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德育 ——教育案例《班里那些事儿》

创建于2023-09-27
阅读 2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著名教育家狄波拉·玛雅也有一句名言:学校最重要的是,倾听儿童的心声。看看月末洛阳市白马寺镇实验小学校部老师们的教育案例吧!

             点亮心灯,温暖不渝

                              三二班刘嘉华老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的有些虽是小事,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让我们记住了:一枝一叶一世界,一举一动总关情。陈同学,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皮肤黝黑;他为人腼腆,不爱表现自己;他遵守学校的纪律,很少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他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在中等水平。他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不需要老师重点关注特别操心,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那类孩子。关注他,源于他和老师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冲突。

       一次是在大课间时,当时正在跑操,他因为与他前排的同学推推搡搡,被抓到并被单独批评教育。当时我远远看到他低着头默不作声。做操完后,我让班长整队,我则向他走过去,还没等我靠近询问,突然他情绪爆发变得非常激动,嘴里一直重复说着“为什么每次都是说我,不说别人,为什么都是我的错”。说完头也不回往教室跑了。同事问我:“他平时也是这样冲动易怒吗?”还说他前面一直都比较平静,直到我走过来他才那么激动。当时我也很是纳闷,平日里挺乖巧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暴躁,心里想着是不是因为我上节语文课提醒他要专心听讲,他认为那也是一种批评。他这种情况,需要重点关注一下。

        罗森塔尔效应启发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赞扬的地方,有时候赞美会改变一个学生。关爱学生,就是要肯定学生每一次细微的进步,表扬每天一点点的进步。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不仅满足了他们内心,也让他们有进步的成就感。在一次语文素养测试的等级评价中,陈同学获得了4个A,荣获了一等奖,当天上台领奖状时,我能感受到他内心一定是激动不已的。当天晚上,我把他得奖的消息和他领奖的照片发给他的妈妈,告诉她可以借此机会,多表扬鼓励他,也让他再接再厉,坚持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他妈妈也说到,他领了奖,回到家非常高兴,很激动。

                    教育的点滴

                                 三三班张君老师

       依稀记得那是九月一号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我早早的到班里迎接我们班的娃娃们,老师我来了,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我看到的是一个瘦小的男孩,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的笑容,一进教室就开始滔滔不绝,学校真漂亮,真大,教室宿舍环境也很好,真开心!     

       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三年级的寄宿生活也正式开启,新学期的第一个晚自习,我先是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害怕他们第一次寄宿有不适应的地方。与孩子们谈心,告诉孩子们,你们很棒,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了,离开爸妈的怀抱,我们在学校有老师,有同学,依然很开心,晚自习结束后送孩子回宿舍的时候看着一个个兴奋的样子,我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心里暗想,孩子们真的是长大了,真不错,只要第一个晚上能适应,接下来应该很快都能进入状态。回到在宿舍后,就开始安排孩子们有序洗漱,待孩子都躺床上我开始每个宿舍轮回转,孩子们个个表现得很兴奋,第一次寄宿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很难忘的,随着宿舍里睡前故事声音的响起,孩子们渐渐进入梦乡。这是我发现二楼男生宿舍有个男孩在哭泣,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休息,我赶忙把他叫出来,正是今天第一个来报到的孩子,这时候没有了刚来时候的兴奋劲,一个劲说想回家,想回家……我尽力的平复孩子的心情,跟他讲寄宿生活的优势,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第一次离开家的不适应,我相信你肯定能很快适应等等,慢慢的他平静下来,我也赶忙说心里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听着故事都睡着了,孩子也很听话,安抚完孩子后,我在门口观察一会,待孩子们都入睡我也可以下班了。

