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重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书丰底蕴 交流促成长——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开展“蕴内涵育情怀”数学读书团队读书交流活动

创建于2023-09-28 阅读3104

读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专著的引领。为了营造书香校园,让好书陶冶教师高尚情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023年9月27日,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开展“蕴内涵育情怀”数学读书团队读书交流活动

本次读书交流活动,由数学组领读人任小燕老师带领青年教师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1~15页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根据阅读的内容,老师们畅所欲言,积极分享在读书中的所想、所感、所学。

王善玺老师认为课程标准作为教学中的“工具书”,不仅指导课堂。也知道教学策略,根据低学段的课程指导,达到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这期间的主要目标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含退位减法);能辨认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的分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

周晓彤老师提到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陈旧观念,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而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践、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

闫雨洁老师认为要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刘贝贝老师提到通过自学的方式,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仔细研读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特别是对课程目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读不透弄不懂得词语和语句也查阅相关资料来便于理解。也查阅了网络中其他教师对于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见解和想法,从中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要严格的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程标准,要不断更新总结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马强老师提到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知识储备、习惯养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实施,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教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核心素养有三点: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其实这三点归根结底就是明确要发展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趋势,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考试题中已经初现端倪了。未来的数学题,可能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文字,把数学关系隐藏在大段的文字中,让学生分析提炼。也可能会先介绍几个新知识新概念,然后让学生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后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学数学,恐怕就行不通了。

张俊香老师读课程标准中对于解决问题所提出的具体目标,其中第一段(1~2年级)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学段(3~4年级)是——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时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现在正在学混合运算,在列算式时就遇到了困难。目标由感悟到探索分析的递进让我感受到在三年级学习时,由于第一学段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太少造成了学生在三年级混合运算,或者是出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很多同学理不清数量关系,而不会列算式。通过目标的指引,我感受到对于解决问题,在初级阶段,不能简单的让学生知只列算式,要增加一些根据信息提问题,告诉一个条件和问题来补充条件的练习。

张效会老师阅读数学课程标准首先回答了数学是什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课标中分析了数学的作用,非常严谨的论证了数学的重要作用。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能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见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课程标准中定义核心素养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核心素养。是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可见,数学学习很重要,当拥有了数学,就可以立人立事。所以说,学好数学是适应社会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基础。

王欣老师提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能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在一年级刚认识数的时候,借助具体的事物,一面红旗,两辆汽车等,先描述事物,再用小棒或圆片来替代实物,最后抽象成数字。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事物也可以用数学的语言来表示。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拿一道题为例,兔子和萝卜的数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虽是图片形式呈现,学生能先通过图片感受到兔子和萝卜的数量关系。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兔子和萝卜的摆放长度一样长,就一定同样多吗,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意识和敢于质疑的批判思维。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现实世界。兔子和萝卜数量能用多少描述,并能抽象成数学符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

徐阳老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是我们学习时必要总结和体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教学中出现问题和原因。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数学思想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

在教学中更要重视观察与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陈艳老师提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1-15页的主要内容分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这三部分。新课标与之前相比增强了目标的指导性,明确提出了老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有效避免了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目标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减轻了孩子们的课堂任务,只需要完成与知识相关的常规题目。新课标更加突出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数学能力来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课程目标中的四基与四能是我们平时一直在反复讨论的问题,但在我的教学课堂中就一直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去强调,真正怎么落实总是一头雾水。新课标促使我们备课时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和阶段保持一致,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孩子们的阶段性标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引导孩子在发现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解决问题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孙立娟老师提出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创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张洁老师阅读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课程目标的确立,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首先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中,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能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及现实背景,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中,数学思维主要变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通过独立的思维过程,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初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初步形成理性精神。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数学语言主要变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学生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因此在平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刘鑫培老师阅读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理念中提到,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每一课时,要依据课程目标中的四基、四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写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是能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孔晓慧和马倩倩两位老师借助读书笔记的形式把自己的真实感想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力争把这一章所包含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当中去。

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悟。相信大家通过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1~15页的阅读,对书中内容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会将这本书的精髓带进工作中,带进课堂里。让我们共享读书快乐,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学习中超越自我。

编辑:陈    艳

审核:任小燕

阅读 31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