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画艺术对传统玉雕设计的影响

美友14310271
创建于2023-03-13
阅读 8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王显克      王沛                   

(盛世凯达(深圳)宝玉石文化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国画和玉雕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下,孕育出来的产物,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现今,已经成为中国艺术文化中的特有符号,成为造型文化中耀眼的瑰宝,对世界美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国画艺术与传统玉雕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既有区别,又有很多共同之处。针对此,本文就国画艺术对传统玉雕设计的影响进行针对性分析,希望为广大朋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国画艺术;传统玉雕;设计

一、国画的创作特点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方式,同时也是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它的出现,体现出中华民族广大群众的智慧和辛劳,深刻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国画在内容、题材、艺术创作层面上,集中地体现了古人对待自然、社会以及人等领域的认知。面对绚烂多彩的大千世界,创作者仅需一支笔、一张画纸,运用独特的艺术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西洋画相比,国画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强调的是书法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不拘泥于事物的表象特质,而是追求精神、意境、心灵上的传递。心随意动,笔随意走,将其视为意笔。创作者往往在作画的过程中,在形象塑造以及绘画方式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和审美观念,注重构思,讲究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及“不似之似”。一般情况下,主体只有一个,其他的是宾体,主要负责陪衬。国画创作有着严格的讲究,最为主要的是主宾分明和画面分明。两者之间既有不同又浑然一体。与西洋画相比,国画除了具有一般的绘画特点之外,还有着比较特殊的构图方式。比如说黑白对比、宾主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等,尽管构图诸多变化,但最终还是要统一的。

二、玉雕设计的特点

与国画一样,玉雕同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主要作用是当作生产工具进行使用,在商周时期,玉雕的用途发生了转变,变成了礼仪的装饰配件或者用品。玉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达到了一个又一个顶峰。到了明清时代,玉雕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同样可观。到了现代,玉雕更是以丰富的造型、精湛的技法、多变的装饰闻名世界。一块玉石,它的本身价值有限,但是经过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和绝妙设计,赋予了它独特的精神内涵以及情感色彩,才能够真正显示出它的价值所在。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其艺术价值,例如,从它的材质、主题、色彩等方面。一件玉雕,可以说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它的美或在于主题、或在于色彩、或在于材质。与国画一样,它的设计要点也在意境的创造。而在众多技艺的加持下,玉雕也就更加体现出它的价值了。玉雕的雕工可以随着时间的脚步被赶超,但是它的设计才是传递思想、观念的东西。玉雕设计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将一块顽石,通过简单雕琢,彰显出它的价值,激发它的生命力。

三、国画艺术对传统玉雕设计的影响

(—)国画艺术对传统玉雕设计意境方面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意境,主要是作品中蕴含的虚实相生、充斥着生命的气息以及充满诗意的空间,它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美学所要研究的地方。意境,其实也是一种境界,它是将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与主观范畴的“意”进行融合。而它的形成是中国式哲学在艺术领域中的体现。将人们通过运用精妙绝伦的艺术手法,将情景、虚实进行熔铸,深刻地体现出了人生真谛或者宇宙升级,同时它也是发挥出了艺术的美。玉雕与国画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其中都蕴含着广大劳动者辛勤的汗水、卓越的智慧、独特的思想以及审美品位等内容,创作者利用特殊的手法,使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不拘一格的形态或者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对自然的感悟。这也就是将情感与景象进行融合后创造意境的过程。玉雕设计在表现形式上追求的是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这种变现形式与传统国画是分不开的,在创作过程中,画稿上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决定了作品的外貌,在玉雕作品中,人们追求的是形象徘徊于有无之间,以神统形,以意融形,注重表现出它的内涵。明代著名的画家董其昌曾经说过:“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境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做看不如画,右看如画者。前后亦尔。”审玉同样也是如此。当人们看到一块玉石之后,一般会有一个反复审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审视它的美丑,之后再通过心灵上的感悟和联想,进行取舍,在大脑中形成作品的初始形态,确定它的主题,为了让作品变得更加形象和显性,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在原料上进行重新设计,整个设计的过程就是意境产生的过程。因为玉石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会给设计和制造带来一定的惊喜或者意外,在这种情况下,“意”的味道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地显露出来。扬州著名的美术师余勇先生在创作《山水牌》时,他就借鉴了扬州山子的透雕法,并且还融合了海派的处理线条的方式,在这一块玉牌上形象地体现出山子的意境效果,完美地将景与情融合在一起,构图巧妙,意境深远,充满了儒雅的气息。另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俊先生设计制作的《嫦娥奔月》,整个玉石给人呈现出一种依依不舍、眉头微皱、惹人怜爱的画面,留给观赏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国画艺术对传统玉雕设计构图方面的影响