       第二天一早进教室又看到他在哭闹,不愿意上课,一直嚷着要回家。随后跟孩子姑姑了解到这个男孩是今年的插班生,刚从外地转来的,第一次寄宿,父母离婚,父亲常年在外地,母亲不管不问,从小跟这爷爷在老家生活,目前爷爷身体不好,只能姑姑带着,孩子自小心里缺乏安全感,习惯差,性子也:“野”。姑姑家也有两个男孩,加上他三个孩子,姑姑也是心有力余不足。具体情况知道后,我利用课下跟孩子谈心聊天,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变化,鼓动全班同学一起帮助他。中间有几个晚自习的后他还是会哭闹,周五离校后,我单独跟孩子的姑姑进行沟通,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一起尽快适应寄宿生活。

     第二周的时候,孩子已经渐渐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脸上也有笑容,课间也能跟同学愉快玩耍了,我也会时不时的问及孩子的情况。他也兴奋的告诉我,学校的饭菜多好吃,老师们上课有多精彩,社团也很丰富多彩等等,我们的关系也从师生转变为朋友。当老师的快乐莫过于看到自己所教的孩子进步!

      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要学会在教育中寻找乐趣,同时也要积极乐观地面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等待花开

                            三四班裴开阳老师

       本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我初次接触了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面对着一个个报名而来的活蹦乱跳的孩子,我看到了他们的活泼可爱和对知识无限的渴求。从他们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虎头虎脑的样子中,我看到了自己即将开始的教育工作的希望,憧憬着未来教学工作的开展。

        我的教学步伐迈得很慢,这样做是为了想让全班的同学都能跟上我的教学脚步,共同把知识点一个一个脚踏实地的踩过去。然而尽管如此,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始终跟不上全班学习的脚步,即使课余时间我不断的给他补课“充电”,效果仍然不佳。他写的字,歪歪扭扭,每一笔每一画看上去好像蚯蚓在地上爬似的。抄写汉字的时候,看一笔写一笔,看一笔再写一笔,“口”字用圆圈表示……批改他的作业,要看好长时间才能辨认出写的是什么字。我把他的字拿给任课老师看,老师们皆摇头称奇。写不好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陷入了沉思。他的字以前就是这样的吗?他的学习习惯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我开始了自己的德育导师路上的探索。 

      这个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期间,我从其他老师中了解到他之前的学习情况。据了解,他的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末尾。他现在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我想,只要我不断的付出努力,不断的对他感化和开导,是一定会转变他的这种状况的。然而,新的、更令人担心的情况出现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不仅学习成绩上不去,字写得不端正不清楚,而且生活自理方面似乎也比其他同龄孩子要弱。有一次午餐排队时,我发现他的鞋带散了,于是便让他系好,可是他却悄悄的跟我说:“老师,我不会系鞋带!”,无奈,我让同学帮他系好,并教他如何系鞋带。这不,有一次上语文课,他竟然玩起了鼻涕。因为他的特殊情况,我便把他安排坐在第一排。这下他玩鼻涕的摸样完全被我看到了,只见他故意把绿浓浓的鼻涕拖下来,然后用手指弄断鼻涕,把鼻涕抹在桌面上,边抹边招呼同桌看他表演。

     我先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也与家长进行沟通,此外还在同学中找了一位活泼的性情温和、善交谈的同伴和他结成对子,做好朋友,带领他一起玩,使他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同伴的关心。我还让这位同学做他的小老师,嘱咐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时刻请教他。此外,我还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引导他积极参加集体性的活动,鼓励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创设一些机会让她担任一些愉快的“角色”,引导他参加班级表演,并及时表扬鼓励,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最后,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鼓励他用功努力学习,上课做到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我抽出部分时间对他的学业进行个别辅导,引导他每天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要学会写五个词语、今天要会背诵课文的其中一个自然段等等,小目标完成,日积月累,学习上的大目标也就完成了。鼓励他认识到“做错题目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错题不以为然的态度”的道理,提醒他不可轻易放过错题,做错的题目要弄灵清。

     孩子是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和培养孩子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几经努力,他在生活和学习上已经略有改变,但还不是很明显。我相信,在我的坚持下,他一定会有花开的那一天的,德育导师的工作我也将会一直做下去。

                 打造温暖“小窝”

