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校通过教师同读一本书活动,教师教研论坛活动,学生的读书活动(周末读书、讲故事、诵读活动等)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需努力,有些老师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多数学生能够经常读课外书。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创设有意义的人生教育现场》,在书的封面有一句话:“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行动上的自觉”。所以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改革,一定是从教师和学生经常读书开始的,因为只有读书才能做到明理、明智、明行。没有读书做铺垫的课堂改革,就算不上深层次的课堂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在提高教师素养,教师素养的提高,要靠教师多读书,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等校本教研活动“推波助澜”。同样的教材内容,教师的素质不同,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就不同,课堂的效果肯定不一样。教师自身如果缺少知识的积累与文化底蕴,就不能深挖教材的内涵,“深化教学改革”这六个字只能“漂浮”在美篇的文字中,“漂浮”在教学计划的条条框框中,“漂浮”在校本教研活动的发言稿上,如果不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就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真正目标。
新课标中(科学)提出:教研要以学习(自主读书)为基础,以实践(应用课堂)为途径,以反思(思考课堂)和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研究目标)开展研究(找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的方向)。关注教师需求与课堂教学实践,从实践到理论进行概括提升。
本学年延续2023年上半年的校本教研工作,充分了解全体教师到目前为止现有的专业水平,紧紧围绕“教研强师,读书育生”的办学指导思想,精心谋划能够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学校的教研工作力求不老生常谈,不走重复的教研路,依据教研室以及乡教育组的工作谋划,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三个“促提升”为主要途径开展本学年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以读书交流促提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通过不间断的读书、反思加交流活动的开展,逐步转变教师原来只教不思的习惯,逐步向边教边研的专业化方向迈进。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课改的终级目标。
1.学校指定内容:每周一进行,学校指定内容,也可自选内容,学期初做好安排。
以讲带读永不间断。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本培训安排,人人做讲师。教师讲书内容由校长提前布置,这样做可以实现所有教师共读、共享、共学,有力保障教师读书的实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读书的最大效果。
2.教师自主读书:由原来的同读一本书改为教师自主阅读,学期末对教师读书情况进行全校的公示,对读书好的教师进行表扬奖励,并上报教育组。此项工作由校长亲自安排部署,重过程监督,期末由教师汇报总结自主读书成果。
二、以课题研究促提升
本学年准备尝试教师微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向学校上报一个小课题,本着自愿原则,可与自主读书相结合。课题研究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
评价方式:学期初根据学校的教研主题内容,找出自己做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读书实践反思总结,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学期末上交微课题总结,学校进行奖励(发证),并上报教育组。
具体要求:为课题研究的要求:通过调查现状,采取的相应措施,措施后的结果,期末有评价激励,必须真研究,有过程材料(材料形式不限),有总结。
研究指导:自我剖析找准定位,学期初教师每个人都要对照学习的教研主题(10个字),先自我剖析自己课堂上的问题与不足,做好读书计划、实践与反思总结计划(微课题研究计划),上报学校。计划可以简单写,不是为了某种形式,不是为了做美篇。目的在于准确剖析自己目前在课堂上还有哪些地方与学校的教研主题中的要求有差距,做的还不到位。
三、以定期展示促提升
定期让部分教师在全校(乡)范围内搞展示课和做经验交流,以此手段促进与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就是通过任务驱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手段,展示是手段,观摩促提升,交流助成长。
1.提倡教师定期献课
本学期我校提倡教师主动献课,改变以往学校安排听评课的做法。主动献课的,学校进行表扬与奖励;学校安排听课的,无奖励。
具体操作:学期初学校做出表格,由教师自己填写(包括所有学科),具体到周次,具体到课题。
在此过程中,根据教师献课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进行梳理,找出教师课堂中的共性问题,同时也要参考去年的教研主题内容,来确定本学年新的教研主题。然后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解决问题。
2.全乡范围的展示交流
每学期学校统一安排部分教师在乡镇内进行教研展示课,并进行经验交流,发证书。
教研就是借助“教”的活动“研”教,通过“研”提升“教”的能力。教研就是通过提升我们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轻松,效率更高。
有精心计划,有行动落实,有督促检查,有结果评价,教研工作才能有一定的效果,缺少一个环节,教研就会流于形式,成为“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