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昌黎五峰山

乐兮儿
创建于2023-10-01
阅读 8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五谷丰登颗粒归仓的季节;是瓜果飘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季节;也是大自然回馈耕耘的季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际我们一家四代人相约红色圣地——昌黎五峰山!感悟百年红色洗礼,缅怀革命先驱,踏着前辈的足迹重走大钊路。

李大钊(字守常,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乡大黑坨村,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


李大钊于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6年回国后,面对列强及封建腐朽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集家国情怀于一身,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倍受鼓舞,发表多篇文章和演讲,并走上街头与广大爱国青年一起举行示威游行,从中看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一誓言在中国实现了。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1920年,在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去上海躲避北洋军阀抓捕途中,两人还商谈了有关党的筹建相关事宜,“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典故也正是出自这段路途。李大钊同志是党成立后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并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掀起北方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他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及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亲自出面做冯玉祥等国民军将领的工作,推动他们参加国民革命。他认识到欲要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建立统一战线。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掀起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反帝、反封建、反对专制统治,国内的反动势力和各路军阀都视李大钊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北伐的逐步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也威胁到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也让国民党内的蒋介石、汪精卫等反动派感到了威胁。孙中山逝世之后,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派逐步取得了国民党的控制权。他们纠结地痞流氓,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在上海大肆杀害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革命群众。当时李大钊在北平主持北方工作,他宣传的进步思想和组织的工农运动都威胁到了北洋军阀张作霖,成为他们扼杀的目标。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和战士,而且是20世纪初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译著。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因叛徒出卖,在北京东交民巷俄国大使管内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同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向李大钊这位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我们后世的中华儿女会永远致以深深的怀念和崇高的敬仰!参加初期建党的58名党员中,有21人牺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革命先驱血染赤旗,用生命筑起了一座座丰碑,他们没有听到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没有看到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感受到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今天的中国已走上民族复兴之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未来会更加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十月的清晨,凉风习习,落叶缤纷,我爱——硕果累累的季节!

由昌黎县城出发顺着仙台路北行,穿越杏树园村的柏油路,约5公里路程便到达五峰山景区停车场。

进入景区道路的西侧就是五峰山红色教育基地露天大型图片展览中心;每幅图片前边的石碑上都有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文字记载,详细介绍了李大钊先生从青年时代怀揣梦想,与众多的进步青年寻求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并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大钊与五峰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从1907年到1924年,八上五峰山,或游览,或客居,或避难,在这里为中国革命做了大量工作,著名的《再论问题与主义》就是在这里完稿邮寄。

七十年代末董宝瑞老师(笔名,东燕,已故),中国作协河北分会会员,昌黎文联副主席,多次去北京与李大钊长子李宝华(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取得联系,了解李大钊的革命生涯及在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的生活工作情况,然后在各大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有《李大钊与五峰山》等长篇纪实散文发表在《冀东文艺》与《人民文学》等杂质,李大钊与五峰山的缘缘情怀开始被人们所熟悉了解。


八十年代末开始修建李大钊的第一座塑像,后来修建的水泥盘山路及各种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从山脚到平台广场有四处临时停车场地,可以规范停车。平台广场气势磅礴,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李大钊的巨幅雕塑岿然庄严,傲然挺拔。大屏幕上不断的滚动精彩画面及解说员动情的演讲,让人肃然起敬,浮想联翩……

站在望海长廊俯瞰东南方向的渤海之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近在咫尺的花果之乡美景尽收眼底,五峰山村以盛产水密桃、红富士苹果、密梨而著称,挂满果实的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沁人心脾。面向正南放眼望去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展示着现代化城市突飞猛进的聚变,山脚下是美丽富饶的杏树园村,依山傍水,以盛产花卉著称,远销全国各地。平视西侧一眼望去直立的天然岩石片像一座铜山铁壁矗立在半山腰。眺望北方是郁郁葱葱层峦叠起的山峰,如果说这里风景如画,我感觉比画还要美,还要陶醉,兴奋的让人忘乎所以,甚至更想发出长长的呼喊声:啊……,五峰山,我来了!这里更有免费的天然氧吧,微微的吸上一口是那样的甜美而又适静。


由平台广场到石屋的路可以从沟壑的东西两侧崎岖而上,顺着一级一级的石阶盘旋至纪念馆。李大钊每次到来都是居住在看管寺庙的一对刘姓夫妇那里,寺庙坐落在这条沟壑的西侧,分别站在两侧山路上的行人只能闻其声不见其人,当年李大钊选择这里避难也许是基于这种考虑吧。老夫妇俩住在沟壑的东侧,三间小房子坐东向西,和寺庙之间紧靠北侧岩石下边有上下两块比较平坦的路面可以穿行而过,垂直的岩石下方有一口水井,常年有水,水井的岩石上方就是李大钊当年著书立说的天然石屋,里边备着一张小方桌,静谧而又安全,东西通透,只有从石屋的西侧才能攀爬上去,如果不是近距离的观看,其它四个方向因为山势陡峭,树木杂草丛生,很难发现这个天然屏障的石屋,所以这里成了李大钊躲避北洋军阀追捕的好去处。五峰山的山山水水也铭记了一代伟人的历史足迹,在时光的沉淀中越发领悟到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风貌,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使中华民族由贫穷落后挨打,走向繁荣富强独立自主的崭新时代。红色圣地的修建宣传,广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崇尚英雄的人们到此观光回顾,继承革命先驱的伟大爱国精神,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编辑:余红云

阅读 8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