                           四一班赵义琳老师

        在我们班的课堂上,我会不停的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来回答,我的目光会在内向的,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学身上停留的时间更长,指名回答的范围不要局限在前排,更要关注到后排。

      本学期最让我惊讶的是我们的“贾同学”,可能大家并没有听我说起过他,这名学生不仅成绩不太好,在班级里更是非常的沉默,从不说话,从不回答问题,书本上的奖励贴一学期下来不到5个,多次谈话只让孩子更加忐忑,后来经过和家长的多次沟通,才发现他从不跟家人之外的人交流,更多的表现在怯懦和退缩。我开始让他在我跟前练字,在课堂领读,多次让他尝试回答问题,每一次我都会通过摸摸头,拍拍肩等方式告诉他:这次很棒。

       慢慢的他的声音越来越大,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自己也越来越自信,而我们班的学生也是极度配合,只要是他回答问题,掌声会更加热烈,离得比较近的学生更是会给他竖个大拇指嘴里说着你真棒。

      这就是我们的班级,小而温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四三班方芳老师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也是我们做教师最大的乐趣.王同学,是我们班一个调皮的男孩,上课爱说话、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着这个年龄段固有的坏习惯,上课做小动作,和老师唱反调已成为家常便饭,这样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无题是顽瘴滴疾,很难攻克。

       面对一个个纯洁的心灵,我常常告诫自己: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也时刻谨记着陶行知先生的话。于是我没有盲目地展开批评教育,而是从摘下对他的"有色眼镜"做起。

     于是,我开始总结他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从那一天开始,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每一天都在成长苦他弯得非常关集休班里有各种活动,他总是积极的帮班里倒垃圾。没事的时候他也会在自己的位置上安心的看课外书,每当发现他又没有文具的时候我总是悄无声息的给他,让他可以安心的写作业。

             用爱感化,促进成长

                        四五班尤冬晓老师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成绩还可以,尤其是数学和英语,他爱看课外书,只要一看课外书,他就会坐在那儿,连续看上几个小时,讲到他感兴趣的的科学、电脑知识时,他就会眉飞色舞的,在电脑课上,他知道的、能够回答的问题要比同班的学生知道的多,照理说,他是非常出色的孩子,可是,上课他会偷偷的低着头看课外书,大部分的时间似听非听,手里还不停的做小动作,有时不肯写作业,别的老师见他都很头痛,课后他总是跟别的同学发生冲突,上次在无意中还造成了一个同学的手受伤,别的同学也不喜欢他,说他不遵守纪律,欺负同学。

      在校期间,他不知道什么叫团结同学,什么是文明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在家里有妈妈盯着,妈妈会全力以赴地负责他的学习,对于他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没有及时地去教育,引导,让他纠正错误。怎样才能转变他呢?我观察了很久,发现他是个感性的孩子,正巧我有一次上课喉咙不舒服,沙哑,上课前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天老师喉咙不舒服,可能讲话会

比较小声,希望后面的同学谅解一下”。说也奇怪,那堂课他上的很认真,下课了,他还到办公室来找我了,对我说,“老师,你可能是这段时间上课讲话太大声了,还是感冒? ”我当时好感动,也很惊讶,这是出自于他的话吗?我欣喜万分(那时虽然是很不舒服)。

       我乘机跟他谈心,跟他讲他的优点,他的不足,并鼓励他改掉缺点,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见人爱的好学生,这次的谈话非常有效,接连几天,他做作业的速度快了很多,我故意在同学面前,别的老师面前夸她进步了,并让他参加科学兴趣小组、电脑程序小组,回来后还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之后,他与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很多与家长联系,家长也说现在轻松很多了。现在

会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别人相处融洽,做到互帮互让,不文明的行为改变了很多,进步非常大。

                       随笔

                              四六班谢贞贞老师

     四年级新学期伊始,班里转进来几名新生,女生居多,都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让比较内向的这几位女孩儿只能把心思埋藏在自己心里。加之本学期学生住宿,孩子们不适应,班里出现几位情绪不稳定的学生。

