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美如斯,也正是读书时。本月我们阅读的书目是《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我们在书籍里相遇,共享文字之美,尽品阅读之乐。
书籍简介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个案分析、认知访谈、教师作业札记、一周作业记录等各种方法,结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学生的作业心理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教师设计作业的7大原则。
分享成员:
章旦中学 桑彦彦
章旦中学 王怡
伯温中学 林岑瑾
季宅乡校 徐焕燕
山口中学 袁祎聪
海口中学 徐晨卉
分享内容
一、章旦中学 桑彦彦
章旦中学的桑彦彦老师分享题为《巧用心理机制,助力思维之旅》。桑老师的分享分为三大块:有所读、有所感、有所用。桑老师认为我们需要追求短期学习目标与长期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平衡。而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正是当中的金钥匙。教师的工作分为四步:多维评价,培养学生性格;提供选择,满足学生需求;展示成果,融入生活的情境;精准提取,设计周末作业。最后,桑老师以七年级上古诗的项目化学习雏形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作业实践。
二、章旦中学 王怡
章旦中学的王怡老师分享的题目为《一次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学习》。王老师深入阅读了第五章单元作业相关内容,并进行了深入思考。她首先明确了何为单元作业。而后阐述了单元作业的三个特点:单元知识的整合、重知识的应用、聪知识逻辑转化为学生心理逻辑。王老师针对九年级上诗歌大单元为进行了作业设计。她认为一份好作业必须是基于教师把握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作业心理来设计的。
三、伯温中学 林岑瑾
伯温中学的林岑瑾老师带来了题为《且行且思,且悟且进》的分享。在分享中,林老师从实际作业出发,具体呈现了C(巩固性作业)、B(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及A(理解、想象、运用)三个层次的分别为何。同时也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学生作业,向我们展示了发展分类作业的实际操作。林老师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四、季宅乡校 徐焕燕
季宅乡校的徐焕燕老师以两个封面上的灵魂拷问开篇自问。又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收获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她将视角从老师转向学生,认为学生的“作业行为”和作业品质更重要。她聚焦书本中呈现的《小豌豆》案例,从中意识到教师与“不同类型”学生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思维,再次强调了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徐老师呈现了关于李清照诗歌学习的作业设计。徐老师认为,学生去完成一份他们喜爱的形式的作业,作业品质还有所提升,是双赢的一件事。
五、山口中学 袁祎聪
山口中学的袁祎聪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实践性作业的理解与体会》的读书分享。他首先明确了实践性作业对学生的意义。而后又从新课标要求切入,肯定了实践性作业对于语文教学的必要性。袁老师展示了新闻教学单元的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尊严感并建立对学习的信心,同时灵活性较高,更赋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调动学习积极性。
六、海口中学 徐晨卉
海口中学的徐晨卉老师对本书进行了透彻的阅读。首先,她明确了学生作业心理机制这一抽象概念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徐老师关注到了作业设计的七个原则,尤其是第七条:“让作业成为学生与他人共同走过的一段旅程”。这一原则是从学生需要通过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来表达、思想和困难。学生也会在这过程中收获成长。徐老师认为这一原则也应辩证看待,一切都从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出发,仿写也是极好的提高学生写作自信的手段。
结束语
读书,是拓宽视野的捷径,也是最低成本的自我增值方式。我们那些读过的书、收获的感悟浸染过的气质,会不断提升你的认知,相信每一位老师能在与其他老师的思维碰撞中有所收获和成长。在不断地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成长路漫漫,我们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