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间故事,传中国智慧——站前小学五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研讨

9527
创建于2023-09-29
阅读 4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风,翻过竹墙,铺展开斑斓的秋色,也开启了新学期的篇章。充满希望的九月,正是语文教研的好时节。为进一步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9月26日下午,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四楼大会议室开展了整本书阅读交流研讨活动。

     此次教研的形式较为独特,先由刘丽萍老师执教《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然后由周称梅老师对这堂课进行说课,接着陈鸽玫老师展示她为这堂课设计的作业,最后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评课、议课。

     针对这堂导读课,刘丽萍老师进行了多次试教,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谢萍老师带着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多次研讨,甚至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每一句引导语都进行了细致的锤炼。肖华副校长为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1.导入要起到激趣效果。可以采用挑战式导入:如看图猜故事,看目录猜情节等。

       2.教师要注意课堂语言、语气和课堂评价,要将教学目标融入到课堂评价语中。

       3.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要多一些人文性。

       为了教学研讨会上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刘丽萍老师加班加点反复修改,利用周末时间,和备课组姐妹聚到一起进行了无生模拟。

     整本书阅读教学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新课标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基于五年级的学情:已掌握“预测、做批注”等阅读策略,会综合运用浏览、略读、精读,本堂课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并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作品,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

  整本书阅读的首要任务是激趣。为此,上课伊始,刘丽萍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同学们说一说视频中藏着哪些民间故事。学生在视频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知晓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简述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唤醒心中沉睡的故事记忆。

  民间故事有其鲜明的特征和相应的读法,学生在四年级上册接触到的神话故事与民间故事是类似文体,学生阅读故事的方法可以迁移到此。因此,刘老师先出示《渔童》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故事中让你觉得神奇的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激发阅读欲望。交流完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颜证的阅读方式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人物,厘清情节。让学生明白梳理故事的内容可以从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入手,为今后的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体会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叙事特色,探寻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蕴是民间故事的重要阅读价值。基于此,刘丽萍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完成学习单,然后根据学习单,梳理、对比故事中的得宝者,宝物的出现方式等,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得宝物的都是普通人?为什么宝贝都会被坏人盯上?为什么几个故事的情节那么相似?

  学生带着问题聚焦三个故事的开头段落,发现民间故事中蕴藏的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再通过思辨:“得到宝物,过上了好日子,故事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惩治坏人的片段呢?让学生明白读书时不能只看表面内容,要试着对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促进整本书的有效阅读。

     整堂课刘老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循循善诱,师生互动积极有效,学生兴趣高涨,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课堂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拔节成长!刘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材料,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习得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领略中国民间文化。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曾记否,孩童时代,天真的以为七夕之夜在葡萄架下真的可以听见牛郎织女的对话。望美景,叹声情,秋夕不胜春光雨,正好赶风吟。”

       周称梅老师的说课,开头的诗情画意瞬间将台下的老师们都带进了民间故事里,接着将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娓娓道来……

  周老师说:“像人类的童年需要神话故事一样,人类的早期社会需要民间故事,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故事。因为故事是希望,是慰藉,是精神的不死鸟!”

  陈鸽玫老师为本节课设计了如下作业:

       1.请你设计一个宝物,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神奇本领,在什么情况下会丢失本领。跟小伙伴说一说,再把宝物的样子画下来。并仿写一个故事。

       2.制定这本书的阅读计划。

  刘丽萍、周称梅、陈鸽玫三位老师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这次教研任务。

     教研的魅力所在是思维的不断碰撞,是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各年级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对这堂导读课的设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既肯定了亮点,又提出了建议。

       李娜老师认为,刘丽萍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有亲和力,课堂环节紧凑有序,教学思路清晰。刘老师以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所了解的民间故事,明白民间故事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这一特点。接着以《渔童》这一故事,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疏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主要内容。至此,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读故事的方法。刘老师顺势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学习单表格,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学习任务、目标明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快速精准地梳理了故事内容。然后,刘老师又借助梳理好的表格,以"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探索民间故事的共同点。即:想象神奇、情节反复,寄托美好的愿望。继而引出《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的目录,让孩子们畅谈感兴趣的故事、交流阅读的方法、学习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其阅读热情。但是,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如果能更丰富些,会让课堂更生动有趣。

