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馍   品味人生

江中月
创建于2023-09-29
阅读 2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吃泡馍   品味人生

江中月

    泡馍从西周兴起,至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经过传承和发展,泡馍已从牛羊肉泡馍发展到到大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豆花泡馍,鸡蛋醪糟泡馍。泡馍能够长盛不衰的关键原因是好吃,经济实惠,还能养人。                    

    我第一次吃泡馍是1968年,那时我正在上初中,老师带领我们去宝鸡学习王恒德先进事迹,回到千阳县城已是饥肠辘辘,我们去桥梁第二食堂吃泡馍。那时候,食堂都是国营的,经营素面、臊子面和杂烩。一碗杂烩贰角五分钱,一块锅盔一角二分钱,四两粮票。杂烩里面有大肉,有肝子,肺和肠子,由于肉少杂东西多,所以也就叫杂烩。锅盔掰碎,做泡馍的师傅放上肉和杂碎,放上粉条,浇上汤,放上调料,端到桌子上,烫上飘着油花,油花上漂着葱花,香气直钻口鼻。品一块肉,吃一块摸,喝一口汤,那就叫个香。老师一碗没吃完,去买第二碗,交代让我们看住他的碗,由于我们一个个都沉侵在品尝美味佳肴过程中,心无旁骛,等到老师买来泡馍时,他没吃完的泡馍已被要饭的端走了,老师无奈的笑了笑,可我们心神不安,后悔无比,连一碗泡馍都没有看住。

    第二次吃泡馍,是在1978年,那时我在乡下中学教书,来县城在文教局教研室办事,办完事已是中午12点,到了吃饭时间。我跑了四家食堂,价格一样,一碗素面八分钱,一碗臊子面一角五分钱,一碗面都要二两粮票。我是教师,国家每月供给我30斤粮,每天一斤粮,吃过饭以后就没有多余的粮票,没粮票面吃不成,吃杂烩,锅盔要四两粮票,我没有粮票,买了一碗杂烩汤,吃肉喝汤吃粉条,这也就算一顿饭。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私营积极快速发展非常快,大街小巷闪出许多牛羊肉泡馍的招牌,县城已有十多家泡馍馆,王家、沈家大肉泡馍和羊肉泡馍,兰家清真牛羊肉泡馍,泡馍成为一道社会各阶层都喜食不厌欲罢不能的绝美佳肴。1991年,我到县委机关工作,我和我的同事去吃羊肉泡馍。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时常吃不到肉,吃一顿泡馍解解馋。大家商议,早上六点半去吃泡馍,头汤油多,味道香。随着人们的工资增长,吃肉已不是奢侈,想吃就吃。吃羊肉泡馍,也不去那么早,吃泡馍不要羊油辣子,滴一些清油就行,吃泡馍也讲究吃得健康。

    西安人吃泡馍,特别讲究,花样繁多,有单走,干拌、口汤,水围城,吃什么样的,全凭自己的爱好。西安人掰馍那是一绝。服务员在碗中放两个坨坨馍,吃泡馍的人将馍从中间撕开,一点一点掐,如黄豆粒大小,这是正宗的吃法。外地人不懂,就容易闹笑话。一外地人到西安吃羊肉泡馍,服务员将碗和馍送到他跟前,让他掰馍,他不懂,认为那馍是火烧,就坐在那里将馍吃了。服务员来端碗,不见馍了,问馍那里去了,外地人说,吃了,服务员说:你把馍吃了,我拿啥给你泡。外地人说,你把汤端来,我把汤喝了,让它在我肚子里泡,众人大笑。我也经历过西安吃泡馍的尴尬,1993年10月,我和农工部的司机去西安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拉《中共千阳县大事记》,书装上车,已是中午吃饭时间,我和司机去吃羊肉泡馍。我们将馍掰的有核桃大,送到做泡馍师傅的厨窗口,做泡馍的师傅不给做,嫌馍掰的太大,影响风味,影响他们泡馍的水平。我们只得将馍再掰,我们不能坐下来一点一点掐馍,我们给师傅说还要赶路,师傅给我们做了泡馍,配上辣椒酱,糖蒜,吃起来还是一个字“香”,天冷了,吃完泡馍,浑身发热,头上直冒汗,舒服啊!

    2015年,我去宝鸡市地方志办公室,参加《宝鸡市志》编写工作,那时人们的工资高了,什么时候想吃泡馍就去吃,不再是奢想。我每周星期天下午去宝鸡,走时在宝平路王家泡馍馆,吃一碗大肉泡馍。每周星期五下午从宝鸡回来,再去吃一碗大肉泡馍,我成了王家泡馍馆的常客。王家大肉泡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肉烂汤浓,味道纯正。吃泡馍的人很多,有宝鸡人专门来吃大肉泡馍,中午饭时,你去就会找不到坐的位子。吃泡馍,形式不具,可以泡馍,可以捏面皮,也有人喜欢捏饸络,有的人喜欢肥廋肉,有些人喜欢纯瘦肉,你想怎么吃 就怎么吃,这是社会的变化。

    吃泡馍的经历,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状况,泡馍是传承,是一种地域历史。也是一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吃泡馍是在吃历史,吃文化,吃风俗,吃的是泡馍,品味的是人生。

    千阳县档案局     电话:18992787285

阅读 2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