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其实是为了长安

一粟瀚海
创建于2023-10-03
阅读 2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节前,朋友说《长安三万里》很好看,值得一观,适逢双节,便从网上刷了剧。长安(今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2003年圣诞节,我参与西柞高速项目建设,在西安郊区工作了两年,那时,就很喜欢曾经名为长安的城市。因为,上下五千年,长安城,记录着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诗篇,承载着炎黄子孙最骄傲的情怀。曾几何时,锦绣斑斓的盛唐长安何其耀眼于世,有万国来朝,有羽衣霓裳,有李杜长卷。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以唐诗为载体,既绘出了盛唐盛世,又描写了安史之乱的动画片,暗暗地提出了大唐由盛及衰原因,给现代人以警示。影片先从“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压境,困守孤城的大唐节度使“边塞诗人”高适向前来问责的太监程监军,讲述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开始,通过木讷、耿直的高适,也是唐代诗人中唯一封侯的高适,呈现出一个中国文化上不可或缺的李白,由两人的一生交集反映出历史的悲美剪影。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电影,《长安三万里》展现了大唐盛世的壮美。这部电影,选材精美,引人共鸣,共鸣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长安城,都有自己的长安三万里,都有自己李白、高适等一般的诗人。李白、高适以及两人五十多年的友情使人心潮激荡,掩目深思。

01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谪仙人李白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诗侠”、“酒仙”。 “谪仙人”是贺知章为他起的,意思为被贬下凡的仙人。台湾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极尽诗情描绘了李白的伟大,诗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长安三万里》第一主角是李白,它采用倒叙的手法,是一部以高适的口吻演绎的盛唐时代两个风格绝然不同的诗人影视传记。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受朝廷派人诘问。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程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长安三万里》可圈可点的是,它没有去单一说事论人,而是用48首诗词带领我们穿越回那个耀目壮阔的时代,用数首珍珠般的诗,串起的又一个美仑美奂的大唐故事。在一首首小时候熟读熟诵的诗篇由电影中人物吟出的时候,仿佛如清明上河图的万生相,又似若敦煌壁画的飞天,穿过滚滚长江黄河的波涛,重回千年不落的大唐。李白诗才横溢,作品千余篇,我们也深深地感到每一首几乎诗无敌般的存在,他的传奇人生与不朽诗篇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浩瀚星空中,当之无愧是一颗耀眼的明星。斗酒诗百篇,他的人生也如他的诗一般,充满了激情与传奇色彩,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李白,就没有后世眼中的盛世大唐。

      可惜的是,大鹏并没有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仙人般的才气,成就了李白,也捉弄了李白。李白一生潇洒不羁,恃才傲物,一切似乎都难以放在他的眼里,既使寻官贵行卷被拒之门外,也能仰天长笑而去。但李白太高调了,太张扬了,虽然在唐皇的纵容下,有一时之宠贵,能让高力士为之脱靴,使杨贵妃为之磨墨,但兴欢过尽,但终遭人嫉恨落得了被贬的结局。有人问李白和苏轼谁更高一筹?抛开诗才不论,李白的政治头脑,政治谋略和苏轼真是天壤之别。有一次,李白去拜访渝州刺史李邕,李邕当时极负盛名,拜访期间,李白大谈抱负理想,被李邕轻视,李白在临别写了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正是吃了“狂”而不能自知的亏。而苏轼却是无论朋友和政敌,在政治上、为人上都受到上到皇庭下到百姓的认可。讽讥权贵在大多数王朝是万不可容忍的,苏轼就是受到文字狱之害。相比而言,大唐十分包容,李白又是幸运的,大唐文化也成就了李白。

      李白的失意不得志,丝毫不为他浪漫不羁而减分,反而十分悲美,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02 坚韧清醒大器晚成的高适

      高适系出名门,安东都护高侃之孙,祖上功勋卓著,可惜到他这一代时已家道中落。《旧唐书·高适传》云:“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 高适在《长安三万里》被塑造为一个愚笨耿直的小伙子,其实他二十岁便文武精通,和李白一样前往长安求取功名,也一样不能被官贵旧亲待见,即使后来为名将哥舒翰所用,也只是帐下记文小吏,上阵杀敌的高家枪法,年过半百才等来“用武之地”。