  张淑琴老师认为:刘丽萍老师整堂课处处立足于学情。比如在激趣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目录,说说看到目录后,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你想知道故事的什么内容?为什么?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接着又问,拿到书本后你打算怎么开启阅读之旅?从而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制定阅读计划表。不过这一环节落实得不够扎实,有点流于形式,如果能带领着学生在课堂上就生成好阅读计划表,会更有实效性。

  冯航老师认为刘丽萍老师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如:

       1.导之有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锤在学生的心灵里。”课伊始,刘老师通过播放视频猜民进故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2.导之有法。导读课应借助学生阅读实践的契机,教给他们与年段目标相吻合的方法。整节课刘老师特别注重方法的指导,借助表格、借助关键语句、重点词句批注法等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3.导之有行。新课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课堂上刘老师带着学生进行阅读计划的制定。”

  丁次女老师说:“听了刘老师上的课,我受益匪浅。通过刘老师生动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刘老师能抓住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故事为本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广,有效达成了预期的目的。 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也正是我们提倡的共享理念的体现,学生们总结了民间故事的特点,让学生发现‘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才发现’——民间故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同学们通过交流相互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陈玉华老师是这样评价的:

       课外阅读课程化与“放羊式”阅读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课外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更加强调落实、具体化。

       导读即为预读,须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文体特点;

       2.通读大致内容;

       3.激发阅读兴趣;

       4.学习阅读方法。

       刘老师在本堂课中第1、2项任务得到较好的落实。通过具体段落的引导,结合板书特点,了解了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通过引导目录的学习,通读了基本内容。

       但是激发兴趣做的不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引入名人作家对于民间故事的推荐,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2.精选蕴含丰富想象、情节神奇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适当采用预测的方法激发学生往下阅读的浓厚兴致。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要相结合。可结合本单课文学习, 或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或就略写环节说详细具体,即创造性的复述故事。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不但读中国民间故事,更要读世界民间故事 ,拓宽视野。

  林婷老师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是:

       一、教学环节设计用心,内容丰富,环环相扣。教学时特别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故事一《鱼潼》中,教师便引导学生通过预测、借助关键词等方法快速地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轻松有趣地解决了学生概括故事大意难的这一难题。

       二、步步推进,引发思辨,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第二单元课文没有学的情况下便要完成导读课,那就代表着无法顺利地选择从课内课文习得方法到课外用法的教学模式组织孩子们学习。面对这一难题,刘老师另辟蹊径,从《鱼潼》《聚宝盆》等民间故事中主人公、宝物、得宝的经过、经历磨难、坏人的结局五部分,通过表格直观展示故事的异同,有效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发现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刘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引领学生们不断地深入民间故事,一个个问题,步步深入,在阅读的教学中步步深挖。

       对这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建议:

       1.开课的视频导入,让学生们看图片说故事,图片里的人物不够有代表性,图片与图片直接切换过快,导致学生没有很轻松愉快地说出故事名,并未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对民间故事的兴趣。是否可以换成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四大民间故事的主题图来让学生说故事,再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更能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2.课堂成败在于细节,刘老师有些过于注重教学环节板块设计,没有走实走深,小组合作学习只注重了放手让学生交流,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不够,评价学生的方式太单一,发散学生思维方面稍有欠缺,在比较阅读三个民间故事时,没能碰撞出更多的创新思维火花。

     语文教研组长肖地英老师对承担本次教研上课任务的五年级备课组进行了表扬,并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导读课如何导之有趣”“如何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扎实有效的导读、推进和交流指导”“‘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要点”四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教导处谢杨英主任对这次教研活动做了总结,她指出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 用课外时间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明确目标定位,设置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然后依照计划有效地、长期地开展阅读活动, 让学生在长久的坚持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 习惯与学习习惯, 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乃至终身发 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本次阅读教学研讨会,相信我们站前小学的语文教师们会立足语文新课标,携手共建书香校园,引领孩子们共享阅读乐趣,让阅读与梦想齐飞,让阅读与教育相伴,一起探寻“大阅读”的无限魅力。

  导读启航,为整本书阅读“向心圈”提供更高效、更可鉴的思路,也让阅读成为更美好的体验!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相信在智慧的阅读导读课的引领下,在书香的沐浴与浸染下,我们一定会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使它绽放出芬芳的花朵,让孩子们开启美妙的阅读之旅!

图文编辑:  谢丽珍

图片拍摄:  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一审:  肖地英、谢萍

二审:  谢杨英

阅读 4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