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郡福22级“智慧家长共读班”第二期第1周优秀心得

长郡开福2206班
创建于2023-09-29
阅读 33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阅读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更加广阔明媚的世界。让我们的内心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渐渐充实丰盈!

       阅读就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在智慧的光芒中不断进步成长!

         友爱的对待所有人

   ——巜我与地坛》阅读心得

      第一周读我与地坛,从进入地坛到好运设计,收获颇多,感触颇多。

      (一)感动

      作者摇着轮椅走入地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哲学思考,感悟自己的人生,感悟别人的人生,获得自我救赎,成就一个伟大的作家。可能因为自己是母亲,也是女儿,在阅读的过程对情真意切的母爱感动更甚,脑海里满是作者母亲偷偷在地坛寻找作者的画面,关切、担心、焦急而又小心翼翼、卑微的心情,她这辈子唯一的愿望一定只是要作者健康地生活!

      (二)接受

       接受不完美,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和人家的长处比,这里引用作者的原文,真的很好: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愚氓举出了智者,懦夫衬照了英雄,众生度化了佛祖。

      (三)去做事

      二十一岁,桃李年华,作者却要羡慕穿病号服的老人家能在草地上散步的时候,医院主任老太太极富人生智慧的语言实时地治愈着作者的心灵: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我想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作者,让作者慢慢地去做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我们都是一样的,迷茫时,心情不佳时,受挫折时,去做点什么,心一定会安定下来。

别被太多的心墙所束缚,我们总是有很多心墙,应该多打破一些,活得更自由一些。温暖的墙可以好好维护,如家庭,如友谊;束缚我们困扰我们的墙,要勇于突破,如我不行;有些墙也要学着接受,如残缺,人也好物也罢,都不可能完美,有残缺才是真实,坦然地面对一切,不卑不亢,有重量地活着。

      (四)享受过程,好好爱

       常常觉得读散文是有些累的,因为总是读不懂的感觉,优美的散文总是无法真正欣赏到她的美,小小的散文背后的寓意总是无法深刻体会,读好运设计这一篇却难得地有些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从完美的好运设计,到发现过于完美并不能带来强烈的幸福感,它只是舒适只是平庸,似乎要经历过痛苦、挫折、磨难,然后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它们,最后苦尽甘来,就能有强烈的幸福感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苦尽甘来之后呢?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还需要什么样的苦尽甘来?不,过程更重要。读到最后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又回到了活在当下了吗?认认真真地把每一天过好,享受过程,学习时沉浸式学习,打球时与球合为一体,玩耍时尽情玩耍,工作时全身心投入...作者真是煞费苦心,层层转折,告诉人生是没有办法设计的,也没有必要设计,过程远比虚无的目的更重要。上帝爱我们,我们也要多多学会爱,爱家人,爱朋友,爱山河,友爱地对待所有人,我们也爱上帝!

                            2206班袁渟妈妈

  历经风雨,珍惜幸福

——《我与地坛》读后感

       九月份在长郡开福中学组织的家长共读活动中我再次报名参加,不只为了再次拿起书桌上的书也为了把自己对孩子的焦虑转化成以身作则的引导。可能是年少时就读过《我与地坛》这本书,所以这次阅的比较快,再次打开他熟悉却又遥远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如果说年少时读后体会是作者身体残疾后经常“独自”“躲在”地坛感悟人生后成长为一个非常出名的作家,现在再次阅读起来在荒芜的地坛园子,草木竞相成长、小动物们生命运动片刻不息、有多年相濡以沫散步的夫妻、有坚持自己唱歌爱好的歌者等等。体会却变成了挫折、绝望后的重生和希望。

        原来我好像忽略了作者写他母亲的部份,大概是在内心觉得自己的孩子都那样的做为母亲就应该这样吧。而这次的读后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就是双份的,他每次去地坛,母亲都无比关切,只是悄悄的关注。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她担心着孩子默默承担着巨大的痛苦。其实很多人都习惯于忽视甚至伤害自己最亲的人,当我们在受挫时常迁怒于自己最亲的人,却深不知他们比我们更加惊慌,更加难过,更加痛苦。我们能做的是珍惜现在,拥有幸福,并且多给父母一些体谅一些关爱

      我相信勇敢接受不幸的挑战,勇于经历暴风雨的洗礼,让我们变得更理智,学会珍惜,学会珍惜已经拥有的,会让我们变得更幸福!

