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你了解多少?
中秋佳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人们便欢聚一堂,举家团圆,共襄盛会。中秋,不仅是月圆人团圆的象征,更融合了中华民族久远流传的文化精髓。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秋社”与“秋祭”。早在周朝时期,中国古人就有在秋季祭祀月亮的习俗。《周礼》中就记载了秋社祭祀活动,其时“内史挹而注之”,以牺牲祭祀月神,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到了唐代,中秋节才正式确立,成为国家正式法定节日。中秋节名称的来历,一说是因为其在农历年中正值秋季,“中秋”因而得名;一说因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处于整个月份的中间,故名“中秋”。无论哪种说法,“中秋”这一名称都充分体现了这一节日“月圆人团圆”的主题内涵。
中秋节形成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崇月崇圆的文化传统和农业生产节奏息息相关。古代农民崇拜月亮,是因为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决定了古代农业生产节奏。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收时节,农民收获五谷丰登,见证了月神的恩赐,自然要举行祭月活动以示感激。中秋佳节由来已久,与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有着不解之缘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形成后,逐渐发展出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其中最主要的有赏月、团圆以及吃月饼。赏月是中秋节最传统的活动。每逢佳节,人们仰望天空,赏鉴明月,寄託思念与期盼。古人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说,月亮的圆缺变化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相辅相成。中秋之夜,人们聚首高楼,观赏秋月,寻找传说中嫦娥的踪影,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高明月”之景,见证了中华民族崇月崇圆的文化情结。
团圆是中秋节的核心内涵。中秋佳节,不仅月圆人团圆,更是家族团圆的重要时刻。这一天,不论远离家乡的游子,还是工作繁忙的都市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回家团聚。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品尝月饼,观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中秋团圆饭已经成为这个节日的标志性习俗。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和必备佳肴。船形、兔形、花样各异的月饼,造型美观,味道香甜,深受人们喜爱。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时,各地月饼市场鼎沸,人们选购月饼,就是为了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氛围增添一份温馨和仪式感。月饼的美味与中秋诗意交织在一起,成就了这个民族节日的独特魅力。
说到中秋,不得不说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之所以要奔月,是因为嫦娥吃了长生不老的仙丹,从而成了月亮上的女神,因此她要从凡间飞往月亮上面。
但是嫦娥究竟为什么会偷吃长生不老药?民间的说法有很大的差异。我所知道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说,后羿有长生不老的药,但并不只有后羿与嫦娥两个人知道,还有一个和后羿同样擅长射箭的人也知道,有一天他趁后羿不在家就跑到后羿家,准备把长生不老药给偷出来,但是被嫦娥给碰见了,所以,为了不让那个人把长生不老药偷走,嫦娥就自己把它吞下去了,吞下去之后成了就变成了神仙,要去天上位列仙班,但是又舍不得在凡间的后裔,所以就留在了离凡间更近一点的月亮上面。第二种说法是说,后羿其实是天上神仙的当差。他在机缘巧合之下,神仙送了他一粒长生不老的药,但是他自己舍不得吃,所以他把长生不老之药送给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嫦娥。嫦娥吃了长生不老的药之后,就飞到了上面的月宫做了广寒仙子。
第三种说法是说嫦娥之所以会偷吃后羿的仙丹,是因为要惩罚后羿。在这个说法里,后羿的人设就是现在的渣男,他明明有自己的妻子嫦娥,却还要霸占河伯的妻子。所以,后羿的种种做法引得嫦娥非常不满,因此,就偷吃了后羿的长生不老之药,独自变成了神仙。
古今“咏月”诗词数不胜数,但我更喜欢苏轼的那首词《明月几时有》,一轮明月寄团圆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