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uanling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题结题展成果  专家引领促成长

创建于2023-09-30 阅读3003

课题结题展成果 专家引领促成长

昆明市第二批“春城计划”

教学名师杨建昆工作室

研修活动

第四十四期

活动地点:官渡区第五中学 

活动时间:2023年9月28日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新一轮“奋战”的崭新开端。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耕耘者,为充分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教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巩固科研成果,总结科研经验,2023年9月28日下午,“春城计划”名师工作室在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南站小学办学点)二楼会议室开展了官渡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第一批立项课题结题报告会,特邀参加本次结题汇报会议的专家有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课题规划办岳丽娟主任,西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赵永春主任,云大附中会展学校校长、云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樊静萍校长,盘龙区李德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德桢老师。参加活动的还有昆明市第二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杨建昆工作室的学员李媛玲、高维英、晏红祥、普春梅、代春林、周学武、曾莉、李永宾、侯园园、陈秀莲、章玉梅、余山平、吴志仙、钟剑及官渡区第六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杨建昆名师工作室的全体学员。

会议流程一:主持人岳丽娟主任介绍课题

      会议流程第一项是主持人岳丽娟主任对课题进行介绍:官渡区杨建昆物理名师工作室的课题包括一个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案例研究》和三个小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热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岳丽娟主任安排按照课题顺序进行汇报,由杨建昆老师先进行汇报,然后是小课题组长汇报,组员进行补充。

岳丽娟(官渡区教师进校学校课题规划办公室)

会议流程二:课题总负责人

杨建昆老师汇报

      能教者必能研,善研者才能教。经过两年的扎实推进和有效研究,本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课题总负责人杨建昆老师将课题研究成果以丰富的现场资料及精彩的结题汇报形式呈现在本次结题会上。杨建昆老师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1. 研究背景和意义;2. 研究理论依据;3. 研究目标及内容;4. 研究对象和范围;5. 研究的思路、步骤和方法;6. 研究成果。

      在研究背景中,杨老师指出以下几点:1. 初中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普遍反映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学,出现衔接困难的情况,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带来很大困难;2. 初中物理内容广而浅;教材趣味性和生活性更强;简单直观,重体验过程观察现象;注重定性研究,独立浅显。而高中物理内容深而专;注重专业化和严谨性;复杂抽象;重揭示本质;更多的是定量计算;综合深奥;3. 初高中力学、电学和热学教材内容难度坡度较大,需要教师关注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搭建适宜学生学习的桥梁。在研究意义方面,杨老师提到以下四点:1. 物理教师要明确初高中物理紧密知识点的断层在哪里;2. 根据紧密知识点的断层搭建学生初高中学习街接的桥梁,找准切入点开展高效教学;3. 为学生高中的学习做好铺垫、埋下伏笔、打好基础;4. 形成可推广的初高中教学衔接案例,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的因难。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构建主义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杨老师针对每种教育方法进行了展开说明与介绍。

      在研究目标方面,杨老师点明了以下几点: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使学生在初、高中力学、热学、电学的学习中有更好的过渡,帮助初、高中物理教师在各部分有更清晰的教学思路,初中老师需要将内容讲到何种深度,高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新课教学,避免重复性的教学活动以及给学生更为准确的知识概念;2. 使物理教师能够了解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学生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衔接困难形成的原因,研究出能够使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对策;3. 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更清晰地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台阶,从而使物理教学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得以有效的过渡。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是:1. 初中物理教材(沪科版)和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重要紧密知识点梳理的研究;2. 各个紧密知识点教学衔接案例研究(形成衔接案例集);3. 各个紧密知识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衔接的研究(形成相关的论文集)。

      杨老师表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初中物理教材(沪科版)及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中的力学、热学、电学部分,初高中学生,初高中物理教师及相关教学案例。

      杨老师指出研究的思路是依托初、高中物理教材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对初、高中力、热电学交叉内容进行分析,寻找初、高中物理学教学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衔接教学中的难点并找出具体方法促进初、高中的物理教学,从而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定教学建议。研究的步骤分为三个阶段:1. 准备阶段(2021.6-2021.12)。(1)组建课题组,设立研究方案,组织老师学习相关理论;(2)组织老师整理初、高中力学、热学电学交叉内容,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2. 研究实施阶段(2022.3-2023.3)。(1)听课评课,寻找初高中力学、热学和电学教学中的知识和方法的差异;(2)撰写中期研究报告。3. 总结阶段(2023.3-2023.7)。收集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议,进行结题论证。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定量分析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杨老师根据研究计划概括了以下研究成果:1.初中物理教材(沪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紧密知识点梳理研究;2.初高中物理重要紧密知识点的衔接教学设计,形成一本衔接教学案例合集;力学8个、电学9个、热学5个紧密知识点;3.课题组成员撰写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重要紧密知识点衔接案例实践探究论文,形成一本研究论文合集;4.课题组成员撰写本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悟和收获,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形成一本针对本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合集。