                            2210班思宇妈妈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原生世界

——读《陪伴孩子终身成长》有感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分裂”,时而是小时候的我,时而是高中的我,时而又是现在的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代入感。作者把人一生的关系归纳为两种: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孩子某种程度是父母的复制品,他十岁的时候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其实就是孩子的父母这十年来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所以我们都曾经有一个很小的大世界——父母。让我深刻思考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缘于认识我先生。第一次去他家里,我发现和我家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婆婆很爱干净,每日清晨边做早饭,边打扫房屋,我们七点起来的时候,她已经将衣服洗了。我公公每日清晨必定坐在大方桌前,读着报纸,有时候写点东西。每日傍晚便已经吃了晚饭,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休息了,一整个家庭给我的感觉就是,做什么都是从从容容的。同样是农村,住在婆家,我明显感觉轻松多了。作者引出这个观点,让我再次坚信,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氛围。比如,希望他有礼貌,我们就礼貌的对待亲戚朋友;希望他放下平板,我们就放下手机;希望他静心,我们就减少八卦话题;希望他勇敢,我们就给自己一些挑战……

      我们今天的日常坚持,将来就是孩子的原生世界,也是孩子成长的原始养料。我相信,这种坚持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2202班王维湘妈妈

  知行合一,与孩子共同成长

——读《陪孩子终身成长》有感

      昨天晚上,接儿子晚自习回来,进家门后,他习惯性的拿着电话手表查看信息。因为周六上午要去学校上课,我催促他洗澡休息,尽量多睡一会儿,然而他一直沉浸在手表的世界里,坐在沙发上纹丝不动。我强压着自己的情绪,选择了沉默。

      一会儿,或许是他处理完了信息,或许是他察觉到了空气中异样的气息,跑去房间拿了睡衣,边走向卫生间,边笑着说:“妈妈,我洗澡去了。”我“嗯”了一声,便翻开桌上新买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慢慢阅读。

       不一会儿,他洗完出来了,我也看完了一章,于是我去卫生间准备洗漱休息。结果,映入眼帘的有未放回原位的拖鞋,还有淋浴间里未拖干的地板。我拿起拖把,不知为什么,情绪一下子上来了,边拖地边气愤的开始数落儿子,从生活习惯延伸到了学习习惯。“你又怎么了?!”儿子略微不耐烦的回应了一声,随后便悄无声息,于是我停止了对他的责备。

      几分钟后,他走过来,对着正在洗漱的我说:“妈妈,周一好像要进行生物周测,我看一会儿书就睡。”当我洗漱完回房间时,顺便去他的房间偷瞄了一眼,只见他正聚精会神地在看《生物基础知识》,丝毫没有发现我的到来。那一瞬间,我内疚不已!初二的学习压力大,除了新增了物理科目,还有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加快,学习内容加深。在学校里从早上七点学到晚上九点,回到家里看一会儿手表信息适当减压,我为什么不能理解?生活习惯没有改善,我为什么不能好好说,一开口就是责怨?为什么要展开到学习习惯,不能就事论事?我在心里问了自己一连串的问题……

      躺在床上,一直无法入眠,于是我轻轻推开儿子的房门,他刚好合上书本,准备关灯睡觉。我坐在他的床边,轻声问他:“儿子,我刚才说你,你是不是生气了?”他先是笑而不语,随后一本正经地说:“是的,不过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开始的书都白看了,亲子关系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呀!我把孩子拥入怀中,还没等我说出“对不起”,他却说:“妈妈,没关系,早点睡吧。”

