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进一步推动三元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教学科研的协同发展。根据2023年三明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一体化背景下培养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研究》工作计划安排,三元区进修学校李慧敏教研员于9月28日上午在三明市第十二中学召开“三元区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课堂观摩。第一节课是由岩前中学雷亮生老师执教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美德万年长》。首先雷老师以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七虎的相关视频素材导入,从钱七虎的言与行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导入上课的主题《美德万年长》。其次在讲授新课时,雷老师通过“美德故事我知晓”、“美德故事我分享”、“践行美德我出力”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媚娓道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了解了美德的内涵,理解了美德的特点和价值,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美德,最后布置学生制定一份“讲好三明美德故事”的班级活动策划方案,落实和培育了学生自觉践行美德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
第二节课是由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苏钰颖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三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首先,苏老师以消防员不负使命,勇于担当的相关视频素材导入,引出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其次,在讲授新课时,苏老师通过“溯源历史,体会爱国”、“命运相连,荣辱与共”、“和平年代,强国有我”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受到源远流长的爱国情感,理解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明确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落实爱国情,逐渐培养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政治认同。
第二环节是交流研讨。两位执教老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随后,小学和初中共四位教师代表分别从课标依据、学生学情、核心素养目标的培育、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法学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环节进行评课,充分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精心备课,展示了各自的风采,特别是课堂上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情景,挖掘本土资源,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地讲解,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要求。
第三环节是李慧敏教研员结合两节课的教学和四位教师的评课这两方面进行交流总结。
李老师特别强调自从2022年版课标发布后,各科目新课程标准均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程学段衔接。自2019年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已成为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各学段思政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把握不同学段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做好学段育人的无缝衔接。因此,对教师是否具备“依标教学、达标教学”的精准教学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老师们唯有抛弃“经验”中应该淘汰的固化思维,加快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标引领下的新教学。
推进一体化建设,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而要走出去,加强跨学段、跨学校的沟通共享,形成优势互补。把这种沟通共享变成一种定期的、常态化的沟通,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同题异构、实践研讨等方式进行各学段教师的沟通,更好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今天小初中同上一堂课的思政一体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不同学段思政课的交流,让不同学段的教师能够取长补短,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三元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加强教学科研的协同发展。
撰稿:何丽君
初审 :李慧敏
复审 :许腾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