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皆人生,吾心即归途——高中部语文组黄可老师师徒结对汇报课

银河
创建于2023-09-29
阅读 4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主题:高一年级语文组师徒结对汇报课

时间:2023年9月26日上午

地点:高中部四楼录播室

参与人:高中部语文组老师

授课老师:黄可

师傅:韦倩雯

授课内容:《归园田居(其一)》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象。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体味情感。

3.想象画面,感受田园诗歌的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黄老师与同学们交流“你向往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结合湖南卫视拍摄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让同学们感受田园生活成为现代城市中的人们重塑生活理想的共同向往的原因。借此引出本课:回望历史,千年以前,诗人陶渊明也曾用素朴的文章,描绘了他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接着,黄老师请同学们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相关资料,指出《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归隐后所写,并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歌,正音明义

1.学生自读,教师巡堂了解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

2.学生齐读,教师反馈:要注意五言诗歌的节奏,同时注意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平实自然,舒缓一些。

3.学生再读,教师反馈。

(三)品读诗歌,体味情感

        本课以诗题中的“归”字入手,提出四个小问题:陶渊明“从何而归”、“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要求学生从诗歌当中找到相应句子,并分析重点意象,体味意象的内涵及作者情感。

        任务一:从何而归

        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及课前预习已经有个明确的答案“官场”,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诗歌中比喻“官场”的两个意象:尘网、樊笼,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两个意象,解析出两个意象都有“束缚”之感,体味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同时结合诗人生平经历、时代背景,进一步体味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引出任务二。

  任务二:因何而归          

        任务一已了解诗人此前身处官场的黑暗而想要归隐,此为现实因素。任务二要求同学们回到诗歌原文,找出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个性因素,同样要抓住重点意象,理解内涵并体会情感。

        总结学生的回答,重点强调“羁鸟”、“池鱼”以及“旧林”、“故渊”两组意象。

  任务三:归向何处

        要求学生找到描绘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相关诗句,自由朗读后,交流对这样一幅乡村生活图景的感受。

        学生简单地用了“自在”“悠闲”来形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一小段,让学生结合《五柳先生传》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句,对“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进行分析,感受诗人乡村生活的清贫。

(四)课堂小结,布置思考任务

        请同学们课后读熟、背诵《归园田居(其一)》,结合初中所学的陶渊明诗文,思考田园生活在陶渊明眼中究竟有何魅力?为什么这样并不富裕的生活,仍然让诗人感觉自在、愉悦?

三、评课环节


  首先,非常感谢高中语文组所有参加听评讲课活动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针对课堂落实情况以及新教师的发展积极点评,各抒己见,虽然角度不一,但都见解独到,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师傅韦倩雯老师,她帮我联系其他老师,先后到高一年级5个不同的班级进行磨课,每一次磨课后都会帮我再完善,并给予我信心。

        优点:以问题为引领,思路清晰,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

        缺点:需要深入了解学情,讲学生不懂的,做到眼中有学生。对于这样一首诗歌,内容很简单,可以开展对比阅读,与陶渊明其他的诗文对比阅读,与同在一课的曹操《短歌行》对比阅读,与其他山水田园诗对比阅读,重在引导学生体会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体悟陶渊明的真性情。要注意课堂的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回答时注视他的眼睛,给予鼓励,评价语也要改进。教学整体感欠缺,板书缺乏亮点。要准确把握好一个课时可以承载的内容,做好抉择,重点、难点内容要讲深、讲透。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本次师徒结对汇报课活动,从活动前的磨课到活动结束后的评课,每一次都能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很感谢每一堂课结束都能收获老师们各方面的中肯建议,让我有更明确的方向去改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更好。

阅读 4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