      其中,我注意到一名叫郭同学的女孩,本学期刚刚转来,我发现她上课总是低着头偷偷地抹眼泪,每次见到他的时候,眼睛总是红红的,因为对孩子的不熟悉,担心私下找孩子谈话会引起孩子有异样的想法,所以我先从班干部入手了解郭佳怡课下和住宿的情况,并找到班里几个比较活泼的女生主动同她交朋友,帮助他,缓解他紧张的情绪。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发现班里一名学生和她同村,俩人的爸爸还是好朋友,这个好消息来得可真及时,刚好这个女孩比较活泼,这样就使郭佳怡小朋友内心的陌生感减轻不少。随着慢慢各项情况的熟悉,我也对孩子们的了解越来越多,那就开始对症下药,是时候可以单独聊聊了,谁知我还没开口孩子就已经泣不成声了,我静静地陪在旁边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没一会儿,抽泣声越来越小,接下来趁热打铁安慰孩子几句,孩子也特别懂事,擦干眼泪,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以后我见到他的每一天,都会向我露出开心的笑脸。

                我们都成长了

                        六一班暴艳婷老师

     教室里安静下来,董同学再次在铃声结束后走进教室,全班同学都在看着她,她一句话都没说,也没有抬头,只是慢慢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看了看大家,也没有说什么,继续自己的

课堂。一切都很正常。

     这已经不是董同学第一次迟到了,基本上每节课都是这样。这堂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突然,本就安静的教室里出现了小小的啜泣声,董同学的同桌向老师说明董同学在哭。老师很惊讶,赶忙问道:“怎么了,是不舒服吗?”哭声没有停止,也没有任何回答,一片沉默。终于,不知道在过了多长时间后,她小声地说了一句什么。老师没有听清,便又问了一遍。这一次,终于听清了,原来她说她想妈妈了。这样的话,她不止说了一次,同学们听到后也没有什么惊讶的。因为董同学是本学期第一次住

校,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没有初次尝试的新鲜感,有的只是对家人的思念。老师也曾多次找家长了解情况,家长也是泪眼蒙蒙的诉说孩子住校后对孩子的思念,这时老师发现不只是孩子,家

长也离不开孩子。每周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录一些孩子的视频,慢慢在家看。这很让老师震惊,一般只有小朋友的时候才会是这样,董同学已经十一岁了,需要漫漫学会独立了。老师就问家长,那为什么要让孩子住校呢,可以走读的。家长说:其实她们也发现了孩子过于依赖家人,可能和家长过于宠溺有很大的关系,让孩子住校是双方共同“断奶”的过程。要不然,再长大一点就更难办了。原来,家长很清楚问题所在。但是,每天孩子下课后都眼巴巴看着校门口,直到上课才回教室,长此以往不是一个好办法。她妈妈说:我和孩子约定好了,我们共同完成一件自己的事情,她学会和其他同学一样独立,我也像其他家长一样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共同成长。

      这样的话,让老师很有感触,接下来,更加关注董同学每天的变化,也多次和她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她的内心。在了解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她的校服里面总是穿一件不合身的衣服,老师

很疑惑,就问她。这时,她总是带着哭腔告诉老师:这是妈妈的衣服,上面有妈妈的味道,她穿着这个衣服来学校,就像妈妈陪着她一样。孩子是真的很想妈妈,也是真的在努力适应。老师也

和孩子谈论了一些妈妈的事情,董同学很懂事,很体谅家长,她说她都懂,就是忍不住,不过自己一直在努力,因为和妈妈有约定。她想完成这个约定。往后的日子,老师也发现,董同学虽然

很想家,但是再也不趴到校门口了,虽然还是很内向,但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妈妈的朋友圈里也不再是每天晒孩子。变成了自己专心去考证书的学习打卡,大人和孩子都成长了。

      原来,只要愿意放手,是可以相互成就的。

阅读 2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