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a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纪实——以思维培养引领课堂教学——东西湖区科学青年教师研修暨入职教师培训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创建于2023-09-27 阅读1142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研讨如何深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促进新进教师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教育工作。2023年9月27日举行了由东西湖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东西湖区金银潭小学承办的东西湖区科学青年教师研修暨入职教师培训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精彩课堂展示、交流研讨、教研员姚文勇老师做总结分享。

环节一:精彩课堂

       第一堂课是由将军路第四小学张贝老师执教的《感受我们的呼吸》。本节课张老师以“如何帮助老师缓解紧张情绪”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呼吸。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贴合本课教学内容,十分精彩。“呼吸”这一过程不易被学生观察,张老师提供呼吸模拟器帮助学生,采用“模型建构”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人体内部的呼吸规律,通过“认识模型——解释模型——运用模型”,使得身体内部的生命活动得以外化体现。同时张老师提供学习单,以4个问题为钥匙,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逐地实施探究,打开自主学习的大门,发展科学思维。

      第二节课是由金银潭小学的张文柯老师执教的《书的历史》。张老师态度亲切,利用强大的课堂掌控力将二年级学生的课堂展现得既富有童趣又井然有序。张老师通过展示不同阶段的各种书,并让学生亲身触摸和制作各种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直观感受为载体,探究发现不同阶段的书的优缺点。张老师再以表格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梳理,从而深层次认识到书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人类科学的进步史。整个课堂流程设置清晰合理,环节层层递进,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体现出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环节二:交流研讨

      课后,老师们积极发言,纷纷对前两节课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老师自己应当先理清楚一节课的逻辑顺序”,老师们从对核心概念和学业要求的不同见解,到平时上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行为习惯,再到课堂上具体环节的实施方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探讨了大方向上如何理解课程标准,把握课堂教学,又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以下是部分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感受:

      金银潭小学杨奇老师:“今天张贝老师的《感受我们的呼吸》这节课从日常生活引入到呼吸概念,在学生感受呼吸的过程从认识呼吸模型到建构呼吸模型,再通过建构的呼吸模型帮助学生深刻的认识呼吸模型。在认识模型的过程中张老师能够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更能抓住学生不能看见的未知部分,建构模型时,张老师能够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做,并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第二节张文柯老师这节课《书的历史》流程十分清晰,老师能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书写,做,保存,携带,使用难易程度,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从感受材料的变化中,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远洋世界小学叶萌老师:“1、教师可以制作呼吸系统的彩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呼吸的时候气体进入人体的顺序;2、记录单上的四个问题设置合理,让学生能通过这些问题去探究人体呼吸的过程;3、学生的呼吸方式不同,教师要统一呼吸方法;4、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不同观点来深入交流,让学生发生思维碰撞。”

      恒大嘉园田园校区吴巧丽老师:“ 第一节课通过模型建构,在导入环节,以学生真实的情景导入,先从现象出发,在涉及到问题提出,在逐步探知人体的模型结构,定位人体和健康进行关联,将学生引入以新冠肺炎为例,在认识人和大自然;再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区分的更加明确;第二节课,可以在书的模型和书的材料比较出发,可以结合历史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材料的演变和对比,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发展。”

      东西湖区莲花湖小学李俊涵老师:“这两节课的主题是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第一节课是四年级“感受我们的呼吸”的课堂授课,这节课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感受人体呼吸,猜测呼吸会通过人体哪些器官,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模型探究,通过模型解决半节课的难题。第二节是二年级“书的历史”的课堂授课,这节课共设计了两个动手活动,一个是让学生动手在陶泥板、竹片、纸片三种材料上书写自己的名字,探索不同材料的书写感受,继而让学生自主装订成册。这两节课都把课堂的主体还给了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来完成课程目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探索,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完成课题。”

     东西湖区实验小学高菁菁老师:“张贝老师的《感受我们的呼吸》从学生亲身的感受引入,贴近生活,从自身的角度思考科学问题,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现场的表现和真实的想法推进整节课的进程。从学生对肉眼看不见的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通过模拟呼吸器官,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呼吸过程的初步印象,随后通过对一个个猜想的质疑,“事实是怎样的?怎么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最后本节课升华到关注人体健康,使学生实现科学知识生活化的迁移,将探究的思维习惯落实到实际的日常生命活动。张文柯老师的《书的历史》通过展示不同阶段各种书,让学生感受到书材料变化,从而引发问题的思考。通过小组实验,亲身触摸体验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善于表达科学语言的习惯和能力。最后让学生制作一本书,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一边思考,一边做,手脑并用,使科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具象化。”

阶段三:教研员姚文勇老师总结分享

     区教研员姚文勇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分享。首先,姚老师对两位老师辛苦付出和教学亮点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两位老师都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这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同时也对青年老师和新入职教师提出殷切希望:一、在关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时应当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更深度的定位,和“人”联系起来;二、找准科学思维训练的点,明确训练方向;三、加强科学思维方式的学习和渗透。四、提示了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关注的几个方面:(1)抓住观察现象(2)区分事实和想象、猜测(3)注意引导方式(4)注意习惯培养。

     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以此为方向来组织教学,并关注自身成长,从而在切实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阅读 11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