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山遥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创建于2023-09-28 阅读31

在人生的长河里,没有谁会是你的摆渡人。

能将你摆渡过岸的,只能是你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直译过来是《蟾蜍咨询:一场心理冒险》。

        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阅读,无论你是青少年还是成人,无论你的角色是孩子还是父母。一气呵成的阅读让我消除了对它先入为主地认为又是一本心灵鸡汤的刻板印象。一气呵成,说明它读起来很有意思,一点也不枯燥,甚至让我回想起红色沉浸式青春剧《恰同学少年》,后来我才知道,这部剧是今年五月才正式运营,七月就有个巧合的机会让我体验了一把,真幸运。演员会邀请观众一起入戏,“我”以学生的身份进入1913年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百年前的新青年展开“时空对话”。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它的代入感一点也不比体验式情景剧差。

        故事主角是一位蛤蟆先生,他在陷入抑郁后,带着几乎绝望的心情找到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医生。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糟糕透了”。蛤蟆先生的头顶仿佛笼罩着一片阴影,就像生活中那些遇到挫折、坠入消极情绪深渊的人们。幸运的是,经历10次面洽治疗后,蛤蟆先生慢慢走出了情绪的阴霾……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 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首先,我要向这本书的作者致敬,罗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这本大众心理学著作,没有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也没有双盲实验或者统计测量之类的专业知识,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非常有代入感,让人忍不住一气呵成读完。作者能将心理学知识,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娓娓道来,生动活泼,表达细腻准确,情绪节奏把握很精准,让我想起曾经听一位数学老师的课,讲《合并同类项》,一开始,他提问,说:一只羊加一只羊等于几只羊?同学们回答两只,他又问,两个人加两个人等于几个人?最后,他问到,一只羊加两个人呢?当时觉得挺有意思,不过也很直观和形象,比较容易理解。

        当然,我更想对这本书的译者陈赢表示致敬。翻译是一种二次创作,也是一种双边对话。陈赢一面在与逝去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对话,一面在与存在的读者对话,她在意原著作者在书中倾注的每一个字眼,也会留意读者在评论区的每一个评价。我认为这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看到作者简介下方的译者介绍,得知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语言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想,也许正是拥有这种多重身份,通过她的学识和专业,扎实的双语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灵活的翻译技巧,才有能力使人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到翻译的如此精准,恰到好处,有时甚至精妙绝伦。在这里我想提一下《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Educated 这本书,曾经有书评说,如果读了纯英文版的原著,你会发现作者更像是用一种邻家女孩的柔软文字娓娓道来她的故事,而翻译的版本相对而言比较晦涩。我们不能说译者的水平差异,我想表达的是相比较而言,这本书的翻译带给我一种更清新易懂、自然流畅的感觉。

        那么,我们通过这本书收获了什么呢——1.审视情绪,我们要更加重视情绪,会专门花费精力去深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而不只是单纯认为我今天心情好或者不好;2.关于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只是引导你查看问题的“引路人”,真正的医生还是你自己;3.停止自我审判,这很关键。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苛刻。

        这是一本自我疗愈的书,书中告诫我们:“选择愤怒与痛苦其实是你和别人’共谋‘了这场’自我伤害‘。”无论是正处于愤怒的你,或者在工作中容易焦躁不安的你,共同点都是习惯在长期压抑中忽略真实的自我感受,本能地选择服从、逃避,继而与主观臆断的事实达成某种“秘密协议”,自我与外界共谋了一场对自己制造伤害的事件。一味地选择了愤怒和悲伤,那么这种情绪就会操控你。当理智节节败退,糟糕的事情会一遍一遍地印证自己是个失败者,进而丧失对自己的自信和对生活的希望。

        我记得有一个心理老师在假期期间,分享了关于“进入当下”这个话题,非常受用。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遇事选择用自己的头脑和理智去思考,不做情绪的奴隶,善待自己,热爱自己,才能完成自我疗愈,从当下的你蜕变成为你想要的自己。

       建议大小朋友都抽空读读这本书,有时,睡前读一本好书带来的慰藉感,远远大于刷短视频和娱乐新闻带来的即时快乐。

阅读 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