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的闪光点更需要被发现。九年级作为关键期,英语边缘生急需方法指导与信心鼓励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开展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不断进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9月26日下午,大名县民族学校英语组开展研讨学困生帮扶方案实施工作。
活动现场
朱香平老师、邢伟超老师、杨璐老师、赵静老师及贾亚然老师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五位老师根据学科特点,结合自己所带班级情况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同时分享了自己在帮扶学困生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研讨会上,教师们结合本班学困生情况踊跃发言,纷纷献策。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最终形成了共识,提出和总结了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学困生,这个概念本身也是不应该在自己的意识里形成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孩子,每个孩子只要努力就能接近自己的梦想。进入初三,英语学习感到吃力怎么办?首先要有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坚定自己能学好英语的信心。找一个激励自己学习的点,如把理想大学的照片贴于桌头。其次要有恒心,关于如何学好英语,每个学生其实是了解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但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学生们要了解英语学科的特点,背单词需要短时多次,学习语法需要多思考多总结。最后希望同学们树立信心,坚定恒心,定能成功!
邢伟超老师
大家看一下我们今天的座谈会标题,学困生座谈会,其实我更想叫你们为潜力生座谈会,只要今后的日子你们能够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你们都是一匹黑马,要想真正成为一匹黑马,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咱们刚刚学了名人的故事,从名人那里我们就知道要想成功,是需要信心加恒信的,只要你有永不言弃的信心加上持之以恒的恒信,成功就在你的面前。
朱香平老师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表述,第一就是信心。举个真实的事例,之前带过一个班52班,接手之前这个班一直倒数,有个王同学,家庭负担特别重。妈妈直接给他说:“如果你能考上高中,我们就供你上,如果需要拿高费,那么家里的确负担不起。咱们老家还有两个大棚,你初中毕业之后就去经营大棚我们到时候凑点钱,给你娶个媳妇。我们得任务也就完成了。”周日晚自习返校的时候,孩子哭着来找我:静姐,如果这样的话,我的人生就已经能看到头了,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我说:想改变那就脚踏实地从现在开始,一鼓作气。当时我们刚经历完疫情回学校,中考倒计时146天,一个倒数第一的班级里,排名42的学生。我跟他说,一切皆有可能。学生自己买了一个戒尺,放在我这里,他说老师只要我没学习,你就可以拿这个戒尺打我。146天这个孩子以理想的成绩考到了三中,我想说他可以,你也可以!
第二单词、短语、句型都需要背,怎么背那?我给大家一个思路仅供参考——一天五次记忆法,早起是记忆的黄金期,因为没有前摄抑制的干扰,睡前也一样因为没有后摄抑制的干扰。同理午休前后也是两个黄金期。另外,英语课堂上老师给的那五分钟“五分钟时间准备一下,一会我提问”你的记忆效果肯定也是非常高效的。这样算下来就是五个黄金期,同学们,还有什么是你记不住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赵静老师
大家都有信心学好,但是有信心到真正学好,中间还需要方法和坚持。大家的基础并不差,很容易达到及格分数线甚至更高,问题出在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上课注意力不能百分百集中,在遇到难题时容易有逃避心理,想学习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习是一个闭环过程: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改错题,全部做到才能提高成绩。想提高成绩从最基础的单词短语开始,每天给自己定目标,单词短语量上去了,阅读写作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但是一定不要着急,在进步的过程中需要耐心,给自己时间,只要不断积累,肯定某一天会从量变达到质变。也不要盲目的跟学霸比成绩,就跟自己比,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二,要了解自己的薄弱点,如果很多方面薄弱的话,就找最短板,猛打短板。做题不要贪图数量多,做会掌握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帮助时,要主动出击,可以向老师们寻求帮助,一起想办法,你们是年级组和英语老师们最想帮助的一部分学生,老师们随时随地欢迎你们问问题,在课堂上也会多关注你们。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杨璐老师
第一: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当天所学的单词写到小本子,然后抽时间反复去背。
第二:准备一个纠错本,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并且写清错题的分析,平常去看错题
第三:有同学作文稍微差点,作文有语法错误,咱们多背单元的话题作文,也可以背课本教材上的课文。
最后相信同学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
贾亚然老师
学生反馈
活动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英语学科信心满满,重拾对学习英语的信心,对接下来的英语学习有了合理的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的去探索,善于反思总结,相信终会破茧成蝶!
所有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中都离不开一个字“爱”,有爱才会有责任,有责任才会有耐心,有耐心才会有方法和持之以恒的信心。所以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我们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诚心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教育他们,用智慧去启迪他们,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