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纪念祖先、拜谒先烈,还有其他一些习俗,比如寒食、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我们四年级组举办清明节“手抄报”活动,旨在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情怀。
清明节的由来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节,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暮春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即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缅怀先烈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们怀着庄严的心情,缅怀曾经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英勇奋战,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
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先烈们硬是用血肉之躯为祖国开辟了一条新通道,硬是用落后的装备和不屈的精神为祖国赢得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做完这一切,他们便留下甚至没有留下一个名字,便沉睡在了现在这座墓碑下。近一个世纪来只有这山上的青松伴着风,不停地吐露哀思,奏响哀乐与先烈英灵一起回忆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看,孩子们制作的手抄报多漂亮!
本次清明节主题活动是为了营造浓厚的清明节气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兴趣及创新能力。不仅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清明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使学生真正明白没有无数革命先辈的勇于献身,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爱国爱家的种子,激发了孩子感恩生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摄影:四年级全体老师
编辑:马耀
审核:闫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