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是否得当,会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得体的构图可以给观赏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可以迅速地抓住观赏者的眼球,同时还能够吸引观赏者去细细品味作品的情感与内涵。中国绘画与传统玉雕都已经传承了千年的时间,经过了无数岁月的沉淀,其所具备的意境美、朦胧美等都是要通过构图才能够体现出来。中国绘画在几千年之前,就对构图非常重视,但是,构图这个词汇是一个引进的西方词汇。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对构图也有详细的记载,书中提出的“六要”中的“经营位置”,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构图。在中国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对于构图也是非常讲究的,它有着自己的规矩和法则,这些规矩和法则直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的相关思想和理念,从最开始的构思到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所需要对客观物象之间的重新组合,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在中国绘画构图过程中,往往会融入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不管是虚实相生的“留白”构思,还是事物与画像的大小关系处理,这些都是和美学、哲学理念相契合。在玉雕创作过程中,构图更为重要,同时特征也是非常的鲜明。艺术形象的获取往往取决于构图,只有形象产生了,才能去处理“位置”,玉雕的构图与国画的构图方法基本一致,它往往是吸收了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和技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完全按照创作者的主观需要进行拼凑。将不在同一时空的事物放置在自己需要的一幅画面之中,构建出画家心中所想的时空境界。这种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同时更加凸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融合精神,形成特有的融合美。在中国绘画或者玉雕艺术的创作构图过程中,主体都是一个,其他的宾体主要起到辅助和陪衬作用,主和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关系,画面才能够显得主题分明,不至于产生喧宾夺主的后果。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些创作者往往会不断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艺术创作,他们可以通过形式的对比、虚实的结合、方圆的对比等方式进行,但是在这背后始终存在着一个统一的过程,最终形成“和谐之美”。它是由表象的形式表达出创作者内心的和谐,玉雕主要通过艺术的形式和手法,将和谐之美呈现出来,如同细品一杯清茶,入口平淡,但回味悠长。以《童子拜观音》为例,这块玉雕主要是上好玉料为主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雕琢,构图设计精妙,初次观赏,整体构图非常的美观、大气,人物栩栩如生,其中刻画了活泼的童子,细细观看,好像童子在正在进行玩耍,而观音的形象饱满,恬静清逸。整幅构图将观音的“静”与童子的“动”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观赏者在观赏之后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达到意外之境。

(三)国画艺术对传统玉雕设计线条方面的影响

不管是国画,还是传统玉雕设计,他们都对用线有着特殊的讲究,比如说曲和直,方和圆、浓和淡等,创作者往往会利用线条的韵律,并以此为造型手段,使作品的韵味和内涵更加凸显,这也是中国造型艺术具有较强装饰美感的原因所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它以线为主,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作为外在形式,它的形状多种多样,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型符号构成了画面。作为内在形式,线条也是审美素养和绘画技巧的综合表现。线条不仅可以成为对象轮廓的骨架,同时还能通过其他不同形态的变化,能够在画面上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一块玉石,想要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创作者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其中,通过捕捉灵感,从而将玉石中的纹饰、姿态以及意蕴赋予到石料之中,将玉石的优美、高雅、温润厚泽的形体呈现出来,而玉雕设计是通过对线条的描绘手法来开始实施的。线条不要求具体形象,只要求传神,不要求华丽,朴实的个性更让姿态显露,不写主体,更好地凸显主体。一块来自地底深处的美玉,它本身是平平无奇、朴实无华的,但是经过玉雕大师的雕琢,它就发生了转变,褪去面纱,彰显出优美的外形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获得了艺术化的生命,长久的“活着”,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震撼。然而若没有精巧的线描设计和精湛的玉雕技艺,是无法将其创造出来的。因此,线描对于玉雕设计来说,可谓重中之重。玉雕设计与白描设计艺术相辅相成。例如,《关公牌》的雕琢就非常讲究线条的运用,将关公这一形象雕琢在玉石之上,通过线条的运用,疏密有致、简繁得体、长短相依,更好地表现出关公威风八面、不怒自威的形象。

四、结语

总之,传统玉雕与国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河中孕育的璀璨明珠。玉雕的设计意境、构图以及线条等过程都充分地体现出了国画的功底,玉雕与国画之间可以说是一衣带水,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传统的玉雕技术继承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想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难度有一些大。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的悠久文化,我们应该及时地回归传统,在了解传统玉雕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玉雕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其实,也要求创作者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认知,通过对韵、形以及色等方面的设计和雕琢,引发读者共鸣,在客观的作品中赋予强烈的主观情感,用饱满的热情来传承优秀文化。作为当代的传统玉雕传承人,有必要继承传统的玉雕技艺,积极创新。在实践中,大量学习国画的技艺和规则,充分汲取它的营养,来丰富玉雕的艺术魅力,为我国传统玉雕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国清.玉雕艺术的跨界与融合[J].东方收藏,2022(03):62-64.

[2]宋建国.浅谈国画艺术对传统玉雕设计的影响[J].天工,2021(12):106-107.

[3]杨家诞.探析绘画创作理念在玉石雕刻中的体现[J].名家名作,2021(06):120-121.

[4]艾旷英.传统元素有效结合——玉石国画结合之路[C]/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1511-1512.

[5]郭紫阳.浅谈国画技法对寿山石雕刻的借鉴意义[J].天工,2020(03):92-93.

[6]叶明哲.浅谈玉雕设计的艺术特色[J].天工,2019(12):62-63.

[7]陈景.玉雕设计创新中的简约主义之美[J].大观,2019(10):5-6.

01:00

作者简介:

王显克,男,蒙古族,生于1975年,祖籍河南镇平人,盛世凯达(深圳)宝玉石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工艺美术师,一级高级技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龙岗区深龙英才B类—创新类人才、龙岗工匠、龙岗区职业技能专家库专家,龙岗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王显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玉石雕刻艺术大师,中国玉雕优秀技术能手,中国传统技艺名师,高级传统工艺师,中国轻工珠宝工艺品高级雕刻师(玉石雕),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亚洲玉石雕艺术大师。

王沛,男,蒙古族,生于1999年,河南镇平人。盛世凯达(深圳)宝玉石文化有限公司监事。

阅读 8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