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科学而更美好——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综合实践分论坛
金秋九月,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季节。9月28日,第一届铁门关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综合实践分论坛在华山中学建国路校区举办,此次分论坛的主题是生活因科学而更美好——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美好,同时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作为一名信息科技与综合实践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值得我们深思问题,为了帮助教师们能够更快地成长起来,华山中学特意举办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来自石河子第八中学的专家姚凤君,浙江省义乌市的专家杨守仙,上海市综合课程创造力项目学教评一体化实操培训专家张阳,此次论坛的内容被精心划分为展示课、专家引领、同课异构、评课议课四个主要板块。
首先是展示课板块,由第二师华山中学信息综合学科的马银玲老师的《一条信息的网络之旅》和石河子第八中学信息科技教师姚凤君老师的《探秘人工智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两节课组成。这个板块通过两节精心设计的课程向来自巴州和全国的教师参与者展示了两节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案例,旨在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学习和借鉴。
其次,是"专家引领"的板块。在这个板块中,我们邀请了两位在各自领域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分别是浙江省义乌市的专家杨守仙,上海市综合课程创造力项目学教评一体化实操培训专家张阳,她们分享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见解,给大家很多的灵感和思考。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毛店小学的杨守仙老师分享了《以活动为媒赴幸福之约》的主题讲座。在讲座中杨老师重点讲解了自己设计的《幸福专列之环保实践行动》,杨老师在这个综合实践教学案例中设计了很多含有巧思的活动,以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张阳博士在此次分论坛上给大家分享了《科学教育的加法做到位:是何与如何怎么做?》的讲座,主要分享了国外素养评价的实施经验与方法,讲解“以终为始”的评价设计过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课堂的路径和策略,借助工具支架以期解决教师评价的痛难点。
在此次分论坛的"同课异构"的板块中,要求联盟校的教师们以“生活因科学而更美好”为主题,采用分校区分学段先自主备课,在集体备课,改课,最后抽签上课的方式完成。在这个环节华山中学建国路校区的刘艳萍老师给大家展示了《算法原来是这样的》一课,讲解了算法的相关知识。华山中学建国路校区的杜春玲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认识物联网》一课,讲解了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希望聆听了这两节课的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评课议课"环节中。刘艳萍老师和杜春玲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田鑫海老师和张阳博士分别对两节课分享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在活动的最后,郑立民主任《生活因科学更美好》的主旨讲座,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总结了此次分论坛的各项活动。特别是针对“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理念的进化过程是从教、学、评,到 学、教、评,再到 评、学、教。我们一线教师在未来的日子里,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体验。
简报撰写:孙怡
照片拍摄:刘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