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是教育工作者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也需要凝心聚力,共同成长。9月26日,理化生教研组针对于如何如何上好一堂示范课展开教研活动。
研讨会上,冯文文老师进行了发言:示范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示范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示范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一节好的示范课,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具有研究的价值,示范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共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商讨下,一致认为,要想上好公开课,课前准备很重要,课前的心理准备就是要调整好心态,在正确的态度基础之上就要做到:课前的备学生、备知识和上课必备的辅助材料。
1.备学生就要了解他门的个性,要在教学中真正发现、了解、认识学生的各个方面,多与他们交流,在跟学生交谈时,应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谈,从而了解每一个学生知识根底,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因材施教。
2.备知识和上课必备的辅助材料,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科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
教学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
(4)要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改变过去"掐头去尾只烧中段"的做法。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与本学科有关,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此次集体教研激活了老师们的思维,促进了老师们的交流与合作,使全体理化生教师得以快速、有效的生成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团结一致,让教研活动更加扎实有效,让各项工作也都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