      最后,杨老师陈述了课题的研究结论:1. 初高中物理教学寻找知识衔接的衔接点、探求难点问题的突破点、弥补数学的空白点、搭建物理思维的断层点;2. 分析学生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衔接困难形成的原因,研究出能够使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对策,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台阶,从而使物理教学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得以有效的过渡;3. 通过教学衔接案例研究,为一线初高中教师提供教学建议。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更清晰地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自然过渡的目的。

会议流程三:小课题负责人及优秀组员汇报

      本环节由三个小课题负责人高洋、王媛、罗超及课题组优秀教师代表刘雁、兰祖平、郭旭艳、文慷、陈俊杰、谢楠希老师按课题顺序进行结题汇报。罗超老师因工作原因未能到场,由宋赣鑫老师代其进行汇报。

课题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

      首先是力学小课题的组长高洋老师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的课题汇报。高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了做课题过程中自己的做课题过程中的各种感受与收获,并呈现了该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梳理,整理出了初高中物理力学衔接的部分的紧密知识点;2. 初高中力学教学案例研究合集(初高中教学设计、初高中力学衔接教学设计);3. 教学论文合集;4. 课题研究总结合集。最后,高老师陈述了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安排,高老师还结合了研究心得进行了简要的初高中力学教法的总结: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让学生观察,提升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做铺垫;2. 教学中,可进行学科融合,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体现学科融合的育人理念;3. 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寻找教学生长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刘雁老师汇报的是《初高中物理力学衔接案例—以“摩擦力”教学为例》。刘老师先对该知识点进行了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分析,首先回顾初中物理教学巧埋伏笔,然后展望高中物理教学,找寻有效切入点。刘老师汇报了在爱内容教学的两个切入点:1.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结合传感器、毛刷实验、Excel表格等工具方法的辅助,更加有效的讲初高中内容进行了衔接。最后刘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完成本课题过程中的心得:1. 认真研读初中的教材和课标;2. 认真研读高中教材;3. 准确定位教学起点;4.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兰祖平老师汇报的是《初高中物理力学衔接案例—以重力、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教学为例》。兰老师汇报了自己完成该主题的过程:1.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梳理,整理出了初高中物理力学衔接部分的紧密知识点;2. 完成“重心” 及“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衔接教学设计;3. 完成教学论文“巧妙同化新日知识 有效衔接初高中教学”;4. 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汇报过程中,兰老师详细展示了“重心” 及“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衔接教学设计,并谈了自己的课题研究收获:1. 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丰富和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高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将旧知识同化到新知识,做到知识的有效街接,提高教学效果2. 灵活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学科融合,有效教学。

课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

      该课题首先由电学小课题的组长王媛老师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课题汇报。王老师呈现了该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梳理,整理出了初高中物理电学衔接的部分的紧密知识点;2. 初高中电学教学案例研究合集(初高中教学设计、初高中电学衔接教学设计);3. 教学论文合集;4. 课题研究总结合集。王老师重点汇报了课题的研究收获:初高中物理不论在知识难度 ,还是思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初高中知识在力、热光电磁、原子物理等主路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初中知识作为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同时高中知识在初中基础上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方法上,初中获得新知的学习方法,在高中也是适用的,做好初高衔接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的重要手段。初中教师熟悉了高中教材所学习的知识及知识深度,在面对初中学生时,能把握教学难度,也能确保知识、表述准确无误;高中教师熟悉初中教材所学习的知识及知识深度,在新课教学中做好创设情境,回忆旧知,让学生在然悉的知识环境中深入学习,保证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浓烈兴趣,同时也使得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也使得课堂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王老师陈述了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安排。

