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拾贝之《鼓号铿锵》


华文郛
创建于2023-10-02
阅读 2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海拾贝之《鼓号铿锵》


华文郛


我们现在看到的鼓、号应该是属于西洋乐器,在清末期传入中国,与我国传统的鼓乐是两码事,而少先队的鼓、号是沿袭了原苏联少先队的模式。鼓号队是少先队组织的象征之一,哪里有鼓号声,哪里就有少先队,它是少先队存在的体现。

文革前,工作中我两次参与了鼓号队的训练工作。

在崇安寺中心小学工作时,无意中发现在学校储藏室有一套50年代少先队的鼓、号。我挑选了一把青年号,闲睱时捣鼓摸索吹着练练,从无声到有声,从不着调到能吹出单音,从单音到能吹出乐句,但高音5有些难度,能吹出的概率不多。

1964年暑假,崇安寺辅导区少先队夏令营组织一个鼓号队,初创阶段的鼓号队人数不多,拢共才十多人。我这年轻老师水平不高,自然队员的鼓号水平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少先队夏令营鼓号队(1964年7月)

上世纪60年代,每年国庆节,上级布置崇安区教师组织一支鼓队参加国庆游行。鼓队由崇安寺中心小学音乐老师陈律负责,抽调全区各校近50位老师在崇安寺中心小学分部训练。鼓谱由陈律老师创作,新的鼓谱并不复杂,但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敲法,与众不同,听起来耳目一新。

陈律老师64、66、68年创作的鼓谱

鼓队全体人员合影(1964年09月)

鼓队游行队伍于解放东路

(1966年10月1日)

正式训练少先队鼓号是在文革以后。1983年元旦,崇安区少年宫成立,领导要我训练一支鼓号队在成立大会上作仪仗队。接受任务后,开始做训练的准备,本人平时注重资料的收集工作,鼓号乐谱很快就找到。在训练备课时,发觉技术上有2个问题较模糊,一是敲鼓时左右手的分工,二是指挥强弱拍的方向。刚巧在不久在“辅导员”杂志上看到北京市崇文区少年宫朱永增老师的一篇《鼓乐队的组织与训练》文章。于是马上写信给朱老师向其请教,信中特地附了八分邮票。没隔几天朱老师回信解答了我的问题,这下心中有底了,很是高兴。鼓号队员从我所在的后西溪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中挑选,周日在少年宫集中训练鼓队,吹号是在学校利用零星时间训练。训练初期就一个《出旗曲》。当时商店里买不到鼓号队指挥棒,在乐曲开始前,按照乐曲速度敲二下大镲来代替指挥(谁知这种临时变通的不规范指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少年宫成立大会上,鼓号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增添了庆祝的气氛。随后鼓号队多次参加了校、区、市的少先队活动,学校、区、市的少先队活动增光添彩。

朱永增老师发表在“辅导员”杂志上的《鼓乐队的组织与训练》文章

1988年5月,崇安区组织第一届少先队鼓号大赛,学校领导把参加鼓号比赛的任务交给我,校长要我立下比赛得金奖的军令状。因有以前的训练经验,自己心中有底,答应下来了。但也提出了我的要求:一,保证给我充足的训练时间,班主任对鼓号训练不得阻扰;二,为鼓号队员每人做一套演出服(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必须的)。与领导谈妥后就开始做准备工作。我挑选了五年级学生,年龄大接受能力快,理解能力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队每天下午两节课以后训练一小时,号队训练放在早上师生做广播操的时间,每天二十分钟左右,一直坚持到比赛结束才停止训练。号队训练比鼓队训练要难的多,特别是吹高音5困难特别大,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经过反复练习,16位队员有15位能把高音5吹上去,这是我在以后训练鼓号队中从来没有过的。鼓、号单独训练完成后,接下来的鼓、号合练就容易多了,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看指挥,保证速度节奏要一致。

比赛成绩完成了赛前与校长订下的的口头协议,好像也没有什么奖励。

后西溪中心小学鼓号队参加区第一届鼓号比赛获金奖(1988年5月27日)

