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草木新,海水共风流。云上云又来,廊上少年游。” 7月15日上午,檀枫小学五(5)中队的红领巾们在将“水利,健身,爱国”三个方面融于一体的东海云廊,徜徉踱步,徐徐前行。
漫行云廊,赏自然之美
随意漫步间,就来到了长岗山段最好观景点之一的知秋台。站在知秋台上,群山绿意盎然,城市车水马龙。凭栏远眺,高楼耸立,颇有“手可摘星辰”的感觉。
听!哗啦啦...清凌凌的水倾流而下,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雨,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但在盛夏的微风里,却带给我们沁心的清凉。
抬步而上,我们来到了日晷台,在这里,感受时间的流逝,感受古时计时工具的魅力,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就被一座城墙吸引,此处便是留客广场,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柳永的《留客住·偶登眺》一词,描绘了定海山水之明丽。
前方,一处依山而建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长岗山隧洞,洞口的蝴蝶造型别具一格,与长岗山自然生态遥相呼应。
品读文廊,立鸿鹄之志
接下来我们来到以“崇文重学”为主线的擂鼓山段,沿着状元古道共同开启一段状元文化之旅吧!
缓缓上坡,一眼就能望见一座张信状元像立于此处,张信是舟山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赶紧和状元合个影吧,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奋发有为,做有志少年,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挟山作书镇,分海为砚池。”往前走就能看见一处观景平台——文笔春秋,台上设笔架、毛笔、墨条、墨汁雕塑,笔墨造型加上以平台为砚,卷轴为纸,巧妙地将山海云廊与笔墨书砚化于一境。
平台对面为卷轴造型的舟山院士墙,介绍了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专家舒兴田、地层古生物学家殷鸿福等7位舟山籍院士取得的成就。
我们在院士墙前有序观看,侃侃而谈,他们的成就让我们引以为豪。也许,就在此刻,一个远大的目标已经埋进了我们的心头:长大当院士!
一路过来,一枚枚印章小品吸引了我们。“四书、五经、六艺、七谋”的印章小品,倡导我们不仅要广泛学习,而且学习要意志坚定。
将定海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海洋文化、军事文化、名人文化植入东海云廊沿线景观,让生态和人文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四书五经,是古韵之美的精华,遥想千百年前文人墨客登高凭栏,觥筹交错,微醺或酩酊间豪气干云挥就绝唱诗篇,是何等风发意气。
前行过“学富五车”平台,沿绿道南行,经过定海进士墙,行至擂鼓山巅,矗立着一座状元阁,玉带环腰,承台而上,古建重檐,蔚为壮观。
共享共富,奔复兴之路
利用截洪渠施工便道,建设五山绿道,补齐城区市民运动、休闲设施短板,打造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空中绿道,这就有了“东海云廊”。
我们在展示牌前细细观看,认知五山水利,感受定海魅力。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八八战略”的这一深刻思想,在东海云廊建设中有了深入的践行。
看!擂鼓山巅,“飞腾号”展翅高飞。“共同富裕”的内容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靠海而生,凭海而兴的舟山,一个海岛渔村起步,已成为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给共富插上了翅膀。
瞧!我们紧紧挨靠在"复兴号”动车车头,心潮澎湃。甬舟铁路已经开建,舟山人的“高铁梦”将要成为现实。非舟楫不相往来已成过去式,“大桥时代”谱写蓬勃华章再迈新,“高铁时代”跨海踏浪而来不驰息!
“大海是前路,山水是归程”,此时此刻,虽头顶烈日,但我们微笑着奔跑于东海云廊步道上,仿佛跑入了共享共富的康庄大道,跑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