      郭旭艳老师汇报的是《初高中物理电学衔接案例—以“感应电流”教学为例》。郭老师指出初中主要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明白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但产生感应电流的根本原因高中才讲。初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知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制磁感线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但切割磁感线并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唯一方式。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千万不能把话说死了,让学生产生错觉。同学们在进入高中后会学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式除了切割磁感线外,还有别的方式。这祥软师就可以比较自然地为高中物理教学作好铺垫,埋下伏笔。郭老师通过三个衔接来处理感应电流的教学:1. 温习旧知,衍生新知;2. 认知冲突,突破新知;3. 新旧结合,得出结论。结合以上三点,郭老师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文慷老师汇报的是《初高中物理电学衔接案例—以“电表的内阻”教学为例》。文老师先指明教学目标:1. 初中物理教师就“电表的内阻”的教学为高中的教学做铺垫,埋下伏笔;2. 高中物理教师以初中“电表的内阻”的教学为基础,找到有效切入点进行教学。文老师汇报了本节教学的几个伏笔:1. 鼓励自学埋伏笔。初中教师应正视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生要求的不同,不回避问题,大胆告诉学生真实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完成第十五章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的教学后,可以跟学生讲: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电器都有电阻,同样的,电流表和电压表也是有电阻的,只不过电流表的电阻相比用电器来说很小,而电压表的电阻相比用电器来说很大,而在初中,不要求我们学习它们的电阻,所以为了使电路简单化,我们可以利用理想化思想,理解为:在电路中,电流表的电阻为零,有电压表的地方相当于断路。如果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一下它们的电阻有多大,老师很愿意课后与你们一起探讨。另外想要学习更多、更深入的电学知识,同学们需要学好初中知识,打好基础,到高中后跟随老师一起探索更多的物理奥秘;2. 习题拓展埋伏笔。在学完《伏安法测电阻》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相应习题进行思维拓展;3. 寻找有效切入点。高中物理的电表的内阻部分教学涉及两个难点,一是对电表内阻的学习,二是对电表的改装。对于电阻内阻的学习问题,由于初中老师已为学生埋下了伏笔,高中老师只需对初中内容进行延伸,直接给学生讲解内阻的知识,不会使学生产生初高中知识矛盾的心理,且过度自然。

课题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热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

      该课题首先由宋赣鑫老师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热学教学衔接案例研究》的小课题汇报。宋老师呈现了该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梳理,整理出了初高中物理热学衔接的部分的紧密知识点;2. 初高中热学教学案例研究合集(初高中教学设计、初高中热学衔接教学设计);3. 教学论文合集;4. 课题研究总结合集。宋老师重点汇报了课题的研究总结:1. 研究结果说明了开展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初中与高中物理热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衔接,形成可推广的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解决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困难,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对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起到积极作用;2. “专家引领、主题多样”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小组成员,分别对初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梳理,并设计出衔接的措施和方法。促进了学生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力,优化了老师在新课教学时处理衔接点的方法,形成了学生衔接点处理的有效策略和多元化的教师教学模式;3. 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我们课题研究成果更注重热学衔接点的实践研究,初高中物理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相应的衔接点知识的讲解上有的放矢,初中老师也更好的为高中衔接,而高中老师也更好的把控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为初高中物理老师提供了很多处理衔接点的措施和方法,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困难等问题。最后,宋老师陈述了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陈俊杰老师汇报的是《初高中物理热学衔接案例—以分子动理论教学为例》。陈老师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详细对比,揭示了初中定性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一个发现问题、理解现象的过程。而高中需要定量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数量关系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台阶: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通过物理模型培养初中学生定量分析现象的思维,形成思维上的衔接。针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那在什么时候体现出引力,什么时候体现出引力”这一问题,陈老师巧妙设计实验模拟分子引力和斥力,变抽象为形象。

      谢楠希老师汇报的是《初高中物理热学衔接案例—以温度教学为例》。谢老师首先汇报了自己紧密知识点的选取过程,然后汇报了知识点教学衔接策略:1. 抛出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2. 设置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然后陈述了教学衔接设计:1. 对于初中生,应适当延伸,拓展思维;2. 对于高中生,应建立模型,化抽象为具体。最后,谢老师汇报了该案例的亮点所在: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介绍温度的单位,各种各样的温标,这里的设计为高中学习温度和温标做了一定衔接,为高中温度的定义做了铺垫;2. 整个过程不仅仅从讲解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学生弄懂温标,利用物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才能开拓思维,发现和创新更多形式的温度计,或者是测温方式。

