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无事,千年之变

——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游记

王彳亍
创建于2023-09-28
阅读 5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国近代文学家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王安石:“实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以人民为本位。”

抚州王安石纪念馆中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字介甫,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从小跟随其父王益宦游各地,受到父亲很大影响,王安石及第入仕后,便在各个地方施行德政,惠及于民。之后甚至力辞朝廷京官之选,请求留在州县。不论是任知县还是任通判之时,他都坚持与人民站在一起,包括但不限于支持朝廷废除旧茶法,施惠遍及百姓,以及组织群众开凿运河。

王安石任常州知州时组织州民挖的运河

当然,王安石人生中,真正的辉煌时刻,当属大家皆知的“王安石变法”。时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外有辽与西夏的岁币之约,内有官僚贵族实力为不善。面对内忧外患,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成立变法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变法,涉及国家经济,军事,政治,教育等多个层面,对之后的十七年已经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上书朝廷《本朝百年无事之札子》,针对国家社会潜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昭示一轮轰轰烈烈的全国变法已经迫在眉睫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极大有益于平民与小地主阶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最为显著的效果还有极大提升了北宋的综合国力,初步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熙宁六年,北宋对洮河一带吐蕃诸部进行了招抚行动,并收回了熙,河,洮,岷,叠,宕六州,北宋实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

然而,变法也极大触犯了权贵阶级的利益,朝廷对于王安石的反对者也越来越多,吕诲在变法当天,便捏造“十条罪状”,上书弹劾王安石;司马光连续书信三封给王安石,全面反对新法,王安石书《答司马谏议书》,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司马光的指责。年底,王安石与韩绛并为相,变法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改革派与保守派也由明争转为暗斗。

熙宁六年正月十五,王安石在宣德门前被守卫马士袭击

熙宁七年四月,天下大旱,郑侠受人指使画《流民图》送达皇帝,神宗大受刺激。宋神宗在两宫太后压力下对变法产生动摇,反对派对王安石群起而攻之。王安石最终上书辞相,隐退江宁。远离了官场波诡云谲的漩涡,获得些许闲适,又心系国家命运,时刻担忧着。

郑侠送神宗《流民图》,动摇神宗变法意志

王安石隐退后,在诗歌创作上也大有所为,大家熟知的《元日》,《泊船瓜洲》皆是出自王安石笔下。

元丰八年,神宗病逝,哲总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司马光受命为相,新法被相继废除,同时向辽,夏求和,送还收复的土地。

元祐元年四月,中国历史的伟大改革家,北宋的新法宰相,人民的清廉正官王安石,看着自己的新法被一个个废除,含着对国家的遗憾病逝于家中,终年六十六岁。

苏俄国父列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王安石的评价

王安石无疑是中国历朝历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但真正让后人所敬仰的,是他惠及于民,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精神;在为人上,是他不斤斤计较,宽广的胸怀与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做人格局,就像他所写的《登飞来峰》中的那句千古名言: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阅读 5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