因为1988年崇安区组织了一次鼓号比赛,团市委也决定每隔2至3年在十月份少先队建队日举行市的鼓号比赛,相应地各区少先队组织在市级比赛前也举行一次挑选的赛事。

1989年8月,我调到崇安区电教站工作,按道理,应该脱离少先队鼓号队的训练工作,恰恰相反,鉴于我在80年代训练鼓号队的成绩,很多学校通过我的同学、朋友及圈内人来找我,希望给于指导、帮助。所以从90年代一直到2018年,凡是市、区所有的鼓号比赛,我都被许多学校邀请参与了训练工作。去过扬名、南站、华庄、钱桥、陆区、杨市等中心小学、荣巷、梅园等小学,比赛前去1-3次,做一些技术性指导,帮助解决训练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旺庄、新安、港下、硕放、江阴的月城等中心小学则从零起步开始训练,帮助建立一支完整的鼓号队参加比赛;东北塘、广益、梨庄等中心小学,每逢到比赛则都会邀请我去帮他们训练。至于自己所在的崇安区,各学校只要发出邀请,我会尽可能的安排时间去帮助他们训练。2008年区鼓号比赛时我已退休,时间充裕,走遍了全区所有的参赛学校。因为个人没有所属学校任务牵制,训练中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的给予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新开河小学、崇宁路中心小学、连元街小学是我必去助训的学校。  

鼓号训练的最佳时间是星期天和暑假,时间集中,易学易掌握,不影响课业。问题是学生不容易到齐,影响训练。后来教育部出台了不允许假期补课和培训的规定,鼓号训练利用假期也歇搁了。训练只能安排在每天午后或课后和早上学生广播操时间进行。

不是所有的队员都能学得会,训练前挑选好乐感、节奏感强的队员。还要有一定的机动人数。2004年我退休,返聘民办金桥小学。领导要我在一个月内完成鼓、号训练的任务,进金桥小学的学生都是经过精选的,智商高,大部分学生在外面学习各种乐器,音乐素质高,对学习鼓号驾轻就熟,根本不成问题。

因一个人不能同时训练鼓与号,错开训练时间又不允许,光靠我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任务的。训练鼓、号要有两位老师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加快进度。训练中我们有一个长期的固定搭档,同行王建淮老师,小红花同事陈卫星老师,后来又有小红花1977届学生王琪加入进来,他们专门训练吹号。这几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之间多年合作,同心协力、相得益彰。训练中采用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从短到长,难点反复练习。2000年开始,又在鼓号训练中加入“小镲”这一打击乐器,使乐曲更加活泼动听。训练鼓、镲、指挥、合成由我担任。当鼓、号训练初步成型,鼓、号就可以合练。

与王建淮、陈卫星合影

(2008年10月25日)

合练只是必备第一步,更繁重的队列训练任务还在后面。队列训练必须在操场上进行,更辛苦。排好设计的队形,再配上乐曲与步伐,分段反复练习,熟练以后串联起全曲,在田径场上综合练习。过程一直要持续到比赛前。时值开学后的9、10月份,天气还很炎热,师生都很辛苦。

鼓号队中加进去的“小镲”

鼓号训练中,掌握节拍速度是比赛中的关键,最常见的毛病是演奏速度越来越快,演奏鼓号曲应该是稳定的进行曲速度。训练开始时应有意识的速度适当放慢一点(由慢到快不用教,队员都会,反之由快速恢复成正常速度那就要花大力气来纠正)。还要反复强调所有队员应该看指挥,如若指挥失察要及早更换,不能心软,不然要吃大亏,这一点我在训练中有过教训。指挥不是摆设,鼓号队的节拍快慢是跟着指挥走,而不是指挥跟着队员节拍的速度走。这也是防止鼓号队越敲越快的方法之一。

辛苦的训练终会获取丰硕的成果,回报以每次市比赛中得金奖数名列前茅。2008年10月,陈卫星老师与我训练的崇宁路实验小学130人(迄今为止人数最多)的鼓号队在市第五届鼓号比赛中分别获区第六届、市第五届鼓号大赛小学组金奖;我训练的东林中学鼓号队和我与王建淮老师训练的广丰中学鼓号队双双获区第六届、市第五届鼓号大赛中学组金奖;2012年10月17日,东林中学鼓号队获无锡市少先队第六届鼓号大赛中学组金奖(全场比赛最高分)……

崇宁路实验小学130人的鼓号队在区第六届、市第五届鼓号比赛中获小学组金奖(2008年10月)

广丰中学鼓号队获中学组金奖

(2008年10月)

无锡市第六届鼓号大赛东林中学鼓号队获中学组金奖(全场比赛最高分)(2012年10月17日)

鼓号队拿大奖后很是光鲜,上下一致称赞,给参赛单位增光添彩。训练的艰苦自不赘言,然而鼓号队在训练时,学校周围的居民认为影响他们的休息,向学校提抗议、写人民来信,甚至投掷杂物、泼水。这可是意想不到的事