会议流程四:课题评审专家点评

      (一)盘龙区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德桢老师点评。李老师首先肯定了本研究的实用价值很高。第一点是因为初高中的衔接跨度大,衔接难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所有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的一个难点所在。主要的难点就在于初中着重现象研究,直观研究,而到了高中,主要是研究的是逻辑思维研究,数据分析,所以初高中的跨度非常大。初中可以靠记忆也能考高分,上到高中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教师在初中就要搭把梯子,做一些个拓展的衔接,这点很有必要的。第二点是课题课例研究很详实,首先罗列了初高中的所有可以衔接的衔接点。工作室大部分都是初中老师,但大家也去挑战了高中教学的设计,看到了大家厚厚的教学设计,觉得非常难得,也说明大家做了一些很实在的事情,是值得肯定的。第三点是研究成果也很丰富,研究出来的教学案例对于所有老师来说是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比较有意义和价值。老师们还发表了一些论文,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对所有老师来说也是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第四个方面是研究过程比较严谨的,首先大家对各个知识点先做了梳理,不是所有的初高中知识点都可以衔接。所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当中已经把高中教材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每个老师在写教学案例的时候,也不是就上一节课而已,肯定是经过了反反复复的修改、研究、讨论,然后再来修改,最后才呈现出今天放在我们这个桌上的所有材料,相信大家付出了相当艰辛的劳动,而且也经过了大量的思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总的来说该课题非常值得肯定。李老师最后指出该课题有点不足的地方是文本,大家其实做了很多工作,从成果上看得出来。但研究过程这一个部分写的稍微简约一点,大家讲的都很详的,时间过程都有,只是没有在报告中呈现出来,建议将汇报过程中的详细内容充实到文本内。而且结题报告的文本要具有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小到标点符号都要注意。

李德桢(盘龙区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二)云南大学附属会展学校校长,云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樊静萍校长点评。樊校长指出穷其上则得其中,穷其中则得其下,要想取得成果,一定要高要求,从本次汇报工作中可以看出,大家准备的非常认真。樊校长首先高度肯定了杨校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认真负责态度,充分肯定了其作为名师的引领作用。樊校长指出杨校在课题研究中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发表,也是对本课题的一个促进。其次樊校长指出本课题选题特别好,初高中的衔接很亲民,操作性强,非常具有实践价值。北京市公布的最新的中考的改革方案中,充分肯定了初中物理的重要性,所以物理老师身上的责任很大,物理学科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值得重视的,所以怎么衔接好就非常重要。从大家的论文集中可以看出大家敢于尝试,年轻人敢于尝试就非常好。第三点,大家的整个研究过程中还得出了心路历程,就是自己受过的苦,让别人不再受,这种就是教育的大爱。最后,樊校长指出整个研究的过程很规范,具有系统性,具有一定学术价值,该课题能让其他教育同行有所借鉴,有所收获,能够让初中老师意识到自己在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应该怎么讲,高中老师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如何衔接。樊校长最后提出一个建议,再深挖一下核心素养,融合到本课题中就更加好了。

樊静萍(云南大学附属会展学校校长,云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三)西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赵永春主任点评。赵主任强调教研是研究事物的道理,科研是研究为什么,科研汇报时除了要汇报做了些什么,也要交待为什么这么做,使用了哪些科研手段。科研工作首先要注重分析现状,然后要进行文献研究,首先是理论研究,包括政策理论和教育理论。除了文献研究,研究方法还很多,例如调查问卷和访谈法,但问卷的设计和访谈提纲的设计要注重质量。科研还要注重概念的界定,要具有严谨性。赵主任还指出在结题报告的呈现方式上要注意其“告知性”,并且是汇报了做什么?怎么做?做的结果是什么,尤其在怎么做上要结合目标清晰全面的进行记录。在报告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结果呈现中又应怎样突出重点等。

赵永春(西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四)官渡区教师进校学校课题规划办公室岳丽娟主任点评。岳主任在肯定本课题老师们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基础上强调科研课题要追求更高的标准。岳主任提出在几位专家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将材料完善后进行提交。

岳丽娟(官渡区教师进校学校课题规划办公室)

      经过专家评审后,评审组专家对本课题予以结题,最后由杨建昆老师作为代表进行表态发言。杨老师首先表达了对四位专家到位点评的感谢,并表明后期将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后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本次结题报告会,既是对课题研究情况的客观检验,也是对日后课题开展的专业引领。通过此次结题汇报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对于结题报告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且大家从专家们的点评和建议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了解。例如课题研究要注重研究的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研究的宗旨要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要紧扣主题,在撰写成果时要注重格式的规范性等。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信念到信心都不断增强,它能让老师们不断突破,实现自我成长,从而引领学生成长。我们将以此结题报告会议作为契机,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切实走好科研兴教之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编辑:李媛玲

审稿:吴志仙

终审:杨建昆

时间:2023年9月28日

欢迎关注杨建昆名师工作室

阅读 30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