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观了五里红军革命旧址!
五里坪革命旧址,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等革命纪念建筑,是一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2006年,五里坪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五里坪革命旧址浓缩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苏区全过程的历史风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最早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为主体的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载体;是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精神的凝聚与物化;是研究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孕育过程的实物依据。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个刚诞生还不到一周年的新中国,一个刚从苦难中挣脱仍还深陷贫困的民族,一个刚把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推倒的人民团体,还没来得及为翻身解放而扬眉吐气,忽然听见北方邻居家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面对邻居的呼叫和请求,面对列强的枪炮和侵略,我们该怎么办?伟人思虑再三,作出一个伟大决定:决不能让列强再把大炮架在我们的家门口。于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响彻云霄,一场伟大的正义之战就此打响。这可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更是一个经典的战争传奇,在这个传奇故事里,每一个情景,都是那么惊心动魄,催人奋进;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中间也包含了不少的鹤峰精神和土家元素,因为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队伍里,就有70多名鹤峰精英、土家男儿,在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写下了感人的传奇。
1931年,湘鄂边联县政府在原九区苏维埃政府商会的基础上,成立湘鄂边联县政府商会,与五里区(九区)紫荆乡苏维埃供销合作社合署办公。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商人学习党在当时保护小商小贩的政策,解除思想顾虑。苏维埃政府通过商会对确有困难的小商人加以适当扶持,以保障苏区的物资供应与交流。中共湘鄂边特委、湘鄂边联县政府于1931年发布了《号召春荒斗争宣言》,号召农民群众不完债、不完粗、不完捐税,到地主富农家搬粮食度荒月。苏维埃政府对工商业执行保护政策,对开馆子的、开栈房的、卖盐卖米卖糖的,一律免税,由此打开了苏区和白区的商品交流渠道,苏区外运红茶、药材,从白区运进食盐、布匹、针线、电池等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尤其通过一些同情革命的商人,秘密运进苏区十分缺定的医药品和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鹤峰县苏维埃银行1931年3月发行了用白竹布制作的壹角、贰角、伍用、壹元四种面额的油布币及后来制作发行的用丝皮纸粘合而成的面额有壹佰文、贰佰文、伍佰文、壹串文四种货币。均在这里流通使用。
1930年至1932年间,五里坪成为湘鄂边苏区的红色中心。红四军、红二军团、湘鄂边独立团转战鹤峰五里坪期间,部队均驻扎在五里坪老街及附近老百姓家里。形成“五里长街处,家家住红军”的热闹场景,体现出军民一家亲的浓浓深情。1930年4月20日,红四军主力抵达五里坪,部队分散驻扎在老街,25日清晨,贺龙在五里坪老街作战前动员,亲率红四军兵分三路,直扑鹤峰与五峰交界处的孙俊峰巢穴,将孙俊峰部全歼于湾潭小溪冲,共缴获土炮四门、步枪十四支,火枪一百支,为鹤五边界人民除了大害,也为红四军东下与红六军会师扫除了障碍。
正是苏区的老一辈革命家始终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将其作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使得湘鄂边苏区得到发展壮大,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发展了工会、农民协会及农民武装,进行了土地革命,也建立了一支经过战斗锻炼、有党的坚强领导基础的红四军,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军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军的两大主力之一。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宝贵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固树立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