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黄叶,半日秋凉,硕果累累正当时。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深度研讨,江庄中心小学语文组,赢来了教研活动。
本周给我们带来研讨课的是陈心语老师,她执教的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搭石》。
课堂上,陈老师先请全班学生读“学习提示”,随之发出任务一:快速默读,记录时间,思考“搭石”是什么。这是一种原生态的学习与记录,看得出学生没有预习的痕迹,这个过程中,陈老师在指名几位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后,才借助一定的抓手明确和提炼了两种方法,即“不停留”“不回读”。第二个任务也紧跟着来了:快速默读,记录时间,思考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这一次,用上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有了方法之后,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升了,老师便进行了随机采访:你用了什么方法让速度有所提升了呢?“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这几个字明明白白地在学习提示中呈现着,但是学生在齐读时,陈老师选择了“视而不见我想,陈老师基于的正是学生自己真实的阅读过程吧,是“学生本位”的体现。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解决问题,提炼方法,用上方法,这样的四步虽然看似比较繁琐,但是这样一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就得来得自然,运用得顺手了。
陈老师课堂语言优美,通过创设情境、拓展写话、别出心裁的朗读指导等方式,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感受着课文传递出来的风景美、人情美、音乐美。“美”贯穿了课堂的始终。在研读与交流中,孩子们对“美”的感受愈加深刻。陈老师用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让学生体会到了“谦让之美”“敬老之美”的高尚。本堂课,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欣赏看得见的风景,品读有魅力的语言,感受着温暖人心的心灵美。这样美好的课堂,也成了我们每个听课人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课后,语文组的老师们针对这节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就像陈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一样,每个人的阅读时间都会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方法不同,但有了方法的传递,无论是老师的“传”,还是同学的“递”,只要我们去接纳,与运用,阅读的质量是不是就可以提升了呢?每一次的教研课都是一次思考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