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年前,野生小麦——烤熟就吃
最初在西亚,原始社会的人类发现了一种野草。这种野草可以结出一粒粒小小的果实,能用来充饥,这种野草就是小麦的前身-野生小麦。
早在1万年前,人类就已开始食用野生小麦了。那时候人们趁着小麦还未完全成熟,摘一些麦穗放在火上烤,烤熟了,用手搓一搓,包裹着麦粒的皮壳就脱落,人们便把那香香的麦粒当做零食吃。
公元前7500年,普通小麦——捣碎吃
随着人口的增长,野生植物无法填饱人们的肚子,西亚的人们开始尝试种植小麦,希望得到更多的食物。
经过不断的实践,终于成功地将野生小麦培育为可以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
由于麦粒太硬,为了方便食用,人们用石头把麦粒坚硬的外壳砸开,捣碎的麦粒加水煮成小麦粥喝,这便是最早的小麦食品了。
8000年前,古埃及人的小麦面包和最早的啤酒
距今8000年,住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的人开始懂得利用小麦来酿造啤酒和制作没有发酵的面包。后来被传入古埃及,古埃及人也学会了制作面包,那时的面包和今天的面包并不相同,叫“烤饼”应该更为合适。
古埃及人发现面包烤之前的液体初筛后也可以用来填饱肚子,这就是最原始的啤酒了,所以最早的啤酒又被称为“液体面包”。
5000年前小麦传入中国
距今5000年,小麦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
商周时期,小麦传到了中原地区。
春秋时期,小麦已经是中原地区司空见惯的农作物。
而且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利用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分别种植春小麦和冬小麦。
通天洞遗址出土碳化小麦距今5200年
不受欢迎的麦饭
在小麦传入中国以前,我国古人主要以粟和大米为食,粟就是北方人常吃的小米。
一般来说,古人都是采用蒸与煮的办法,把小米和大米做熟,此种饮食习惯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的大米饭和小米粥就是这样来的。
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小麦面食
直到春秋时期,一位名叫鲁班的鲁国人,发明了石磨,才使小麦磨成面粉。从而“面食”小麦的食用方法传播开来
馒头的传说
在三国时期,有大量关于“馒头”祭祀的记录。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1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中,诸葛亮评定南方回至泸水,因风浪太大不能渡过,需要用人头来祭河神。
诸葛亮不忍心,就发明了馒头来代替,把猪牛宰了做成肉泥和面粉和在一起,做成人的形状投入水中以示供奉。
在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之后,馒头就开始成为宴会祭享之物。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蒸饼和馒头都是混称的,不管有没有馅。
唐宋时期,小麦广泛种植
唐朝时,小麦的地位上升到了与水稻同等重要的地位。人们还从改进收割工具入手,来提高收割效率。麦钐,麦笼出现后,人们收获小麦更加方便了。
随着小麦的快速发展,面粉逐渐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宋朝人把唐朝面食种类加以改进,更受人们的欢迎,如面条、馄饨、包子(饺子)、面条、饼为代表的四大面食品类,并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的面食和糕点
明清时期,小麦在北方的主食中已占据半壁江山。靠水力推动的水磨普及以后,磨制面粉的效率提高。在北方百姓的生活中,可以称得上是无麦不餐了。
明朝嘉靖年间,宫中一度盛行麦饼宴。而清朝面食的普及程度更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市场上出现了狗不理包子,红油水饺,羊肉泡馍、熏肉大饼等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
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在我们国家,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值得我们顶礼膜拜的还有一位,那就是与袁隆平院士并称“南袁北李”的“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可以说,如今的中国人都吃得上饱饭,杂交水稻要感谢袁隆平,杂交小麦则要感谢李振声。
1931年出生的李振声,1951年毕业后被调到了中科院。5年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陕西农业研究所。历经多重磨难,他将我国小麦年产量提高到1.3亿吨,喂饱14亿中国人。
中国小麦世界排名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且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世界约有1/3人口以小麦为食。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麦国,连续十三年,小麦总产量在1.3亿吨以上,位居世界第一。
小麦在河南的地位
河南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这其中,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小麦之乡”。
全国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产自河南,都和小麦有关。
小麦做成的美味,承包了河南人的餐桌
豫东的sha 汤,成熟的麦仁是主要配料,经长时间熬煮,成全了麦仁软糯的口感,也使汤的层次丰富。
馍是河南人行走万里最割舍不掉的东西,花馍、枣馍、豆包馍、焦馍、烙馍等等。
最具代表性的烩面,代表河南跻身“全国十大名面”,除此之外,各地极具代表性的兰考大刀面、洛阳糊涂面、郏县饸饹面、新野板面也极具人气。炝锅面、手擀面、蒜面条,这些极其家常的面条,也成是我们最难舍难分的一口。
三全、思念的速冻产品,承包了全国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
小麦在漯河的重要地位
从豫南到豫北,豫西到豫东,不同品种的优质小麦让河南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麦霸,让河南食品加工走在全国前列,创下多个第一。
作为食品名城漯河,北京方便面、卫龙辣条、小帅才雪米饼这些“国际大牌”的原材料用的也是河南小麦。
小麦精神
泱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食文化。
麦子不畏寒冬、不惧烈日的精神,始终影响着每一辈开拓进取的国人,踏实扎根,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