      反思自己,看到书中介绍亲子关系时,知道要如何去做,可是回归现实,我却没能打败“坏情绪”这个恶魔,让亲子关系不愉快。希望自己引以为戒,跟孩子培养出良好的亲子关系,知行合一。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亲子关系决定了孩子与世界的关系,投射出了原生家庭的关系,甚至决定了孩子的思维模式。

                        2209班  邹峻鹏妈妈

  在文字中汲取力量,治愈心灵

——读《我与地坛》有感

       今天是周末,工作一整天,忙到晚上,终于有空来整理本周从阅读中的收获,心心念念的读完本书的第一个章节

       初识史老,是去年在七年级的一篇课文,只知道史老,年纪轻轻,就双腿终身残废,以及他有一位非常爱他的母亲,一直以为,这本书,会是描写史老对他母亲无尽的思念,阅读第一节以后,发现前面记载的,是他在地坛里,最孤单,独自走过最艰难的岁月,里面有太多内容,值得反复品味,尤其是对园子四季的描写,地坛的四季,地坛的每个人,地坛的每一处风景,都见证了他的足迹,如秋天适合怀念过去,在秋天,他失去了母亲,他的母亲,是他在孤独时,唯一的慰籍,也是他人生低谷期,照进的一束光,母亲处处维护着,孩子的自尊,总是小心翼翼的试探着,害怕触碰到孩子受伤的心灵。

        当读到书中“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那一刻,我泪目了,母亲的勇敢,在于她的默默忍受。

        作为母亲的我,没有摆烂的权利,每个人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已经规划好了你的一生,你生命中发生的事,所遇见的人,甚至你无意间看见的一朵花儿,都是老天爷设计好的,所以呢,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处境,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永远不要悲哀自弃,像平常一样吧,保持平常心过平常日子,接受自己,接受命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爱想爱的人,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跟不上孩子的思维,打游戏,做运动,完全和孩子不合拍,甚至懒得去为达成共识而去努力,导致孩子更加不愿意和我交流。这本书,希望能成为我和孩子心灵的钥匙。

    写到此刻,我原本焦虑的心,被安抚,也被治愈了,共勉!

                         2209班  蒋亚平妈妈


     走进地坛,感受生机,  静思人生

      ——读《我与地坛》第一章有感

      《我与地坛》在书架已摆了很长时间,真正沉下心来看,却是这次。读着书本的第一章,我跟随作者的笔,走进地坛。地坛,一座废弃的古园,却是作者的精神家园,作者心灵重建之地。古园虽废弃,却仍充满生机,物的生机,人的生机,在这样生机盎然的环境下静坐,沉思,作者的心也重新焕发生机。

      古园的物,淡褪了朱红的门壁,苍幽的老柏树,茂盛的野草荒藤,停在半空的蜂儿,摇头晃脑的蚂蚁,爬累了突飞的瓢虫,寂寞的蝉蜕,滚动的露水……古园虽荒芜却不衰败,万物皆显示蓬勃生机,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古园的人,从中年到暮年的那一对老夫妻,平常的人,在他们身上看到岁月静好:跑步的人,青年有着美好的希望,想以跑步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个玩笑,在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到最后中年得到肯定的遗憾。他学着与生活中的不完美和解,并接纳;爱唱歌的小伙,我想着那歌声应该是热烈的,至少给静谧的地坛,带来了少许热闹的气息,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坚持、张扬与自信,循心而行,做好自己想做的。还有那匆匆而过的优雅女性、那特殊的一对兄妹等等,从不同的人身上,作者感受到了各种不同人生路上的美好,而这一份份美好,让作者杂乱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并思考自己的将来。

      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或许有“一座地坛”,让身心皆能放松,但因生活的忙碌,不曾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有时侯,停下来,我们会走得更快、更稳。

                        2202班  王熙雅妈妈

编  辑:2206班谭嘉森爸爸

一  审:2202班马梓玉妈妈

二  审:2204班章恒瑜妈妈

三  审:张超群老师

阅读 33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