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关键过渡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衔接不当,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融入小学生活,让我们一起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幼小衔接中的认识误区。
一、幼小衔接中的认识误区
1. 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
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孩子习惯、能力、素养上的适应与衔接,形成这些习惯和能力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懈的坚持,不是提前几个月可以训练的,更不是上小学那一天才开始的,而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时就开始培养专心游戏、整理玩具、做事有始有终等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和孩子上学后的良好表现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家长应该珍视孩子在幼儿园时的各项活动,从一入园开始,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关注孩子倾听、表达等习惯的培养,密切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关准备。
2.幼小衔接要提前学习小学课程?
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其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过早的学习小学课程,容易造成孩子对小学课程的兴趣缺失,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随着小学课程的深入,会使他们出现厌学、弃学、上课不认真听讲、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任务等问题。
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的游戏和活动,能系统进行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循序渐进自然地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转折期,切不可拔苗助长。
二、幼小衔接应做好哪些准备
1.激发愿望,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6岁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有了上小学的条件,对小学通常会有向往之情。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自己当年上小学时的趣事,也可以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去参观,认一认小学的校名,观察小学生上学、放学的情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小学。在孩子入学时,家人可以带孩子一起选购书包和学习用品,也可以举行个小小的庆祝仪式,让小学生活更具仪式感,以积极阳光的姿态迎接小学生活。
2.培养习惯,让适应事半功倍
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家长和孩子共同确定好每天起床、学习、游戏的时间,还可以尝试让孩子选一款喜欢的闹钟,无论做什么事情,提前调好时间,只要闹钟开始“呼唤”,就立即开始行动,绝不磨蹭。
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引导孩子了解倾听的礼仪,如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话、打断;教给孩子一些倾听的方法,如带着问题倾听;同时,还应创设更多倾听的机会与环境,培养孩子积极思考,认真倾听的能力。
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建立属于孩子的家庭阅读区,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选购合适的读书,每天享受亲子共读时光;阅读时要注意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不要躺着看书;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3.提升能力,赋予幼儿成长的力量
一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的成长意识是从穿衣、穿鞋开始的,责任感是从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开始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从自理生活开始的,所以,放手让孩子去做,你会慢慢看到惊喜。
二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引导孩子了解一些交往的技巧,如让孩子学会语言交往的礼仪。
(1)问别人话的时候先说“请问”。
(2)别人给了自己物品,要说“谢谢”。
(3)不要打断大人们的谈话,除非真的有急事。
(4)撞到人的时候要立刻说抱歉。
(5)当别人向你问好时,记得礼貌回应,并且也问候他们。
(6)不要对别人品头论足,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嘲笑别人。
三、幼小衔接中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
1.怎样了解、分析孩子的衔接情况?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
(1)孩子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和向往吗?
(2)孩子喜欢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吗?
(3)孩子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吗?
(4)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等。
(5)孩子能熟练地使用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物品吗?
(6)孩子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吗?
(7)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寻求帮助吗?
(8)孩子不开心或情绪低落时会不会主动寻求大人或者小伙伴的帮助呢?
(9)孩子对读书是否感兴趣,能复述简单的故事吗?
(10)孩子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跳绳吗?
(11)孩子能遵守游戏、交通行走等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则吗?
(12)孩子能专注游戏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任务”吗?
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完成的如何,您不需要期望孩子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就完全达到所有要求,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图片提供:网络
文字编辑:李萍萍
审核:保教处
签发: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