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多人,占总人口17%,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逐渐增多,服药清单不断增加,多重用药成为最常见的老年问题,也是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多重用药
多重用药(polypharmacy)是2017年公布的老年医学名词,指患者同时使用5种以上的药物,或服用超过临床实际需要的药物[2]。据统计,我国老年患者半数以上使用3种药物,25%以上使用4-6种药物[3]
老年患者常用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可以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4]。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精细化管理
那么,如何对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的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呢? 首先 要 提高 卫生 专业人员对多重用药和安全用药的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其次要 发挥老年科 医护人员 和社区医生的作用,加强慢病管理,提醒老年人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用药; 最后就是要 加强全民医疗知识科普教育 ,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科普教育。
1.准确患病情况和用药史
老年患者就诊时应如实告知自己的病史,如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以便医生全面了解情况,抓住治疗主要矛盾,准确评价用药利弊。有些情况下,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可替代某些药物治疗。
2.提高用药依从性,避免重复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要听从医生建议,避免自行加药及服用保健品,尤其是一些治疗风险大的药物,合并用药时应更谨慎,以减少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家属要定时检查老年患者用药情况,督促老年人按时按剂量服药。老年人因记忆力减退,可能会出现忘记已经服药而进行补服,建议老年人使用药盒,按星期和时间提前分装好药物,减少重复用药机会,确保用药安全。
3.注意身体异常信息
老年人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期间,注意有无皮下出血、鼻出血、黑便、血便等情况;服用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长期用呋塞米,注意听力变化和平衡功能;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警惕药物的毒性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如胺碘酮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长期口服地高辛时,应注意心率情况和有无视觉异常;服用抗胆碱能、镇静催眠、抗精神病和抗抑郁药物,应注意服药前后的神经精神状态;服用抗癫痫药时,可能引起跌倒发作,应注意步态障碍和预防跌倒事件。
4.学会管理自身用药
建议老年人进行日常用药记录,把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名称、用量、时间、用药方式进行详细记录,清晰简洁的记录有助于判断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辅助药物和不必要的药物,以及发现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也能让医生在开药时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副作用。
5.慢病治疗,定时复诊
长期用药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欠佳,有些患者自认为有经验,只吃药不复诊,不及时调整相关治疗,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机会增加。服药期间若感到身体不适,应及时和医生沟通反馈情况,避免出现严重后果。与药物相关的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
参考文献
[1]孙飞,李倩倩,颜庭法,等.国内老年人多重用药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2):124-127.
[2]李凤,王建华,宋开兰.老年病人多重用药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23):4207-4210.
[3]刘葳,于德华,金花,等.社区老年多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592-1598.
[4]张晓琳,周双,周颖,等.老年人不适当用药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4):47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