)。对于普贤菩萨身世,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而又令人信服地说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佛教、道教的信众,都尊崇普贤,这是不争的事实。

      佛经说,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发愿在秽土教化、调伏刚强众生,发愿在净土的环境成就佛果。除此之外,普贤菩萨还发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用现代地话说,普贤菩萨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勤奋好学,常思己过,乐于助人。他说到做到,因此才受到佛界信众地认可,也因此才修成正果。

      普贤菩萨的坐骑也是值得一说,按照佛家解释,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白色代表清净无染。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里,六牙白象古今唯一无二。倒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给六牙白象戏说一番。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趁主人不注意,下凡在狮驼岭,与同样背着主人下凡的文殊菩萨坐骑青狮、如来佛的舅舅大鹏鸟结为兄弟,集结十万妖怪,为害狮驼岭。恰巧,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此地。他们也想吃唐僧肉,自然避免不了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兄弟恶斗几场。最后,孙悟空无计可施,跑到灵山拜请如来,如来令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别收伏自己的青狮和白象。鹏怪也归顺如来,现了原身。这样,唐僧师徒才走出狮驼岭。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修普贤行必须先悟毗卢性海(即:祝愿人人成佛,个个得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然后才能入普贤行门。强调从凡夫、菩萨乃至成佛,须经历久远时间;而在修行过程里的不同阶段,无非就是菩萨行者净化自己、并与众生结缘的层层递进、迈向佛果的心路历程。其中,《华严经》、《法华经》、《普贤观经》、《占察善恶业报经》、《首楞严经》、《悲华经》等经文是必学必颂的。

     说到这里,笔者认为,菩萨不是成了菩萨才去渡人,而是渡的人多了才成为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阅读 198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