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家做作业不专心,图书馆环境会给人一定的压迫和规范感,就带小孩去图书馆做作业,同时重拾了在2015年后就丢掉了的看书的习惯(扣除工具书)。
假期,基于小孩作业比较多,汽车没有及时保养,头段时间出过远门三个因素,没有远行,找了些事来充实假期:一是看了老片《肖申克的救赎》,看了新片《坚若磐石》;二是看了一点点书。
小记下近期看书看片🦄,还是要把习惯捡起来。
一是头段时间看了《楚国八百年》,在看片之前,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屈原,两件事犹记:一是渔父劝慰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句时常用来告诫自己想开点——都有用😂。二是《大招》(但有说不是屈原写的),描述了楚国数不尽的美食(吃野味是不对的)、美女、美景,尽是乐事,楚地之外——尽是妖魔,“威逼利诱”楚王(威王还是怀王说法不一)魂归故里,一句话:回来有你的好处,出去,你~就~完~了~…,写得天真烂漫、真挚、朴素,可以感受到楚的浪漫主义色彩。看纪录片后,对张仪和吴起感了兴趣,正好在图书馆醒目位置摆放着《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解析》,就先挑着写张仪的章节读了,没有看到对吴起的点评。吴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为了博得鲁国的信任杀老婆,自己最后的死亡都是算计好了的,从不给自己留后路,也从未令自己处于走投无路、完全劣势、被动、听天由命的状态~,他都有路……,是主动用脑向外寻求出路的坚定的政治家🤔,有点像《坚若磐石》之前的名字《过河之卒》,可以说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每人天命不同,“吴起”与“着力即差”的“东坡居士”不同,不论成败、是非对错、喜欢与否,看到了丰富的人性。
二是看了一点点《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解析》,主要挑着刘邦、项羽、曹操、吕蒙、张仪等人物的章节读了下,对二十四史的兴趣源于杨慎的《廿一史弹词》,《廿一史弹词》属于我认知范围内喜欢的作品,而伟人的评点,是增长了自己认知范围外的知识。一点总结——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关注重点会随着自身所处环境、位置,甚至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健康很重要!)。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相似处,而这样的色彩也贯穿了《廿一史弹词》,我觉得这是兼有江湖气息、人文气息、符合大众化哲学思维的英雄,体现出的是才子、人臣性质的宽广胸怀。之前旅行登澄海楼,看到牌楼题诗“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海溟”觉得口气好大,又有趣,一看是乾隆爷写的,再往前想汉王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魏武帝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帝王的雄心壮志,体现的是帝王的博大胸襟,但当读到《鸿鹄歌》、《曹操遗令》,烈士暮年,帝王亦是江湖儿女。——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
三是《信心与希望》。卖家告知是二手书,其实是放置较久回潮了的新书,前几页照片粘到了一起,用菜油分开后想到好像可以用风油精,气味更好闻。网上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满屏都在留言“救赎之道,就在其中”,我想那就是信心与希望。
重拾读书习惯,培塑文化自信!
加油,小孩!
假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