      一生朋友一起走,但高适是幸运的。他在贫穷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特别是在去长安的路上,与才华横溢兴趣相投的李白相遇,也与王昌龄、杜甫、 孟浩然、张旭等一众才子名人相识相交,惺惺相惜,成就了盛唐诗人的一段佳话。

      高适和李白不同,他一直保持人间清醒,脚踏实地的努力着。影片中,高适和李白的三次相朴,由败而胜。以及下扬州时被女子裴十二打败,并不气绥,沉潜回梁园老家,勤学苦练,展示了高适的沉稳、低调、谦虚和勤奋。高适之所以能够厚积薄,“大器晚成”成为“安史之乱”后军政重臣,不言败,有远见,能坚持是他功成名就的重要原因。高适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含着“金钥匙”的,没有过人天分的普通人,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

      高适有着和而不同的人生智慧。他对李白的狂放不羁,天纵其才,抱有平常心。他对李白说:“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我是世间人,要在世间徘徊。”面对长安的纸醉金迷和扬州的舞榭歌台,没有留下来和大家一起玩耍,而是退回梁园苦读诗书,勤修武艺,而后转去边疆投军谋求功成,始终不放弃,始终不偏离自己的目标,颇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风采。李白曾经梦想着像管仲、晏子一样辅佐君王,受挫时或耽于酒色,或求道解脱。有一个细节,李白也需要朋友的加持。剧中求道受符怕自己坚持不了,杜甫高适相伴为之受护。最要命的缺乏政治眼光,他投了要反叛的永王,作了十一首赞美诗,牵连入狱,一切化为泡影。而高适在国难当头之际,皇室遭遇众叛亲离之时,却紧随王室,终于脱颖而出,最后用李白相扑之术中悟到的“以虚御实”,面对和哥舒翰同样的危险境地,连环巧计瓦解吐蕃攻势,解了长安之围。

      同为大鹏之志,高适和李白,最后成就了不同的人生,一个浪漫,一个现实,一个天上,一个人间,一个大器晚成,一个始终不得志。正如每个人的人生轨迹起起伏伏,没有一个能是未卜先知的,而时代又犹如奔腾大潮,不断地向前,所有繁华种种,终是将归于烟云。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功和失败是相对的,高适的人生是励志的人生,李白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李白同样是唐代文坛的骄傲。

03 人生不过都是世间的过客

      人间真情当珍惜。高适和李白延绵五十多年的情谊,充分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却友情深厚。高适精明干练、沉稳低调,而李白则是性格开朗、豪放不羁,一武一文,他们之间有矛盾,却能互相理解包容,但最后李白蒙难,身为主官的高适却并没有解救李白,而是由名将郭子仪相救。虽然影片替高适作了暗中使力的解释,但史无定论,始终是评价高适这一生的憾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越过历史的长河,去寻找卓有成就的唐代诗人的背影。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群人,都和李白有关,他们共同培植了璀璨华丽的诗天地。如“社交恐惧症”的王维、尚是顽皮爽朗小子的杜甫、“孤帆远影”上的孟浩然等,他们都是空有报国志,却无报国门,但他们历史的成就和传奇的人生波澜壮阔,书之不尽,他们的才华和传奇记录了大唐千古风流,也为唐之兴盛和衰败做了绝佳的映证。

      人生都是过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自李白因李白而美传至今。它位于湖北武昌蛇山之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驾鹤而去,故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这一首送别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道尽绵绵情丝不绝的友情。影片中“黄鹤楼”出现三次。前两次,诗酒歌舞,极见盛世大唐气象万千;第三次,美楼焚毁,满目疮痍。“盛”“衰”之变,楼尽人生,不禁使人反思大唐是如何从璀璨到没落的,盛极而骄,奸侫当道,奢靡腐败,丧失民心,等等,令人警示。

      如果说长安三万里,代表着一种理想的追寻,那么黄鹤楼等永远充满魅力,只要那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长安三万里,其实是为了长安。

阅读 2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