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慧落盈尺间 风华满课堂
——东城坊中学语文组公开课活动纪实

创建于2023-09-29 阅读494

  金秋九月,雁园学意渐浓。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深化教研氛围,我校加大教研力度。按照学校要求,语文教研组于9月14日到25日进行全员公开课展示活动。

          9月14日上午第四节杜彦斌老师讲授《消息两则》,课文出自伟人毛泽东之手,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无论是新闻要素,还是消息特点,都是陌生的。杜老师这节课,精炼教学内容,简化教学手段,充分体察学情,在简单、本分与扎实中,深入浅出,强化学生的常识和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学环节看似平平淡淡,但恰恰体现了课程的实实在在,真正践行了著名教育家崔峦所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之理念

  9月20日下午第一节课,杨昆鹏老师在223班带来《野望》示范课。课堂上,杨老师全情投入,课堂风格鲜明,彰显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杨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们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化脑海中的图画为文字,带入感受,形成习作。学生的习作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有效训练。

         走进莫泊桑,感受文学魅力!

         9月21日上午第三节课,孙肖杰老师在213班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小说教学公开课。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教师思路清晰,组织学生活动充实合理。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训练了学生提取信息,整合、分析、表达的能力。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对学生的能力和思想都有很好提升。教师展现出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课堂驾驭能力突出,化繁为简,充分展现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9月21日上午第四节,张雪艳老师在233班做《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雪艳老师循循善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得到了王校长的肯定与鼓励。雪艳老师肯于学习,不断进步,是我校青年教师在教研中快速成长的典范。

  9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梁艳威老师在221班带来《答谢中书书》示范课,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展示出了教师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等方面的教学特点。特别是在知识的引入过程中,十分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9月22日上午第三节课,于华平老师在225班为我们带来了《回忆我的母亲》的公开课。于老师的教学功底雄厚,课堂淡定自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以表格为依托,紧紧以文中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立足于文本,以学生为主,探索具体事例中母亲的人物形象,归纳总结母亲的一举一动对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思路清晰。授课中,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耐心地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通过进行课堂提问,积极调动课堂气氛。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此外,于老师个人风格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语言干净利落,课件设置精美,课堂内容丰富而完整。真可谓是一堂语文盛宴!

  9月22日上午第四节郭亚男老师带来赏读课《共赏中秋月  深悟豁达情》。《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意境优美,富含哲理和人情。郭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高明,注重诵读指导,让学生在吟诵中体味诗的意境,吟者得其乐,听者趣味欣然。在文本理解方面,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思想碰撞,处处激发出如珠妙语,让学生既体察了苏轼矛盾—坦然—怨恨—豁达的心理变化,又收获了面对人生逆境的豁达心态!

  9月25日上午第三节王喆老师做《秋天的怀念》公开课。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细腻,感人至深。王喆老师跳出常规的课堂讲授,独辟蹊径,采用小剧场的形式,学生们深情演绎,更深层次体会作者的情感。整堂课思路清晰,形式独特,活动丰富,令人动容!

  公开课结束后,语文教研组集中进行了研讨、总结和反思,每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本次活动起到了互教互学、取长补短的作用。

  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中收获,语文组教师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团结务实的雁园精神,立足新课改,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

阅读 4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