多年的训练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少年鼓号队鼓号训练不仅是为了比赛,还应该投入运用到平常的少先队活动中去。

二、鼓号训练这一门学科比较冷僻,涉及的人很少,各校大队辅导员对训练鼓号不了解。在赛前必须对参与训练鼓号的老师进行培训。1994年07月,崇安区少年宫举办全区大队辅导员夏令营,对大队辅导员作鼓号训练讲座;2008年4月在市、区鼓号比赛前,崇安区少年宫又组织全区中小学大队辅导员和参加训练的部分音乐老师在广益中心小学举办鼓号训练讲座,讲座由王建淮老师讲号训练、由我讲鼓、号、指挥、合成训练。很多大队辅导员怕吃苦,训练工作全权拜托邀请来的老师,自己当甩手掌柜,完全依靠外援。鼓号队训练应该作为大队辅导员的一项基本功。鼓号训练这么多年,我的记忆中,只有两位老师跟我学会了自己能独立训练鼓号。训练中若邀请音乐和体育老师协同帮助训练,效果更佳。

三、要完成好工作任务,自己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扩展自己的才能。平时收集相关资料,可用于不时之需。


在训练鼓号队过程中,我与无锡市某单位的×××老师在对某些训练问题上产生过分歧,至今也没有统一过认识。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市、区鼓号比赛时(崇安区除外),这位老师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在比赛中,他训练的鼓号队得金奖占多数,公正性大打折扣。有大队辅导员当面向他提出,这位老师竟然大言不惭地说:你们为什么不请我来训练?某区采用录像进行鼓号选拔赛,某中心小学领导已经联系拍摄水平高的市电教馆帮助录像,而这位老师硬是推翻该校领导的意见,自己带了非专业的人来录像。该校领导对这种霸道作风意见很大。迫于无奈,有的学校训练好以后特地请这位老师到学校象征性的指导一两次,就名属他所训练的单位,以求在赛时评判中给与肘弯式庇护偏袒。这种“行霸”作风一直到×××老师2005年调团市委学少部任无锡市总辅导员后,从2008年开始的鼓号比赛评委名单中将其去除,这种人为的不公平情况才得以改观。

我曾经当面向他提出过两点意见:80年代买不到指挥棒,当时采用的是用大镲按照乐曲速度敲两下代替指挥,这是权宜之计。现在有了指挥棒,再敲两下大镲就变成了两级指挥,多此一举;另一个是鼓号队队伍排列问题,鼓号队分旋律乐器和打击乐器两部分,这两部分乐器谁排在前、后都可以,但不能把旋律乐器插在打击乐器中间。任何乐队,每一部分的乐器都有固定位置,不能交叉乱分乱插。面对这两个最基本的音乐常识问题,这位老师讲不出不同意见,只模糊的回答,大家的方法都对。直至2018年第八届鼓号大赛时,一直没有改过来。

1990我到南站某村小训练鼓号队,该校领导提出,我教的指挥图式是错误的,强拍应该朝上,弱拍反之。我向他们讲解,鼓号指挥和合唱指挥是一回事,基本图式不变,强下弱上,如果强拍朝上,指挥向上手势与走左脚将出现同手同脚违反规律的现象。当时正值亚运会在我国举行,建议可以去看电视中军乐队的表演。领导也认为我的意见正确,但比赛中还是坚持原来强上弱下的错误指挥方法,以免被那位评委扣分。我只能无语。1994年,江苏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无锡举行,无锡市组成的一支鼓号队表演,指挥采用的就是强上弱下指挥方法。也不知过了多久,比赛场上强上弱下的现象消失了,错误的指挥方法得到了改正。

长时间的室外训练,一直暴露在强阳光下,双臂、双腿皮肤晒得黝黑、毛糙。训练时嗓音一直要高分贝的大声喊叫,现在只要话多一点,嗓音就变成沙哑。最严重的是训练时一直处在高分贝的鼓号声中,强烈刺激耳朵。现在年老了,听力严重下降,影响日常生活。这是始料未及的。

教海拾贝,鼓号铿锵。回味起来,依旧兴致盎然。作为人民教师,要发挥出个人的特长与潜力,工作应该一专多能。鼓号队训练也是一门本领。本人在工作中发掘了很大的能量,提升了自己的组织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称赞,也是我铭记一生的荣耀。

2023年04月

阅读 2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